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买一些东西,但是钱不够;
(2)认知发展不成熟,不明白偷窃的意义;
(3)寻求家长的注意和关爱;
(4)寻求神秘感、刺激感;
(5)模仿他人行为的结果。
当你确定了是哪种症结之后,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出科学的解决之道。下面几招供您参考:
(1)首先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行为,它会让一个人被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包括家里的钱,家里的东西。
(2)给他合理数目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告诉他需要什么东西可以说出来,并和孩子讨论哪些愿望是可以马上实现的,哪些不行,告诉他原因。
(3)平时多关爱孩子、注意孩子。当父母的要做的不仅是让孩子吃好、穿好,更重要的是关注他心灵的成长,这点我觉得我无需赘言了。
(4)引导孩子交好朋友,给孩子建立一个免于偷窃的环境。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到有节制地生活,避免大手大脚地花钱。
3.教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做的不是包庇孩子,而是教导他如何面对后果。让孩子归还偷拿物品,有必要时让他当面道歉,以培养他的羞耻心。警告他下次再犯会有什么后果。另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惩罚他,取消他的某些权益,比如刷一个星期碗或取消一个星期的动画片等,都可有效地对孩子起到惩戒的作用。
总之,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既不能反应过激也不能掉以轻心,把孩子偷东西看做是借东西与把孩子贬斥为贼的做法同样有害。对孩子的行为视而不见和夸大其词都是不可取的。另外,世上也没有一种育儿方式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打造合格的孩子。
五、孩子爱撒谎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不太好,也就中等水平,为了督促他上进,我向他许下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每科成绩达到80分以上,寒假就带他到香港去旅游。
那天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下班一回到家,儿子就兴高采烈地跑过来:“爸爸,你看!”
我接过一看,原来是成绩单,每科都是80分以上,还有90多分的,尤其是他一贯的瘸腿科——语文竟然考了89,真让我大大意外。正想表扬他,我仔细一看,那个“8”怎么那么奇怪,弧度那么生硬,在一张纸上,唯独这个“8”长得奇怪,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但我没有马上发作,照例表扬了儿子。
晚上我给老师打电话核对了一下成绩,别的均属实,但语文考了59分,很显然,儿子把59改成了89。我既惊愕又生气,随即不知怎么做才合适。不可否认,孩子确实尽最大努力学习了,进步很大,我戳穿他不给他奖励,他肯定下学期就会泄气;但如果我不戳穿他、教训他,他养成撒谎的习惯可怎么办啊?我急于得到帮助。
专家解析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挽回面子,有时为了不伤害他人,会说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言。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竟也学会了欺骗,撒谎说作业做了,或修改成绩单等等,让我们气愤而不知所措,不知怎样管教孩子走上正途。
一些机敏、活泼的孩子经常把谎话编得天衣无缝,让老师和家长都信以为真。如果缺少家校沟通,他们的撒谎行为甚至很难被发现。好好的孩子,他们到底为什么要撒谎呢?
1.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这类谎言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中,他们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分不清想象和真实,游走在期待和现实之间无法划清二者界限,容易把想象的事当成真实的事。例如他可能会对伙伴们说:“我爸爸、妈妈带我去北戴河玩。”实际上,孩子的意思是:“我希望爸爸、妈妈带我去北戴河玩。”“爸爸、妈妈,老师让我当班长。”实际上他心里想的是:“我要是当了班长,妈妈会多骄傲啊。”更常听到“我爸爸是大力水手,一脚能把房子踢塌,连警察都不是他的对手”之类的谎言,他们的夸张、吹牛充满了童趣。
2.家长太过严厉
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分数看得非常重要,必须要孩子考到前几名,否则就“家法”伺候。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情感生疏缺少沟通,面对把分数视为命根的家长,孩子不撒谎也很难。这时撒谎成了孩子的护身符,成了避免挨打、挨批而无奈做出的选择,时间长了,撒谎就成了一种习惯。
另外,还有一类平时的乖孩子,也会撒谎,由于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很大,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也会撒谎,以此来保持自己在家长心中“乖孩子”的良好形象。
3.为了某种心理需要
像事例中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带他去香港旅游而撒谎一样,许多孩子为证实自己的能力或为了获得某种权益,会蓄意说谎,比如:“老师今天在班上念我的作文了”、“我小测验考了第一名”等等。
4.为了中伤他人
一些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得罪了他,而制造一些谣言来中伤他人,这类谎言发生在年龄稍大的孩子中间。这类谎言不易识破,而且对他人有伤害力、破坏力,性质较严重,必须及时制止。
孩子撒谎的原因多种多样,那么怎样做到对症下药,纠正孩子说谎呢?
专家支招
(1)对于第一种认知力不成熟的孩子,父母不必担心。当你不关注这件事时,孩子就失去了杜撰的乐趣。他们还小,以至于不明白撒谎的含义,也意识不到撒谎是不道德的。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不要把他们的吹牛夸张上升到品质道德的层面上,只要孩子不是经常性撒谎,只要不影响孩子的主流发展,家长不必忧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 30/36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