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F30.1]
除了在30躁狂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其,其余均符合该标准。
30.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F30.2]
除了在30躁狂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有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
30.4复发性躁狂症[F30.8其他躁狂发作]
[诊断标准]
1 目前发作符合上述某一型躁狂标准,并在间隔至少2个月前。有过1次发作符合上述某一型躁狂标准;
2 从未有抑郁障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双相情感障碍,或环性情感障碍标准;
3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躁狂发作。
30.41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F30.8其他躁狂发作]
符合30.4复发性躁狂的诊断标准,目前发作符合30.1轻躁狂标准。
30.42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F30.8其他躁狂发作]
符合30.4复发性躁狂的诊断标准,目前发作符合30.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标准。
30.43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F30.8其他躁狂发作]
符合30.4复发性躁狂的诊断标准,目前发作符合30.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标准。
30.9其他或待分类的躁狂[F30.8;F30.9]
31 双相障碍[F31]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31.1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F31.0]
目前发作符合30.1轻躁狂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
31.2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F31.1]
目前发作符合30.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
31.3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F31.2]
目前发作符合30.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
31.4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F31.3]
目前发作符合32.1轻抑郁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标准。
31.5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F31.4]
目前发作符合32.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标准。
31.6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F31.5]
目前发作符合32.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标准,以前至少有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标准。
31.7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F31.6]
[诊断标准]
1 目前发作以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2周躁狂和抑郁均很突出;
2 以前至少有1次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或躁狂标准。
31.9其他或待分类的双相障碍[F31.8;F31.9]
31.91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F31.8]
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4次情感障碍发作,每次发作符合30.1轻躁狂或30躁狂发作、32.1轻抑郁或32抑郁发作,或情感障碍的混合性发作标准 。
32 抑郁发作[F32]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减退 。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说明] 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32.1轻性抑郁症(轻抑郁)[F32.0]
除了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轻度损害外,发作符合32抑郁发作的全部标准。
32.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F32.1]
除了在32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
32.3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F32.2]
除了在32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有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
32.4 复发性抑郁症[F33]
[诊断标准]
1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并在间隔至少2个月前,有过另1次发作符合某一型抑郁标准;
2 以前从未有躁狂符合任何一型躁狂、双相情感障碍,或环性情感障碍标准;
3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抑郁发作。
32.41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轻抑郁[F33.0]
符合32.4复发性抑郁的诊断标准,目前发作符合32.1轻抑郁标准。
32.42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F33.2]
符合32.4复发性抑郁的诊断标准,目前发作符合32.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标准。
32.43复发性抑郁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F33.3]
符合32.4复发性抑郁的诊断标准,目前发作符合32.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标准。
32.9 其他或侍分类的抑郁症 [F32.8;F32.9;F33.8;F33.9]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F34]
33.1环性心境障碍[F34.0]
[症状标准] 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但这2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排除标准]
1 心境变化并非躯体或精神活性物质的直接后果,也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
2 排除躁狂或抑郁发作,一旦符合个应标准即诊断为其他类型情感障碍。
33.2恶劣心境[F34.1]
[症状标准] 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症状。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整。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在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排除标准]
1 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或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直接后果,也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
2 排除各型抑郁(包括慢性抑郁或环性情感障碍),一旦符合相应的其他类型情感障碍标准,则应作出相应的其他类型诊断;
3 排除抑郁性人格障碍。
33.9其他或待分类的持续性心璋障碍[F34.8;F34.9]
39 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F38;F39]
心境障碍的第5位编码表示:
3x.xx1意识障碍(如谵妄)[F38]
严重躁狂发作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可称谵妄性躁狂等。
3x.xx2伴躯体症状[F38]
[说明] 在抑郁发作中,有显著的躯体症状与自主神经症状,而无相应的躯体疾病可以解释, 有时甚至掩盖了抑郁症状,有人称为“隐匿性抑郁症”,这一名称未国际公认,本分类系统亦不列入。
3x.xx3慢性[F38]
一次抑郁或躁狂发作的病程至少持续2年。
3x.xx4缓解期[F38]
曾有1次以上情感性精神障碍发作史,目前已完全缓解至少2个月。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F40-F49神经症性,应激相关障碍及躯体形式障碍]
40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
癔症指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本障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
[症状标准]
1 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下列1项综合征:
① 癔症性遗忘;
② 癔症性漫游;
③ 癔症性多重人格;
④ 癔症性精神病;
⑤ 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⑥ 其他癔症形式;
2 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
[说明]
1 癫痫可并有癔症表现,此时应并列诊断;
2 癔症性症状可见于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假如有分裂症状或情感症状存在,应分别作出后两者的相应诊断。
40.1 癔症性精神障碍[F44.8其他解离(转换)障碍]
40.11癔症性遗忘[F44.0解离性遗忘]
[诊断标准]
1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 对曾经是或仍然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有部分或完全遗忘;
排除器质性遗忘,如头部外伤后的遗忘和意识障碍(中毒、癫痫发作,或其他急性器质性障碍)恢复后的遗忘。
40.12癔症性漫游[F44.1解离性漫游]
[诊断标准]
1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 在觉醒状态,作无计划和无目的漫游;漫游中能保持基本的自我照顾,以及与陌生人简单交往(如搭车,问路),与其不深入的短暂接触看不出有精神异常;
3 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但不是癔症性多重人格;
4 事后有遗忘;
5 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
40.13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F44.81多种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2 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3 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
4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5 排除分裂症用其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0.14癔症性精神病[F28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
[症状标准]
1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 反复出现的以幻想性生活情节为内容的片断幻觉或妄想、意识朦胧、表演性矫饰动作,或幼稚与混乱的行为,或木僵为主。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或自知力障碍,对疾病泰然漠视。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
[排除标准] 排除分裂症或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0.141癔症性附体[F44.3癔症性出神和附体障碍]
符合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和以神怪或死者的亡灵等附体的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因此取代了自己的身份,可达妄想程度。
癔症性附体障碍的第6位编码表示:
40.1411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F44.9待分类的解离(转换)障碍]
是一种在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背景下,由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发病诱因的与文化相关的癔症。临床表现以神鬼、灵魂附体为主,病人常有癔症性格,有的已有过癔症发作史。应排除由巫师、巫医等通过祈祷、祭奠等仪式活动,自我诱导出现的附体状态。
[诊断标准]
1 符合癔症性附体障碍的诊断标准和症状的产生及内容都与作为诱因的心因和宗教迷信有关,可达妄想程度,伴有情感爆发、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