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时间:2025-02-27 20:24:22  来源:  作者:

的短处。被嘲笑的人当然并不知道,但却给孩子留下不尊重别人的榜样。

孩子大都有各自的爱好。对于孩子的爱好,只要
是无害的,家长就应该予以尊重并加以培养,使之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孩子的不同爱好,或有益于身体的健康,或
有益于智力的开发,或有益于个性形成,或有益于情操的陶冶。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只有尊重和发展孩子的正当爱好,方有遂愿的可
能。粗暴地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干涉将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失误。

当孩子告诉你,同学在传阅黄色书刊,父母可以先站在
他的立场去同意他的观点,再让他说他看到了什么?耐心地听孩子叙述,以表示尊重他,再把身为父母的担心与建议,传达给孩子知
道。也就是要掌握适当时机,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生活观念,做亲子双向沟通。

尊重孩子,要发自内心,那么,如何做孩子
的大朋友?扮演好亦师亦友角色呢?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一般会这样做:

1.无条件接纳孩子,无论乖巧或淘气,无论聪明
或愚笨,无论健康或有病。

2.不当众羞辱孩子,不盲目把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比较。

3.要求孩子服从时要讲清道
理,站在孩子的立场和他沟通。

4.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决定

5.不随意打断孩子的活动。留给孩子一个适当的
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孩子也希望能有独处的机会,开放一个空间,让他既有安全感、亲密感,又觉得自由,没有太多束缚。

6.让孩子参与作某些决定。

7.懂得倾听。孩子回家说:“妈,我今天好烦!”,孩子心里要传达什么?你能停下脚
步,分享孩子的心灵世界吗?

8.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把孩子当出气筒或对孩子乱发脾气。孩子的情绪常被大人的喜怒
哀乐所影响。故当父母的若心情不好,可以坦白地让孩子知道,一方面教孩子尊重别人,另一方面教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情绪。


   9.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扶持与参与。让孩子感觉当他需要时,我们永远在他身旁,例如,孩
子在校被欺侮,父母能关心并替他评评理,和孩子一起讨论应该要怎样解决。

10.父母本身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为适应
社会环境变迁和孩子年龄的发展,父母应在亲子教育的领域持续地学习充实。

第二部分尊重:培养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4)  
 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有礼貌

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想要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礼貌,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知道,我们
的行为是因为我们热爱、尊重和珍惜他们。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并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宁宁的
妈妈正在跟亲戚闲谈,7岁的宁宁走过来拉她的胳膊,他要喝苹果汁,而且是马上。宁宁妈说:“乖宝贝,稍等一会儿,我就给你去
拿。”然后又回过身说起话来,宁宁突然大叫道:“妈妈,你给我闭嘴!”

儿子这样的对待,使母亲感到羞辱,但是使她
真正感到悲伤的是,宁宁这样对她不是一次两次了。“宁宁在家里经常用这种粗鲁的态度说话,他会对我说‘你不是我的老板’。而
平时我不甚注意,这次我之所以注意到他的态度是因为他是当着客人的面这么说的。”

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当然
,很多人会指出媒体的不良影响。的确,任何看儿童频道的人都会很快发现,儿童节目充斥着这类随便对大人回嘴谩骂的现象,但是
父母在养成孩子这种无法无天的态度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有时候我们是在善意与不知不觉中起了这种作用的。

那么
,要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呢?

(1)把孩子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

《鼓励的神奇》的作者
马斯滕建议:“常常问问自己,如果我以对待孩子的方式来对待朋友的话,我还会有朋友吗?”如果你要孩子感觉受到珍惜,就把他
们当作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吧。这样才能养成尊重孩子的习惯。

(2)无条件地赋予爱心

无条件的爱就是不
附加条件地热爱孩子。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我们都与他们在一起。这正是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真正受到尊重和珍惜的那种爱。务
必保证你赋予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是确保无疑的,因此无论如何孩子知道你爱他。

(3)专心地、尊重地倾听


孩子说话的时候,放下手中在做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听他要告诉你些什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你真的珍惜他的意见,并且想要听
听他的想法。

(4)全身心地传递尊重,而不仅仅口头说教

是不是说了谢谢,才有饼干吃?是不是要说对不起,
才可以看卡通?是不是要喊伯伯好,才有大人的好脸色?有些父母亲可能会疑惑,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学得很“势利”,为了得到这些
奖赏,才做这些“有礼貌”的行为?礼仪行为本来就是应该的、发自内心的,如果用一般教养的赏罚方式教小孩,是否会让孩子觉得
这些表现是为了换取某些利益?

爱人、尊重、关怀、有礼的行为,当然不是要换取好处。其实,不论教导孩子什么,你所
采用的赏罚,没有一种是为了利益交换!平常,你就必须让孩子知道,任何奖励都是出于对他的关爱和赞许;处罚,是因为你想认真
地对他表示,这样做真的不好。如果只是“你听话就给你买神奇宝贝”、“你不礼貌就不给你看电视”,的确很容易让孩子直接将这
些行为认知与自身利益连结,以为这是和爸妈之间的交易。不论奖励或是惩罚,最好都能够给孩子一个“正当”的理由,严肃而且诚
恳,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影响及严重性,同时这些赏罚约定不是无端的、可以随着爸妈的心情商量改变的。

(5)树
立正面的自我概念

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笨蛋”等标签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天天想到自己没有用。不管这些
叫法是真的还是假的,孩子听到就会信以为真。因此,只能建立肯定的自我概念的标签,使用标签时有一条规则要记住:如果绰号不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