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比例随著医疗保健的进步而持续的增加,依民国八十八年行政院内政部的统计,台湾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总人口的8%,且预估民国一百年时,老年人口可能超过10%。可以预期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会成为二十一世纪主流的健康议题之一。以欧美先进国家的例子来看,现有身心障碍的成年人数目是老年人的两倍,但是预估三十年後,有身心障碍的成年人数目的成长低於15%;然而有身心障碍的老年人数会增加100%,这个数目还不包括失智症老人的身心障碍。
台湾地区的老年身心问题一直受到忽视,许多子女只能考虑到「有人看著」的层次,要老人尽可能不要太多的活动,以避免意外而有更严重的後遗症,老人生活只能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因而就不难理解台湾老年人常有「吃饱等死」的无奈。这样的忽视也反映在台湾的老人每年每十万人中有32.05人是死於自杀,比较先进国家尤为高。因此,即使是从自私的出发点,未来无可避免成为老年人的成年人,应更致力於了解及帮助老年人的身心症。
就像孩童不应视为小的成人一样,老年人也不是老的成人。老年人的身心症与成年人有所不同,老年人的身心状态与成年人有诸多的差异。面对著与成年人
不同的压力事件,调适的能力可能因体力、智力的减退而不足,但却可以辅以丰富的人生历练而抵销调适能力的缺损。以下简介老年人常见的身心症。
(一)忧郁症
高雄医学大学精神科在南台湾的一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研究发现,有21.2%的老人有忧郁症,进一步分析发现都会区的女性、教育程度低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特别容易有忧郁症。然而,却很少有接受精神科的专业治疗。这样低的就医比例可能的原因包括,家属把老年人的情绪问题视之为正常的老化现象,或是老年人以诸多的身体不适来表达深层的忧郁等。家人应主动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及情绪变化,及早发现及早寻求精神科的治疗。
(二)睡眠障碍
随著年龄增加,总睡眠时数及深睡期会减少,睡眠中断的频率增加,有些老人睡眠周期也会提早,常常晚餐後就寝且天未亮就起床。睡眠型态的改变会影响
睡眠的质与量,及日间的生活。约有将近一半的老人有睡眠障碍,常见的有失眠症、多眠症、生理时钟混乱等问题。除了养成好的睡眠习惯的方式外,新发展的一些药物,也有很安全且很好的疗效。
(三)哀恸反应
老年人常常面临到配偶、多年老友的过世,家属必须注意到可能有情绪麻木、意识混乱、自责等的哀恸反应,甚至会有想要与死者「一起走」的意念,而有自杀的举动。家人如能多关心,协助寻求其他的支持系统来弥补,当可减少病态哀恸的可能。
(四)与失智症相关的身心症
失智症老人的身心症是很普遍的,如躁动、焦躁、忧郁,严重的可能有妄想、暴力行为等。使原本退化的认知能或生活的依赖性更加严重,间接增加照顾者的负担。然而,依目前的医疗发展,失智症老人的身心症却较认知功能的退化更容易治疗,无论在药物或安排在老人日间照顾服务的复健治疗,对於失智症老人的心理或行为问题都有不错的效果。
有句古老的印度谚语这样说:「如果我们幸运的话,我们不会穷苦;如果我们幸运的话,我们不会失能;但是我们真的幸运的话,我们将会活到老」台湾老人忧郁症的研究的结果,似乎就像这句谚语一样,我们的老人在年龄与快乐健康仍不能兼得。期盼社会大众与医疗专业人员能更注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希望未来成为老年人的我们能同时享有长寿与健康快乐。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