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是我:焦虑症的主要原因(12)
食用可卡因的人群中遭受惊恐发作的概率更高。可卡因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它会使人遭受惊恐发作,即使不曾因先前描述的长期原因而患过惊恐症。服用安非他明、五氯酚、摇头丸、大剂量的大麻和停止服用毒品、巴比妥酸类药物或镇静剂都会使人第一次遭受惊恐发作。
恐惧的条件和根源
恐惧症是指一种对特殊物品、行为或是场景持久的、不合理的害怕致使不得不回避这些可怕的物品、行为或是场景。有三个显著的特征来区分恐惧症和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害怕。首先,很长时间内,你一直都很害怕某个物品或是场景。其次,虽然你知道自己的害怕不合理,但是这种认识并不能帮助你消除害怕。最后,也是恐惧症最显著的特征,是你回避害怕的场景。对某些东西的不合理害怕还不是恐惧症,但是当你开始回避你所害怕的东西时,就真的是恐惧症了。
不同类型的恐惧症所试图避免的场景也是不同的。如果你是广场恐惧症,你会试图去回避那些如果遭受惊恐发作,你害怕自己不能够很容易脱身的场景。这类场景包括在杂货店排队付款、高速公路上、电梯里或者大桥上。如果你有社交恐惧症,你会试图去回避那些你害怕自己可能会在别人面前丢脸或尴尬的场景,比如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说、舞会上、公共休息的地方和求职面试中。简单恐惧症使你害怕由自然灾害或某些动物引起的潜在的死亡或伤害,尤其害怕被围困。
这些恐惧症是怎样产生的呢?有两种过程是最为合理的:条件性作用和外伤。外伤并不总是产生恐惧症的原因,但条件性作用却总会引起恐惧症。对恐惧症有影响的条件性作用有两种类型:1)关联性条件反射;2)回避性条件反射。
在关联性条件反射中,一个本来很平常的情景开始让你感觉到强烈的焦虑。这是因为你在某一天的同一种情景中感到了恐慌或是强烈的焦虑。比如,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突然产生了恐惧感。使情况变得更糟糕的是你产生了一些可怕想法,比如“我应该往哪里开?”或者“如果发生事故,我该怎么办?”在你的意识里形成了“高速公路”和“焦虑经历”的强烈联系。因此以后,只要是位于、靠近甚至是想到高速公路,你就会感到焦虑。简而言之,你建立了“高速公路”和“焦虑经历”之间的联系。同样的,你第一次试图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时经历了很强的焦虑,这就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联系的建立。后来,只要每次你试图在别人面前演讲时,甚至是你一想到要做这件事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
外伤、简单的恐惧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刚才所讲的那些条件性作用过程最容易引发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另一方面某些简单恐惧症是伴随着特殊伤害经历而出现的。小时候,我有对蜜蜂的恐惧感。这是因为两岁时,我捉蜜蜂时被蛰了一下。这就是关联条件反射的一个实例。我被蛰时所感到的痛苦使我把蜜蜂与恐惧联系起来。后来关联性条件反射发生了作用,只要我一看见蜜蜂靠近就逃离。同样地,经历了一次车祸会导致一个人后来害怕开车,甚至是害怕坐在车里。有溺水经历的人会对水产生恐惧。许多简单恐惧症可以追溯到一些童年的意外创伤。其他的恐惧,特别是那些我们从很小就有的对黑夜或昆虫的恐惧,可能部分原因是我们的进化遗传。这些恐惧可能已经作为生理特征编入所有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中以促进种族的生存。这些人们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不能被认为是恐惧症,除非是:1)它们导致持续的逃避;2)它们持续到成年。
◎为什么会是我:焦虑症的主要原因(13)
使焦虑持续的原因
使焦虑症持续的原因,也就是什么使焦虑继续发展。这些原因包括了使焦虑、惊恐或恐惧持久的思考、感受和模仿的方式。这本书的许多部分都可以帮助你掌握这些原因。我们考虑的四类原因中只有维持原因是在此时此地产生作用并且是最容易处理的。下面所列的维持原因并不全面,而只是那些最为显著的。维持原因将会在书的剩下篇幅中进行详细的讨论。
回避恐惧情境
恐惧症的产生是因为回避那些使你产生焦虑的场景,尽管回避可以暂时让你减轻焦虑。只要你不断地回避应对那个令你恐惧的场景、行为或是事物,恐惧症就无疑会存在。如果你坚持回避直接面对它,仅仅以你自己的方式去尝试思考或推理摆脱恐惧症是不会起作用的。只要你回避一个场景,你就会很容易担心自己能否处理好这个场景。
克服某种恐惧意味着你学会了其他应对恐惧的方式,不再有恐惧的反应。当你最终面对这种情形时,你不再产生:1)提前恐惧——场景中可能的恐慌带来的预先的焦虑;2)自行回避这种情形。同时,你给了自己一个认知的机会——你可以进入并且处于一种恐惧状态中而没有过分焦虑。如果你足够谨慎地使自己置于那些恐惧的情形中,你可以学会容忍,并最终轻松自在地处于任何恐慌的情形中。第7章讨论的想象脱敏法和现实生活脱敏法就是用来培养这种类型的处理方法的。
焦虑的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即在自己的意识里自己对自己说话。它是你长时间的自我内部的独白。虽然它可能是无意识和微小的,以至于除非你回顾或是特别的注意,否则你意识不到它。你的许多焦虑是由你对你自己做的一些叙述引起的。这个叙述以“如果……该怎么办?”开始,比如:“如果我有另一种惊恐发作该怎么办?”“如果我在开车的时候失去控制该怎么办?”“如果我在排队的时候产生焦虑,人们会怎么看我?”这种自我对话,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把事情预料得最糟。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庸人自扰。
自我对话也会引起较严重的惊恐发作。这种侵袭开始以身体症状为表现形式,比如胸闷、心悸。如果你可以接受和容纳这些症状,并不让他们使你害怕,这些病症将会迅速减少并且逐渐平息。然而,更普遍的是你告诉自己“不,我感到惊惶失措”“我得了心脏病该怎么办?”“我要远离这里,但是我不能”“如果因为我的腿觉得无力,我要用几分钟休息或是依靠着一些东西,人们一定会认为很怪异的”。这些惊恐的言语只会加重身体的症状,这些又反过来引发更加极端的惊恐的言语,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引发较为严重的惊恐发作。
令人开心的是,通过有支持力的、镇静的叙述可以使你自己学会认识、停止并补偿焦虑挑衅性自我对话。自我对话的主题将在第8章中详细介绍。
错误信念
你消极的自我对话来自于你对于自我、他人、世界的潜在的错误信念。比如,如果你相信你不可以安全地独处,你就会说服你自己和其他人,让他们一定要有人在你的身边。如果你毫无疑问地相信生活常常是一场斗争,那么当你开始感觉很好时或是当别人提供帮助时,你会告诉自己里面肯定有问题。如果你相信世间险恶,那么你会对一切事物不信任,也不愿为了战胜广场恐惧症而冒必要的险。
◎为什么会是我:焦虑症的主要原因(14)
改变你关于自己和生活的基本想法比仅仅改变焦虑自我对话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改变会对你的自尊,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的意愿以及你长期平静的心态都会有长远的影响。错误信念的主题将在第9章详细介绍。
压抑情感
否认生气、失望、伤心甚至是兴奋的感受,会引发浮游性焦虑。浮游性焦虑是指你莫名其妙地感到焦虑。你可能会注意到,当你发泄出自己的怒火或是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之后,你会感到平静,感到更加的轻松。表达感情会产生明显的生理效果,使焦虑水平下降。
如前所述,有焦虑倾向的人天生就带有更情绪化和反复无常的癖性。然而,在他们成长的家庭中,获得父母的赞赏比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更为优先。因此,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仍然觉得实现完美和取悦他人比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更重要。这种否定内心感受的倾向会导致其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一些人深信由病态性恐惧引起的对外在危险的躲避其实是掩盖了深藏的内在危险:长期抑制的恐慌感重新出现。当这种感受有彻底爆发的危险时,恐惧就会出现。比如你有对水的恐惧,这可能被视为一种否定情绪的深层恐惧的替代。你对凶猛野兽的害怕意味着你对经历愤怒后也不能从中得到满足的一种深层恐惧。在我看来,这种恐惧症的情绪基本理论至少部分是正确的。
幸运的是,学会更容易和更频繁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很有可能的。虽然过多的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愤怒,并不是常常有效的,但是重要的是至少要知道你的感受是什么,并且允许你的感受以一些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做会大大地降低焦虑的水平,减少恐慌的倾向。这个话题将在第12章里详细叙述。
不能坚持自我
为了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形成一种坚持自我的交流风格,以直接、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是很重要的。坚持自我的交流方式使你在顺从和独断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顺从是指你害怕要求你真正想要的东西;独断是指你通过高压或威胁的方式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有焦虑或是恐惧的倾向,你可能会表现出顺从。你不会直接要求你想要的东西,并且害怕表达强烈的情感,尤其是生气。你常常害怕强加给别人什么;你不想放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好的和让人喜欢的印象。或者是你害怕坚持自我的交流方式会使你和在你基本的安全观念中你所依赖的那个人的关系疏远。缺少独断的问题是它会在你的内心产生愤恨和被限制的感受。而愤恨和被限制的感受会加重焦虑和恐惧,这是众人周知的。
学会坚持自我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是很有可能的。这种交流方式在第13章中有介绍。
缺乏照顾自己饮食的能力
许多有焦虑症的人的通病是缺乏安全感。这在广场恐惧症中是极其明显的,患此症的人强烈地需要靠近安全的地方和安全的人。这些不安全的感觉是由各种不同的童年经历引起的,包括父母的忽视、遗弃、虐待,父母过分的保护和过分的苛求,以及父母嗜酒成性或是瘾君子。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稳定的和可靠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