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我们愉快与否,有时候并不取决于有没有钱财,有没有地位,有没有学历,长得够不够漂亮,而是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如果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就能处处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情绪两极性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是我们的期望,即预期值。两个学生,考试成绩都是70分,一个愉快,一个不愉快,为什么?因为期望不一样。一个会想“我在这么好的学校,考了70分,中等水平,是很不错的”,那么他就高兴;另一个却想“我怎么才考了70分,还有那么多人比我强”,那么他就痛苦。我们在治疗的时候,需要降低的是对自己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的期望,而不是降低目标的标准。
我们在经历有些事情的时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体验同时存在。我们好不容易出门旅游,一方面在欣赏如画的美景,一方面又在后悔几个月养老金没有了。这就是所谓情绪两极性的矛盾性。矛盾的情感正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有些人一边花钱享受,一边心疼后悔,我们称这类人“享受能力低下”。其实,我们奋斗的落脚点就是为了享受生活。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不要处在矛盾的状态中。
前几年流行两句话,一句是“没有任何借口”,一句是“方法总比问题多”。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是人生的常态。如果一遇到问题就找借口,问题自然得不到任何解决,而且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只有那些主动往积极处想、主动寻找方法的人,才有可能突破困境进入佳境,步入人生新境地。
健康也是如此。有一点小病就担忧、恐惧、憋了一肚子气,那么,只会加重病情。相反,若看开点,胸怀放宽点,多朝好处看看,进了花园别老去找棘刺,而要学会去欣赏花园里各种各样的鲜花,那么,你就没有白去一趟花园,人生就没白走一趟,你的疾病也会在调理中慢慢好起来。
往事后想开点:扭转了长征干部的死症(1)
作者:叶周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往事后想就是假定事情发生之后回过头来想。
先说往事后想治病的例子吧!
前几年,北京某干休所一位老长征干部得了癌症,各种方法都用尽了,依然不能使病情好转,老人很固执,坚决不化疗。后来医生说这老人最多还能活半年。
部队干部尊重他是一位老革命,尊重老人死前的选择——他要回湖北老家疗养,以度余生,死了也要埋到老家的土地上。部队派专车送老人回到湖北老家。
老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快找到死后埋自己的墓地。他找到小时候常去玩的一个山上,看到了儿时玩的地方还依然如故,只是山上的树被砍伐得很厉害。他决定将自己埋在这个山上。于是他找到当地民政局,民政局答应了他的请求。
山找到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