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身心症」,并不完全就是「心理病」。一般而言,它可分为两大类:(一)当事人原先就有生理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偏头痛或冠状动脉病变等。而当面临生活压力时,难免引发错综复杂的情绪变化,且间接恶化了既有疾病的症状,变本加厉。例如严重的腹痛、心脏病复发等。(二)当事人本身并无任何器质性疾病,但却有胃胀、胸闷、疼痛、心悸等问题。
对於第一类身心症的患者,传统医疗行为多著重於器官的治疗,而鲜有针对情绪管理、压力调适来处理,故常造成既有生理疾病慢性化,且复发率高。例如,十二指肠溃疡复发多次且容易出血的患者,经研究发现,其有忧郁症或焦虑症的比例远比控制组还多出三倍。而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复发率高的传统危险因子,除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外,研究也证实,若患者合并有忧郁症、焦虑症时,亦是复发之危险因子,且统计解释量远比传统危险因子还高出许多。换言之,忧郁症、焦虑症对於心脏血管疾病复发的危害比起胆固醇、高血压等来说,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二类身心症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就是胃胀与胸闷,前者即使透过腹部超音波、胃镜,或其它检查,却无法发现患者生理上有任何病变。而後者,透过X光照射、超音波或心电图也多是徒劳无功。结果是患者为找寻病因,便经常到处逛医院(doctor shopping),并进行各式各样的检查;而研究发现,这些病人背後隐藏有忧郁症、虑病症者约占87%。在我国目前健保支付制度采「论量计酬」下,遭遇该类病人,也只能让医师顺便为其作全身检查,因应上显得无能为力。然而,在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先进国家,目前多采取疾病管理制度,其要求患者要先看家医科,处理初步可能的心理、情绪问题,严重者才转介「精神科」或「身心科」诊治。藉此措施,病患可事先经家医科筛选、限制而避免重覆检查,浪费医疗资源。讽刺的是医疗品质虽提高,但病患的医疗满意度反而下降。据了解,台湾病患的医疗满意度约为75%,居世界首位,而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病患医疗满意度却只有约52%,探究其道理就在於台湾严重缺乏疾病管理概念,行事过於顺从病患要求,促使医疗相关检查浮滥,造成高满意度的数字假象。
总之,不论是第一类或第二类的身心症患者,皆应先由家医科或内科处置,若经评估肇因可能是合并有忧郁症或焦虑症时,才需转介至「精神科」或「身心科」,以作进一步的治疗。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