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疾病
>>
不要控制我 (6)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在这个世界上表现自我。我们的祖先需要这些功能,以应对自然界的种种危险;今天,这个世界上的选择越来越多,我们同样需要这些功能。
即使我们的自我感十分强烈,如果我们的精神边界一段时间内遭受频繁的攻击,也会很不自信。我们越是对自己信心不足,就越是容易接受外来的评价,这是一个螺旋下降的过程。
长时间的攻击会最终动摇人们的自信心——而这是信念、活力和创造力的源头。虽然我们会感到十分不自信,但只要我们把精力放在不断认识自我,保持自我感,同时铭记别人的评价给我们带来的痛苦,我们就不会给别人下定论。
丧失自信最常见的后果是极端的举棋不定,“我不知道我该干什么。”
明白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如果人们与自我完全脱节,没有了痛苦的感觉——完全的自我分裂,他们就会试图控制别人。这种分裂通常会发生在孩子的童年,如果不断对一个孩子下定义的话。成年之后这种情况一般很少见,因为一旦我们长大成人,除了诸如战争、毒品、严刑拷打这种极端的伤害之外,很少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们同自己决裂。
如果自我分裂的结果是极端和长期的,那么其影响会波及到很多人。实际上压制、偏见和暴力都和自我分裂有关。当然,不是所有感到失控的人都会压迫别人,也并不是所有的人总是失控。当一个人有压迫心理时,他们往往试图控制的是某个特定的人或群体。对于“被压迫者”,与这种行为和平共处是极其困难的。而外人根本无法意识到是发生了什么事。
人们评价我们实际上是在假装知道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在对我们精神边界进行攻击。
这些攻击如果被接受,会导致我们暂时迷失自我,屈服于别人的控制。 只要还有战争存在,分裂就不会消失。
越是没有自信的人,越是忽视自己的直觉
可以把我们的各种功能想象成机器中的零部件,其中就会发生变化。而很多人已经被训练成与其内在体验完全隔离了,他们最后只能保证一个部件正常运转——思考功能。
如果这些人被告知,“别想了,服从命令就是”,压制了感觉,忽略了知觉,否定了直觉,他们就成了优秀的机器人——虽然他们也会感到恼火或沮丧。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职位得到提升,变成指挥而不是被指挥者,他们总无法得到下属的爱戴。
我们需要所有的功能。比如,如果我们失去了通过感觉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就难以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我的一个客户正在考虑搬家的利弊,他说他刚刚意识到,他不仅需要考虑社区的安全,交通的便利,当地的气候,而且还需要试想一下真正在那里定居之后的感觉。这对他很有启发。他说这使得他更容易做出选择。
同样,如果我们失去了直觉,我们会发现很难相信自己。而我们越是不相信自己,我们就越会忽视我们的直觉。
只剩下思考功能的人,团队合作会有问题
有些人被动地、主动地或是因为受伤而失去了内在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处在自我分裂的状态:失去了内部世界,他们会很容易“创造”出一个外部世界。这样的世界似乎很真实,他们很清楚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并给自己找到主导的地位。
只剩下一种功能的人,甚至都没有上过幼稚园里的集体主义教育课,却想领导那些四种功能俱全的们。可即使是玩跷跷板也需要两个人合作,因此,他们经常会失去对他人的控制。比如,他们企图控制的人会离开或不服从他们。如果控制者相信手中的人极有可能逃脱,他通常会采取压制手段。
在家庭生活中,这些压制手段包括辱骂、殴打,甚至是一刀两断。其中典型的例子是一家之主责骂其他家庭成员,对他们指手画脚,把他们当佣人看待。
随便给人下定义者,多半处于失控状态
我们认为人们一般运用一到四种功能,其实,这只是一种想法而已。人是复杂的动物,不是机器,不可能完全放弃某一种功能。
如果老是只重视一种功能,就会丧失自我感,说得重一点,他们就会失控。结果,他们仿佛陷入危机之中,总想把别人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当他们失控的时候,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他们恢复正常。
我曾经问过数百个人,是否还记得随便对别人下定义时所说的话。大多数人都说记不清楚。他们自己都迷迷糊糊的,可当时还要装作对别人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那个冰淇淋的故事里,如果现在问贝蒂是不是比她女儿本人更清楚她的爱好,贝蒂很有可能说“不”。如果再问她是不是觉得自己女儿很怪,她可能也会说“不,当然不!”
像大多数不断给别人下定义的人那样,贝蒂可能不大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因为她定义自己女儿的时候已经处在失控的状态中了。
如果她说话时正“魂不守舍”,她是记不住自己说过什么的,如果她正努力为自己的女儿做主,却遭到了女儿持续的反抗,就会更为恼火,用更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女儿,她这么对待女儿是因为讨厌她吗?或者是自己太爱女儿了?都不是,此时此刻,她已无法去真正了解女儿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们能够忍受危急之时的失控行为,理解当时行为者的心理状态,不能忍受的是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失控状态下的人。他们常常只运用一种功能,具有逆反人格,其行为也颇具逆反特征。他们与人接触也会带有逆反心理吗?
评价陌生人是一种古怪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所处世界的组成基础。关系融洽,和谐就应运而生。关系恶化时,就会形成混乱的局面。
面对陌生人,似乎更容易失控
那些“只有一个活塞”(只有思考功能)的人,也就是所谓有着逆反心理的人,喜欢以逆向方式与其他人接触。他们实际上会把接触陌生人,当成是一个介绍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建立起与其他人之间的直接联系。他们与别人接触的方式通常是告诉别人诸如应该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将要做什么,等等。
……
如果我们与某人经常相处,可能会自认为对他非常了解,知道他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可要是因为这样,我们就认为可以这样或那样地随便给他(她)下定义,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自己错了而不得不表示歉意。
但是,如果我们评价某个陌生人的话,我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毫无顾忌,并且更加怪异。人们经常这么做:以逆向方式和其他人接触,从外向内的评价他们。我们马上会看到一些逆向交往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够发现这种行为是如何显得怪异的。
……
但许多人发现,不论对方是不是陌生人,戒除评价对方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回想起那个提出“为什么我不能对我的妻子和家庭好一点”这个问题的人,他觉得无法打破这个习惯。可能是他这种强制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习惯问题。这似乎与他对待妻子和家庭的方式有关——他自认为他的方式,可以使他和妻子、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结果恰恰和他的想象相反。
逆向行为的几个典型案例
故事1笑一笑
不久前的一天,我坐在纽约附近一家旅馆舒适的大厅中,精力集中安排着曼哈顿之行。我拿起金色的咖啡壶为自己倒上一杯咖啡,突然,我发觉身后有个人似乎正对我说着什么,然后又走到了我的右边。我侧过身,看到一个陌生的面孔。旁边也没有其他人,他肯定是在对我说话。
“您说什么?”我问道。
“笑一笑!”
“什么?”
“笑一笑,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他一字一顿地说。
“什么?”我再次问道,带着不可思议的神情。
“笑一笑,这是个好日子!”他说道,语气显得更为郑重。
“什……么?”我几乎说不出话来。我无法理解他所说的这些话。这有点荒唐。他说的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满脑子都是我的行程计划,如公共交通时刻、公交车路线和离目的地最近的站点。
我站了起来,嘴里又蹦出了一句“什……么?”那人不再大声说话,走开了。我注意到了他的胸卡,这才明白他参加了我前天发表了演讲的会议。
我想,他可能认为他是认识我的。他想通过告诉我笑一下的方式,与我联络感情,好像我的脸部表情就应该变一下似的。他好像能够知道我的想法和感觉,好像可以评价我,好像这样就可以拉近我和他的关系,好像给我下定论就是联络关系的一种方式。
这个要求我微笑的陌生人是不是以为,他已经或是能够和我建立亲密关系了,因此可以告诉我该如何去做?他和我关系亲密,所以通过某种无害而逆向的方式,他可以探明我内心想法?
尽管没有什么危害,但对于这种方法我不敢苟同。对于陌生人,甚至是那些我非常熟悉的人,我从来没有随便要求他们笑一笑。
恰好在第二天的早上,在同一家旅馆,发生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
故事2“你看得太多了”
我正在餐厅里吃早餐,看着报纸,距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人离开了桌子。非常奇怪的是,像前一天早上一样,我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对我说话,但这次他是走到了我的左边。“您说什么?”我问道,并抬起头来,与一个陌生人的眼光相遇。
“你看得太多了,”他说道。
“什……么?!?”我带着比前一天更加难以置信的口气问道。
“你看得太多了,”他有些尴尬地重复道。
“什……么?”我又一次问道,我努力想理解这个陌生人话里的意思。
他似乎有些局促不安,嘴里咕哝着诸如“它们已经过时了”和“不要相信它们”之类的话。他也戴着胸卡,显然他也听了我的演讲。
他试图通过告诉我“看得太多了”来与我沟通——好像我的所作所为很过分(与什么相比算过分呢?),似乎我们是那么地“亲密”:他熟悉我的想法、感觉,甚至了解我的阅读习惯,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似乎他能够对我下定义。似乎给我下定论就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如何解释这些奇怪的交往方式呢?
在这两个例子中,别人还没有了解我的想法,就开始对我的内心想法说三道四。
一些不自知、自以为是好意、勤勉的人想与我们交往时,他们可能反而会被我们拒之门外。因为当这些人试图与我们接近、交流或者认识我们时,他们会以逆向方式与我们接触。
人们一旦开始给我们下定论,他们就会与我们疏远。只有当他们向我们做自我介绍,或是询问我们的情况时,他们才能走近我们。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解他们,他们也开始了解我们。这是惟一有效的方式。
例如,那个说“你看得太多了”的人如果是这么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我是……。我听了你的演讲,我想知道……。你有时间吗?”我就会和他很好地交流
我认为这两个陌生人并不是想吓我一跳,或是让我迷糊。他们只是做得好像可以对我直接下定义。
在第一个例子中,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我不笑;而在第二个例子中,我也没有反驳他对我阅读情况的断言。我如果那样做了的话,我岂不是给别人这么个印象:他们可以通过逆向方式和我交往?我岂不是默许其他人对我精神边界的侵犯?
如果我对这些入侵者进行辩解和反驳,他就会以为:“我很了解她。我知道她应该怎么做,实际上,她只是在解释为什么她这次不同意我的意见。这只能说明在多数情况下,我的确知道她应该怎么做。”
逆向行为,使人际关系紧张
跨越边界的一小步就能预示着更大一步吗?我多次听到人们反思自己紧张的人际关系,他们总是说:“只要我能识别那些细节,我就能辨认出它们的实质——那都是控制性人格的表现而已。”
有位女士一直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她这几年一直在自我反省。即使已经经过几年的反思,当我把“你看得太多了”这个故事讲给她听时,她说到:“如果我听到‘你看得太多了’这句话,我马上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或者奇怪自己为什么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
即使一个人没有听到别人对他说“你错了”或是“你应该如何如何”,他也可能遭到了其他更微妙的待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3050.html
[
1
] [
2
] [
3
] [
4
] [
5
]
[6]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治疗
过分爱慕虚荣容易引发心...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全然接受
癔症患者:伟大的摹仿家
类似强迫恐惧的癔症
维护心理健康 做情绪的...
用你的“心”支撑健康
遥控器可能会危害你的幸福
谨防病从“心”入
热点心理治疗
推荐心理治疗
男人心理健康标准:了解...
被忽视的心理疾病
心理学手册
相关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