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系统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语心
  •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 当前位置: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疾病 >>
  • 不要控制我 (3)
  •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www.xlzxs.net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话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而对于一个多数时间都处于失控状态的人来说,自我认识都很差。
      长大成人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一开始我是一个细胞。现在我是一个人了。”“以前我不识字,现在我会写作。”
      你在每个年龄段,都能发现新的潜力与爱好。那些个性开放,又能真实面对自己的人在生活中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身体长成之后,心理上的成长还在不断延续。如果他们接受这样的心理成长,他们的认识会变得更加深刻、全面和充分。
      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着自己,同时你也创造出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个看不见的因素就是精神边界。
      知道精神边界吗?
      如果没有精神边界,我们就会像滴进一池清水中的几滴墨水一样——很容易就淹没在众人对我们的评价之中,丧失了真正的自我,会相信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就是自己本身。
      所谓的精神边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的精神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我们给这种无形的界限起了个精神边界的名称,只是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具象一些。
      这本书对你了解你的精神边界非常有帮助,而这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企图控制你的人侵犯的正是这条边界。
      正如你的身体边界决定了你的外表一样,精神边界决定了你的个性。
      你掌管着通过这条边界的一切,你就像一个“看门人”。当你接受或拒绝信息(事件或是经历)的时候,你就像在签发或拒签许可证,打开或关上了经过边界的门。
      身体边界的开放程度,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样,你体内的细胞是你生理世界的看门人,它们以特殊的方式保护着你,自动地吸收或排斥不同的物质。
      有意思的是,你的身体也似乎在你体形之外延伸出了一个无形的边界。在不同的环境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映了这种奇特的边界。
      例如,我和你从不相识,同时走进一间没有第三人的电梯里,如果我靠近电梯的一侧站着,你肯定靠着电梯的另一侧站着。
      如果我靠近你站,你会往后退,下意识的保护自己的身体边界。即使我并没有接触到你的身体,你也会觉得我想侵犯你的个人空间。如果我不小心撞到了你,我还应该向你道歉。
      但是,如果我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待在同一间电梯里面,那么我不但会站在她身边,而且还要抓着她的手。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开放的,接受所有善意的呵护。
      当看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外形特征,驻足于时间和空间之中。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如殴打、性侵害等,就是侵犯了身体边界。一般人都非常清楚别人的身体边界,注意不去侵犯它。而不这么做的人,则常常碰钉子。
      那么,与对身体的攻击一样,对精神的侵犯也是有害的。这些攻击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对方。但是所有人,只是在最近才关注对精神的攻击。
      关注精神边界,能更正确地理解自我
      一直以来,我们对精神边界关注很少。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如此关注外在的世界,我们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思维: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随着原子裂变、微波、新星体的发现,网络交流的出现,我们才明白,还存在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因为很少关注精神边界,人们有可能把别人的本体,与自己的混淆在一起。这带来严重的后果,它对所有的关系都会产生影响,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的本体有很多无形的组合因素,还有很多无形的品质和特征,组成一个综合的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整体感”,当我们经历灾难事件时,会有一种失落感与被抛弃的感觉——甚至会出现丧失记忆的情况,忘记自己是谁,或者以前的生活。
      精神边界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失控行为
      有些事件很突然,以至于我们无法接受,或是只能逐步地接受。突发性事件给我们的精神边界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震动。如果我们遭受的打击超过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经历中摆脱出来,我们会感到被压跨或是被生活抛弃。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可以说我们就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我和一个老朋友谈起那些失控的人。我的朋友说他有一个久远的记忆:
      他回忆起在他2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和他姐姐,单独留下来几个钟头,就在那个时候,他感到一种安全感,并看清了自己。他说从那时开始,大多数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我。接着他问,“我一旦失控,所失去的就是这种对自我的感觉吗?”我肯定了他的判断,并且对他这么早就认识自我感到很惊异。
      迄今为止,我们看到反对他人的行为,都发生在逆向情境中。那些不良事端的肇事者似乎处于失控的状态中。在他们试图控制别人,做出反对其他人的行为时,他们侵害了对方的精神边界,或是身体边界,或者两者都进行了侵害。
      另外,当他们控制别人时间、空间或其他资源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他人,就好像别人不存在一样
      给自己下定义,这是我们的自由。
      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什么有人还是会陷入失控的状态?
      前面提到的例子中,杰克让妻子拿衣服,不仅没有任何感激之情,还对她恶语相向。
      为理解这种失控行为,我们需要研究杰克的某些童年经历。这些经历并没有直接导致杰克失控,但对他今后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杰克这种负面性格的形成,就是很多这样的经历,加上其他方面的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还要注意到两个重要的事实,这既与杰克有关,也与那些试图控制别人的人有关:
      其一,这些在正常情况下失控的人,他们只针对某些特定的人有这样的行为。例如他们不大可能漠视、羞辱、命令、诅咒他们的邻居、朋友,还有那些随意碰上的人。
      其二,当人们处于失控状态时,实际是失去了对自我的感觉。可以说他们出现了自我分裂的现象。
      感觉、知觉、直觉和思考使我们产生自我感
      在揭示产生自我分裂的途径之前,我们先稍做停顿,探讨一下所谓的“四种功能”,因为当这些功能遭到削弱的时候,就会发生人格分裂。
      每个人生来具有四种功能:感觉、知觉、直觉和思考。这些功能使我们产生自我感。
      教育者、雇主和职业顾问,都是以这四种功能为基础,设置各种测验,来评估被测试者的人格类型、职业素质和学习能力的。
      例如,一个人走进一间屋子,他可能会感受到屋子的温度、气味和颜色(知觉),注意到屋子里人们的情绪(感觉),当把现在的情形和过去相似的聚会对比(思考),他觉得一个不常到场的朋友可能会随时出现(直觉)。
      虽然,我们出生的时候这四种功能俱全,但如果我们不去用它们,汲取经验的能力,对自身与周围世界的理解,都会遭到削弱,因为这四种功能,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例如,婴儿对知觉做出反应。他们知道自己湿、冷、饿还是不舒服。他们通过看、听、闻、触摸、品尝来感知周围的世界。他们有感情,会高兴、难过、惊恐——这是由他们的感觉功能来提供的。他们甚至可以通过直觉感受到妈情绪的变化。很多妈妈说:“我要出门的时候孩子能够感觉到。”
      在孩子自己能够明确意识到这一切时,他们的内心体验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需要这些功能给我们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我们的生存依赖它们。
      如果没有知觉,我们就不知道是否受伤,生病,或疼痛。如同知觉让我们保持健康一样,在没有其它可用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依靠直觉引导我们避免危险。直觉就像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别去那儿”或“别干那事”。
      我们与别人的感情交流是以感觉功能为主导,再辅以其它几项功能。因为我们的感觉、直觉和知觉给了我们种种直接经历,所以它们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源头。
      我们的感觉功能,不仅能帮助我们辨别屋子里的气氛,也能让我们知道,自己所经历的是开心还是厌恶,是悲伤还是愉悦。通过感觉功能所体验到的情感,使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什么对我们有益,什么对我们有害。
      与直接经历不同的是间接经历:思考。我们对经历和面对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抽象的概念。对于其他三种功能传递来的信息,我们通过思考对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理解,造就一个与外部世界和谐而精彩的内心世界。
      切断这四个功能中的某一个,都会引起许多麻烦:肌体不平衡、疾病,严重的会使人神志不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会破坏人的生理和神经上的“连接”,患者失去记忆,最后会失去其他精神和肌体的功能。
      许多在这些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障碍的人,实际上是受到分裂教育形成的。
      被动式人格分裂——父母对孩子不断的心理扭曲
      杰克3岁时,他的父母,迪克和简,带他到城里给他买冬天的衣服。走走停停了一个小时,时间有点晚了,于是他们急急忙忙地从商店里出来吃饭。杰克有点累,结果一不小心摔倒了,膝盖很痛,他开始大哭了起来。
      他的父母急忙拉起他,几乎同时说道:“你又没有受伤,哭什么。你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别浪费时间了,也不怕别人笑话。”这些话影响了杰克的感受,扭曲了事实。杰克的经历对他自己产生了负面作用,他的内心体验,被父母从外在的表象所曲解。
      杰克可以从这次的摔伤中痊愈。但如果杰克不断面对这样的遭遇,慢慢的就无法体验自我、认识自我了。
      如果我们“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
      用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向内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在那次购物事件中,杰克听了他父母的话后,开始相信他膝盖疼痛是不真实的,或是不存在的,“我没有受伤”,这样他将渐渐失去知觉认知。他会觉得流泪一钱不值,“我没什么可哭的”,这样他将会失去情感认识。同时,他觉得这样做很不好,“我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将会失去对坏事的直觉。如此这般,他被教育成相信事实的另一面。
      另一个例子仍然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故事,但类似的争论也经常发生在成年人之间。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一位女士,贝蒂,和她的女儿,苏茜,一起走了进来。女儿7岁左右。
      她们看着玻璃柜台下的各种冰淇淋。“你要哪种冰淇淋?”贝蒂问女儿道。
      “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
      “有巧克力的,”妈妈说。
      “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妈妈说。
      “我现在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她妈妈说。
      随着母女俩的对话不断深入,母亲的话越来越让我听着不舒服。她的话让母女俩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对立。贝蒂只知道自己的喜好,并不知道女儿对什么感兴趣。可贝蒂的所作所为,就好像她知道苏茜喜欢什么似的。
      苏茜的个性遭到否定,她被迫忽视自我需求。她被明确地告知,她内心的想法——她自己的选择——是错的,而别人说的——妈妈的臆断——才是正确的。她还明白,真实的自我想法(想吃香草冰淇淋)并不为自己的妈妈所接受。
      贝蒂的动机是好的,她想给女儿买好吃的冰淇淋,但她实际上侵害了她女儿的精神边界。
      孩子的边界,是对一切教育开放的
      不管怎样,苏茜没有接受她妈妈的独断专行,她似乎可以抵挡这个小小的攻击。她没有被说服,她并不认为妈妈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内在想法。但是许多女孩都会屈服于父母的权威。如果苏茜的妈妈认为,她可以在女儿的爱好和选择方面拿主意,她肯定有很多类似的行为。
      尽管母亲一再坚持,但苏茜保持了自我,及对个人爱好的清醒认识,这是难能可贵的。苏茜身边很有可能有一个对她影响很深的人,他不断地支持和帮助苏茜保持自我。没有持续的肯定,一个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判断而放弃自我。
      一个孩子的边界是对一切教育开放的。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神圣的。但是,这些神圣的父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把孩子搞得

  •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3050.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 最新心理治疗
  • 过分爱慕虚荣容易引发心...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 全然接受
  • 癔症患者:伟大的摹仿家
  • 类似强迫恐惧的癔症
  • 维护心理健康 做情绪的...
  • 用你的“心”支撑健康
  • 遥控器可能会危害你的幸福
  • 谨防病从“心”入
  • 热点心理治疗
  • 推荐心理治疗
  • 男人心理健康标准:了解...
  • 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 心理学手册
  • 相关心理治疗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及微信18071122930  面询请提前电话或QQ预约时间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1、524、558、598、720、727、728、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xlzxs.net 心理咨询师神经症心理辅导在线心语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网  鄂ICP备110139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