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得了心脏病吗?
[来询者基本情况]
肖某,男,19岁,某农业大学二年级学生。
[主诉及咨询过程]
(一)主诉
常感心跳快,心慌,尤其是中午、晚上,稍一紧张更加快了。查了许多医学书籍,怀疑得了心脏病。为此情绪消沉,平时经常注意心跳情况,稍微加速就很害怕,不敢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中午睡不着觉,更不敢对同学老师讲,怕让其退学。曾经到医院看专家门诊,诊断为植物性神经功紊乱,开些谷维素之类的药但毫无转机,于是便更加担心,怀疑医生查不出病来,主动找老师咨询。观察可见,性格内向,说话声音低,表情紧张,坐态拘谨。
(二)分析诊断
来咨询求治心切。由于怀疑为心脏病,而医生的治疗又一时无效,认为这本身就说明医生的治疗错误,随之更加确信为心脏病,并产生恐惧心理。对心跳的变化很敏感,以至正常的心跳加快如跑步后的加快、上课回答问题时紧张所致的加快都被认为是“病态”的。中午常因心跳加快而难以入睡,可一到老师家就没事。根据以上情况,诊断为疑病性神经官能症,即疑病症。
在咨询中启发他说出第一次心跳的情景。他在家排行老小,父母没文化,大嫂对他很好,但却在他读高中时去世了,对他打击很大。在高考的第二天晚上复习功课时突然心跳剧烈,躺下休息一会儿后好了,但睡不好觉。他没对任何人讲。从此后干什么都特别小心,不敢干体力活。已这样提心吊胆地过了两年。
心脏活动受植物性神经调节。病人因亲人去世的忧郁和高考的紧张造成植物性神经紊乱。这是功能性的,一时的,如果当时能去看医生并注意休息,完全可以治愈。但肖某胆小内向,又无人倾诉,长期的压抑,忧虑,使植物性神经紊乱加剧,心跳加快(医学上称之为心动过速)的症状始终不能缓解,病人愈加恐惧,直至怀疑得了心脏病。这样走入了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三)治疗方法
疑病症是病人错误的观念和缺乏正确的生理知识造成的,所以,治疗采用以下几个方法:1,运用心理分析法,鼓励来询者倾吐内心积郁。
每次交谈时,鼓励他尽情倾吐内心的担心和忧虑,帮助他分析各种心理活动,释其疑,宽其心。
2,学习正确的生理知识
运用归因理论,重点从归因偏差的角度入手,使其认识到疑症的原因,用正确的知识代替错误的看法。给他讲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告诉他由于青春期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而内分泌系统发育比较缓慢,所以人体的这两大调节系统有时会出现不协调现象,而表现出某些异常,但这是暂时的、功能性的,逐渐会好的。有些年青人由于紧张、劳累过度等原因往往会出现心动过速的病状,但过后都很好,不会引起心脏病。医学书籍上写的也很清楚,所以找来书给他看。来询者知道这些后如释重负,但仍不明白为什么经常心动过速,表明他有求治过急的心理。所以又告诉他由于病情比较长,要想马上消除症状也是不现实的,应逐渐调节神经功能,逐渐核复。关键是相信自己没病,相信一定能好,放下思想包袱,解除恐惧心理。经过反复多次强化解释,病人基本接受了正确的知识。
3,尝试行为疗法
(1)系统脱敏法:
①与他谈话时,当看到他很高兴、轻松时马上问他现在感觉如何,感觉良好,并无心跳加快。让他记住这种感觉,然后启发他回忆愉快轻松的情景。
②交谈后,与他一起作一些文体活动,园艺活动,根开心时马上问他感觉如何,让他记住,并证实作一些体力活动后反而更舒服,从而消除他害伯运动的心理。
③鼓励他参加文体活动,多与性格开朗的人交往
(2)暗示疗法:给他找来一些硬卡片,上面号着;心跳正常”的字样,让他经常暗示自己很正常。同时配合“自我调整法”,即全身放松法。每天静坐半小时,全身放松,默念暗示词语,回忆轻松愉快的情境。
4,配合药物治疗与校医院大夫联系,给他开些镇静药、调节神经药。嘱其必须按时吃药。
[治疗效果]
经两个半月的治疗大有好转,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放寒假回来后又治疗了两个月,基本痊愈。后来担任了班长之职,四年级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工作单位工作情况良好。
[点评]
本案例中的肖某思的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简称疑病症。表现为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心脏病。尽管医生诊断后排除了心脏病的可能性,但他仍坚持自己的成见,并为此情绪焦虑,担忧。疑病症的发生往往与不科学的知识,他人不良暗示,人格因素等有关。本案例在咨询治疗中,咨询员诊断正确,并通过学习、解释、疏泄、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来询者改变错误观念,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使来询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价。并且引导来询者把对自己心脏的过分注意转移到对外界的关注中去,参加文体活动和交际,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发现,有些疑病症的学生常因为学习、事业上的失败或担心失败而转嫁到对疾病的担忧上,以减少心理的不适,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咨询员在咨询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点,以便准确地把握致病因素。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