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潭”之一:游戏暴力害人不浅
警惕:不少网络游戏渲染暴力,导致青少年盲目模仿。网络游戏的内容大多带有搏杀、武斗等暴力情节,使一些痴迷于游戏的青少年大受影响,甚至纷纷模仿。
案例:犯罪嫌疑人小樊案发时才15岁,他虽然在某中学读书,却不思上进,经常出入网吧。后来,他发现同学小陈也在网吧里玩游戏。小陈比较有钱,而小樊平时看不惯他,于是,小樊就模仿游戏内容,纠集同学小徐及在网吧里结识的两个成年人,找借口将小陈叫到偏僻小区里,由其他几人对小陈进行殴打,再实施抢劫,共从小陈那里劫走人民币130元。
提醒:网络游戏固然好玩,但其中的暴力、色情、恐怖等元素也时常贯穿其中,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对于未成年人学生来说,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泥潭”之二:痴迷游戏铤而走险
警惕:一些痴迷于网吧的青少年,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诱惑,很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案例:19岁的小陈非常爱打网络游戏“仙境传说”,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为了能顺利过关,他在网上以买方的名义将黄某约出,要从他那里购买过关技能。然而,小陈又没有经济能力支付费用,于是,他在交易地点伙同其他几个未成年人持铁棍、军刀对黄某实施抢劫,共劫得人民币300余元、“阿尔卡特”手机一部和游戏卡等财物。
提醒:有的同学认为打网络游戏没什么大不了,事实上,“热衷”超出了一定的度,就会使自己丧失理智。网络游戏是花钱的游戏,不要让自己变成游戏的“傀儡”。
▲“泥潭”之三:轻信网友遭受欺骗
警惕:现在,有不少同学热衷于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然而,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轻信网友,有的人往往会受骗上当。
案例:未成年人小徐和小冯在网上聊天室认识了潘某和王某。于是,他俩以联欢为名,将潘某和王某约到卡拉OK包房内。趁被害人不注意,小徐和小冯将摇头丸分别倒入两人的饮料内并骗他们喝下,致使被害人神情恍惚。随后,他俩伺机将被害人的手机等物品劫走。
提醒:网络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因此,新交的网友究竟是男是女、是好是坏,你很难识别。告诫大家:网上有险恶,交友需谨慎。为了自身安全,请多防备。
▲“泥潭”之四:“虚拟世界”隔裂现实
警惕:有些学生因迷恋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学生因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往,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流,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案例:17岁的小徐是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初三毕业时,他因为成绩优异而直升这所重点中学。然而,自从他迷恋上网以后,他再也无心学习,经常逃学、逃课,连原本温和的性情也变得暴躁起来。最终,小徐因为抢劫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提醒:好学生小徐之所以会犯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上网时缺乏自制力。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上网必须要控制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学生,还是应以学习为重。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