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时间:2025-02-27 20:24:22  来源:  作者:

(1)要教会孩子自控,你得向孩子展示自控,因此你要当一个活生生的自控榜样

 
   有个心理学实验,给幼儿看有关“自控力”的录像,比如等妈妈来了再吃饼干、公共场所不乱跑、参观画展时不乱摸等,结果这
部分幼儿比没看录像的幼儿自控力强。可见,自控需要榜样。

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自控力的表现会
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发展。比如有位妈妈跟朋友打牌,孩子就坐在电视机旁做作业;周末你没按时起床,孩子也趁机躺在床上看小说,
放弃英语早读;父母忙起来顾不上整理房间,孩子书桌上讲义、卷子、本子也越堆越乱……所以,一个冲动的、情绪不稳定的、行动
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教育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制力。

(2)要注意电视、音乐、电影和电子游戏上暴
力的等级,然后明确无误地给孩子定下要求,而且以后要坚持实践这些要求

许多孩子知道迷恋游戏不好,但屡戒屡犯。可
见自控力是一种毫不含糊的坚定和顽强的毅力。有的女孩子一度痴迷言情小说,不仅成绩滑坡,还精神不振。但有的孩子意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后,说不看就不看,克制力非常强。孩子强大的自制力量并非天生,而是得益于我们从小对他进行的意志力培养。一般来说
,父母会在孩子成功之后给予赞美和鼓励,对孩子活动过程中的自制和努力也不会视而不见。

有位父亲是这样对孩子的:
孩子自制力很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用品乱扔乱放,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马马虎虎,弄得学习和生活都一团糟。父亲决定通过规
则和纪律,来帮助儿子拥有自制力。他先找儿子谈心:“有人作息没规律,损害身体,进而影响学习,甚至弄得心情很差。可见,不
按时睡觉、起床的小毛病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说:“我也想改正缺点,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父亲说
:“那就让规则来帮助你。”

通过讨论,父亲和孩子签下暑期规则:每天只吃一次冷饮;每天看半小时动画片;做完一门
功课,收拾好课本再做另一门功课;晚上9点30分上床,背两个单词后熄灯;平时打篮球1小时,自己洗运动服。规则不多,只有5条
,但订了就坚决执行,不马虎不迁就,更不允许任性骄横,为所欲为。两个月时间,孩子进步神速。因此,给孩子订立规则,要求他
持之以恒地执行规则,对于自控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3)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可观的报酬。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内在
的奖励制度,这样他就能对自己做好的工作感到满意

带孩子到商店去以前,要估计到孩子要求买玩具而哭闹,父母事先要
和孩子讲好条件,只许看,不许买,不听话就不带你去。如果孩子表现好,答应他回家后给予糖果以示奖励。

(4)家里是
孩子通过不断摸索学会控制冲动和应付压抑情况最好的场所。在游戏与活动中,不断强化孩子的努力与行为,他最终能应付自如

有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刚上学,还不适应小学生活,加上性格外向、急躁,更加难以控制自己。有的时候上课插嘴、坐不住,甚
至抢同桌的文具。对7岁左右的孩子,说教很难起作用。后来,孩子的妈妈发现在家庭的游戏和活动中培养女儿的自制力效果极佳。
比如让她当“老师”,她就很有耐心和礼貌。学校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让孩子当“交通警”,她竟能站15分钟“指挥交通”而不乱动
;和同伴玩娃娃家,女儿当“妈妈”,她立刻变得柔声细语起来。活动和游戏能让孩子的自制行为日益积累,内化成为习惯。因此,
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活动和游戏,孩子便能在自然生动的条件下发展自制力。

(5)孩子们需要操练做出道德上的决定,因
此要帮助孩子思考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引导他去做出安全正确的决定;这样,他最终将学会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正确行事


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让孩子逐渐形成评价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规则。有的父母总
觉得和孩子讲道理是白费力气,不如直接命令,其实真正的自控恰恰来自于孩子的理解。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又不能放弃
耐心说服,坚持这样做,孩子就会掌握一套评价自己行为的规则,达到真正的自控。

当孩子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烦
恼时,你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产生积极的思维:这一切都是暂时的,自己的需要过一会儿也会获得满足的。例如,孩子和别的小朋
友争抢玩具,在放弃时,你可以教他这样安慰自己:“现在让给他玩,过会儿就可以轮到自己了。”

第二部分思考:给孩子营造
一个思考的世界(1)

我们都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怎样将智慧给予孩子?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
,我们需要培养出更强有力的未来竞争者。马尔比巴布科克说:“最常见的,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成
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答案
原来在这里,智慧=正确的思维,这也正是我们想教会给孩子的。

不会思考的孩子没有竞争力

“人可以通过改变
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一生。”这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像成功者一样去思考,你就会越来越像一位成功者。要孩子在这个高
智能的时代生存,就必须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不会思考的孩子是没有竞争力的。

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曾疾声呼吁:“家
长们一定要培养孩子动脑筋的习惯和能力。”现在的孩子懒得动脑筋,这主要表现在孩子的学习上,就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有的孩
子读书就是照本宣科,不会举一反三。而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想像力也明显不足,在解决问题时不会多渠道地寻找方法。其实,现在的
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只是孩子们不愿意动脑筋。一个不能思考的孩子很难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特别是在今后的国际化竞争中,
缺乏竞争力的孩子们将很难在国际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