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时间:2025-02-27 20:24:22  来源:  作者:

来。

尊重别人这种品德,并不是天生获得的,它是良好的教育的结果。

有的时候,身为父母亲的你可能会因为一
些事情而使得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紧张或出现裂痕,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管与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争执,我们要具有调和的能力,
能与孩子重新和好。而且,在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能一味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而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
的伤害。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对待孩子没有同情,孩子长大也
就变得不会同情。也就是说,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只要认真培养,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

 
  父母们应该尊重孩子。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父母认真聆听孩子讲话既可以教会孩子与他人分享情感的方法,也会帮
助你了解孩子的心思,进而为你将一些好的思想灌输给孩子打下基础。

在与孩子日常交往中,父母实际上是在向孩子示范
说话的礼貌。可是,往往很多父母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以为自己是家长,对晚辈就不必讲究礼貌。比如,让孩子给自己倒杯茶,便以
命令的口气。待孩子倒来茶,家长就一声不响地接过来,独自喝茶读报。于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了这种冷漠无声的态度,在不知
不觉中,他们就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如父母要孩子送来报纸,礼貌地说一句:“请帮我拿来今天的报纸。”当孩子做完这件事后
,说一声:“谢谢,我的小宝贝!”这就在语言行为上给孩子作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事实上,以礼貌对待孩子,不会失去父母的尊严
,反而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敬重。

对孩子的尊重应充满于日常生活,你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尊重他人的氛
围。

当你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要经常说“请你……”,不使用生硬的命令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就说声谢谢。
有什么事,你可以与孩子商量。例如,父亲想调一个电视节目,先与孩子商量:“儿子,我们调个频道看看好吗?”

在德
国,大部分的父母是十分尊重孩子的。在一个圣诞节时,一位德国的父亲给孩子买了一个高尔夫球台,有一次,父亲想与一个朋友玩
一下,就问孩子:“孩子,能不能把高尔夫球台借给我玩一下?”他们认为,父亲给孩子买的礼物,它已是孩子的物品,要用当然得
借,要借当然得请求。

尊重孩子物权的本身,就是一个尊重别人所有权的良好示范,家长要多提供这样的示范,创造一个
尊重物权的人文环境供孩子领略和感受。孩子认识事物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模仿性,孩子的物权被尊重,他有了很好的情绪体验,受
到良好的感染后,会更加积极地模仿成人,去尊重别人的物权,养成很好的习惯。

给孩子所有权的概念。帮助孩子分清,
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哪些是自己的物权,哪些是别人的物权。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并使其初步懂
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的心爱之物,欢迎别人来参观,来共同分享快乐,如带玩具去幼儿园,请朋友到家里来玩。

别人
的物品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去抢、去损坏,这些行为是错的、丑的,绝对不能这样做,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
,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

在我看来,孩子不惜一切来保护自己的领地和玩具是天经地义的,大人应该理解他。如果孩子的
东西不让你碰,你最好就不碰,因为你也有要求他不要乱碰你的东西呀。有人可能会说,不行啊,孩子要学会分享,自己的椅子给妈
妈坐坐有什么不可以吗!是啊,但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啊,就像你要求孩子尊重你一样。

不要一下子就给孩子套上
“对抗”、“挑战”的帽子。孩子是很单纯的,他们知道大人的意愿,同时也明白自己所想。大人说的对与错,即使他记得很清楚,
但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抽象的。有时孩子会伸张一下自己的意愿,这是很正常的。当孩子的意愿不能达成的时候,哭闹一下没什么大不
了,关键是让他感受到理解、爱和尊重。

孩子是上天赐给每位爸爸妈妈最宝贵的礼物,培养出一位快乐有自信的孩子,应
该是爸爸妈妈人生当中最了不起的成就。假若爸爸妈妈能够常常给予孩子鼓励,孩子自然能在爱中学会如何去爱别人。“疾言厉色”
的父母,也该稍微调整你们的态度!惟有真心爱孩子、看见他的可爱,让他体会到自己的宝贵价值,而不是站在“纠察队”一般的立
场指责他,才能培养出快乐有自信的孩子,也才能够把这样的快乐与信心带给别人。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是一个长期的
过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家里、在幼儿园要经常进行尊重孩子物权的教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行为练习。这样,相互尊重物权
、公私分明的良好行为品德习惯会很快形成,我们的教育就落到了实处。

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有的东西,自己没有,而
又想要用的,可以跟身边的朋友借,但必须经过别人允许,借来的东西要爱惜,使用后如期如数归还,并道谢;也可以用自己的东西
去换借别人的东西,互换互借,加强交流,这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借用不方便的,要向爸妈讲明理由,
征得同意,购买回来爱惜使用。若成人供给的东西太多太乱太杂,会使孩子感到来的容易而不珍惜;如果对孩子物品供给太紧,也会
使儿童倍感困难,为难之极时,可能会导致孩子偷别人的东西,受到指责后又会自卑和懊恼。所以,家长要为孩子适时合理地购物,
合理满足孩子的需要。

中国人有句俗话: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夫)。父母要成为尊重他人的榜样,处处尊重别人。父母在
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间的尊重,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父母之间、也应经常说“谢谢”“对不起”“请你”。
有些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揭对方的短处,甚至谩骂对方。这会给孩子造成很恶劣的影响。有的父母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嘲笑别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