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沉默的人大多是多谋善断之人,对什么事应该公开做,什么事应该秘密做,什么事应该若明若暗地做,都能拿捏得准分寸与界限。正因为如此,他既不会一味沉默寡言,该讲的话不敢讲,而暴露自己的软弱,也不会坦率得让别人无法信任。这正像一匹训练有素的马,时停时驻、或起或行,完全是一种生气勃勃的风度。
历史经验表明,善于沉默者,常常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严守秘密的牧师有机会听到最多的忏悔,没有哪个人愿意把自己的隐私披露给长舌妇。这好比海绵容易吸水一样,沉默者能在无意中吸收到很多人内心的秘密。人性使人需要倾吐,以减轻自己心灵的负担,一个能保守秘密的人才能获取其他人的秘密。从这点上说,善于保持沉默是获得新知识的手段。
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善于沉默者,仪容威赫、倍显尊严。无论在肉体还是精神上,赤裸裸的暴露总是令人害怕的。那些善于嚼舌者,终日无事、空虚可厌,不但议论已知道的事情,对他们不了解的事情也妄加评议。
沉默不但要节制语言,还应当控制自己的表情,及言语的分量,要知道不安的表情仍然会暴露一个人内心的焦虑和匮乏。记住,内心的微妙之处常常可以透过人的嘴部线条表现出来。
古语说:如果你保持沉默,你是个聪明人;如果你是个傻子,你应该保持沉默。大胆直言、不忌不讳是强者喜爱的策略;善于沉默对于弱者来说就是明智的选择。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每天点亮一盏灯》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不予则不取
作者:柏拉兔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战国)鬼谷子
不予则不取,是圣人之道。追溯以知古,折返以知今;鉴事以知人,反省以知己。
自己缄默是静态的,别人发言是动态的,因此要从人家的话中听出他的意思。若语言有不合理之处,就要反过来思考,对方必然有应对之辞。语言有可模拟的形态,事理有可模拟的规范,那就可以用“像”和“比”来观察下一步的言行。
“像”是模仿事物,“比”是比较语意,再用无形来求有声。引诱对方说出的话如果符合实际,就能知道他的实情了。这就像张网捕兽,得多布几面网以待其落入。方法正确,对方自会出现,这就是钓人入网。若拿网去追逼对方,他所讲的还不够进行推论,就要作些改变,用“像”来引导他说出心里话。在他暴露实情后,才能控制对方,改变他的态度。以此感动对手,进而了解其想法。双方你来我往,所说的话有了可模拟的内容,就有底了。反复袭击对手,事事不离所谈的情况。这是圣人诱导智者和愚人的方法,无须置疑。
古代善于对敌人的言论反过来思考的人,就能改变现状、探出实情。对方的变化难以确定,因此要周密地了解他的情况。不够周密,情况就不够明确,基础就不够牢固。若是改变“像”和“比”,就定会有相反的论调,则你还需要仔细倾听。要说话就要先沉默,要敞开就要先收敛,要升高就要先降低,要获取就要先付出。想敞开怀抱,就要模拟比较,以掌握对方的言论。此时,相同的声音就会相呼应,切实的道理就会相归属。或是此理,或是彼理,或以其奉上,或以其治下。这就是听真假、知异同,以刺探敌人真伪的办法。喜怒哀乐均以此为模式,言语行止均由此而出入。这都是以事先确定的条件为法则的。以反攻求得回复,观察对方的心理,就要用这种方法。
自己先要保持平静,才便于聆听对方的话,以察事理、知万物、辨雄雌。虽与对方不直接相关,也可根据微小的预兆探索有关的重大之事。这就如深入敌境刺探敌情,先要估计敌人的能力,再打探他的意图一样。所以要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敌人。
看对手的外表,要知道他的内心,这两者相互依存,就如光影相随、游鱼比目。观察敌人的言论时,不能有疏漏,要像磁石吸铁针那样。自己要绝少暴露给对方,却能迅速地捕捉对方的行踪,无论进退,都要遵循此法。
若用人没有完整的奖惩制度,就不能管理好人才;没有一定的标准,就不能准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