我们大部分家长都习惯于在孩子出现失误的时候去用批评的方式。
其实当大部分人的本能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内心里其实立马就会不舒服或蹦出抗拒的模式,对吧?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一般人都是听不进去的。其实当我们用批评的方式指责孩子,去希望孩子通过这样一个方式去吸收教训的时候,其实他那时刻,他是不舒服的,在不舒服的状态下,他就吸收不进去这次的经验。
而且遇到事情,我们就用情绪的方式去面对的话,其实也是给孩子做一个情绪化面对问题的榜样。所以家长还是要冷静下来去引导他。他这次他没头脑,给他思考总结的空间,下次犯错的几率就少了一些。
为什么有的爸爸妈妈总是习惯用批评的方式呢?正是因为这些爸爸妈妈在自己小时候,他们的父母都习惯用批评的方式,所以遇到事情就应该批评的刻板印象就在他心中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些家长的心遇到这种情况就没法冷静下来,一遇到孩子失误的话就用批评方式。孩子的心就没法冷静下来去吸收这一次的这种经验教训,他下次就还会重复。这样的家长需要专门的学习家庭教育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化解自己的遇到孩子犯错就急躁的模式。
人只有在舒服的时候,他才会有智慧,他不舒服的时候,他面对于难受感的时候,他的身体本能的注意力是不会太集中在思考上面的,就很难去呈现这种智慧。所以越是希望想孩子,通过每件事情积累经验、智慧,其实越需要我们家长冷静下来,去跟孩子沟通交流,引导他从每个事件里面,有一些收获。家长不要用引发孩子愧疚的方式去跟他沟通交流,这样他内心里面对失误会心生恐惧,心理就不会轻松。这样的话,对这个事情的经历带来的体验,他感觉不好,他会屏蔽这个相应的信息,他也不太会吸收这次经验。而当家长给孩子去情绪平和的探讨交流,让他对这个事情有个比较良好的感觉,孩子更容易吸收这次事件的经验智慧。
大家回想以前自己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其实都是你感觉好的时候,当你感觉糟糕的时候,哪有心思去学习呢。
对于习惯发火的家长,第一种调整方法:是当你觉察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就走到跟孩子不同的房间去做自己的事情,让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一般十分钟后情绪就会慢慢的下来,待自己情绪冷静的差不多了。再跟孩子交流。
第二种调节方法:绝大部分容易对孩子生气发火的家长,小的时候的爸妈,就是习惯用生气、发火、引发孩子愧疚的方式被对待。所以其实这部分家长内心有一个需要被爱的,被正确对待的小孩。所以就可以把现在的孩子当做小时候的自己,当孩子有一些失误的时候,就去陪伴那个小的时候的自己(孩子),耐心的去陪伴他,给他爱。
总结归纳:谁都有失误的时候,谁都希望失望的时候被人认可,而不是被人否定。即便是成年人,如果上司用你批评孩子的态度和语气、语调去责骂你,你也不会对工作有热情的,对吗?
其实越是允许人的失误,越是耐心的面对每次的失误,越能够从这个失误里面,有良好的体验,就越有信心去处理这件事情,这样就不会对失误有本能的烦躁和抗拒,就容易对失误,有掌控感,人就会很有信心面对每次失误的时刻,他都是很会有信心的去用他的这个大脑去计算,去化解接每次的失误。相反,就是充满恐惧、愧疚的面对失误,大脑就会本能的逃避对失误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学,学习家庭教育的智慧,因为人格的基石是从孩子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事件的处理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家长怎么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有力量。尤其情绪化无法自控的家长,更是需要处理自己小时候没有被正确对待的那部分的心,否则会在孩子、伴侣身上不断的通过各种形式,比如要求、控制,索要小时候缺失的爱。而孩子会成为控制型家长的出气筒,这样,孩子的心理健康、未来,堪忧。因为一个缺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第一需求不是有上进心的学习、思考、创造、体验人生,而是不知不觉的通过暂时的迎合父母、叛逆、游戏、交友、逃避学习、逃离人群、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抓取各种外在荣誉或各种形式的满足,来求舒服、求得内心一方的安宁。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手机及微信18071122930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