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195·
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可与神
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神经性呕吐是指
一组以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过的食物。
2.睡眠障碍
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
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
入睡、睡眠不深后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
眠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嗜睡症指白天睡眠过多。不是由于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
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部分。
3.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常见为性欲减退、阳痿、
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性欲减退指成年人持续存在性兴趣和性活动的降低,甚至丧失。阳痿指成年男性有性
欲,但难以产生或维持满意的性交所需要的阴茎勃起,如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充
分或历时短暂,以致不能插入阴道。但在手淫时,睡梦中,早晨醒来时可以勃起。性乐高
潮障碍指持续地发生性交时缺乏性乐高潮的体验,女性较常见,男性往往同时伴有不射精
或射精显著延迟。早泄指持续地发生性交时射精过早导致性交不满意,或阴茎未插入阴道
时就射精。 ·
阴道痉挛指性交时阴道肌肉强烈收缩,致使阴茎插入困难或引起疼痛。性交疼痛指性
交引起男性或女性生殖器疼痛。这种情况不是由于局部病变引起,也不是阴道干燥或阴道
痉挛引起。
第四节 心理卫生的基本问题
为维护和防止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的发生,就必须讲求心理卫生。消极的心理卫
生是指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积极的心理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生活质量。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
第一单元 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的本意是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实际应用有三个含义:心理卫生学、心理卫
生工作、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卫生的狭义是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广义
而言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
可以实现三级预防功能。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咨询师
初级预防是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二级预
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治愈后,防止复发;三
级预防的功能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
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
统中去。
二、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
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法
国大革命(1789年)以后,比奈尔、(P.Pinel)医生对全人类的“自由与和平”充满希望。
在他工作过的两所医院里,他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改革的气魄,毅然给住院精神患者解除了
束缚他们躯体的锁链,并且努力为他们提供清洁的房间、良好的食物和仁慈的护理。因而
被公认为是心理卫生的倡导者。
另一个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人比尔斯(C.W.Beers)。比尔斯
生于1876年,18岁就读于耶鲁大学商科。毕业后,到纽约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比尔斯的哥
哥患有癫痫病,他目睹其兄病情发作时的可怕情景,担心自己也会得这种病,于是终日惶
恐不安而精神失常,结果被送人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的三年痛苦经历,使比尔斯亲身体
验到精神病患者的苦闷和所受到的虐待,亲自目睹了一系列精神患者惨遭折磨和不被公正
对待的事件。
病愈出院后,比尔斯立志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而努力。1907年,他写了一本自传
体著作,取名为《自觉之心》(Amindthatfounditself)。在这本书中,他用生动的笔墨,历
数了当时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后,详细记述了自己的病情、治疗和康复经过,并且向世人
发出改善精神病者待遇的强烈呼声。得到心理学大师詹姆斯(W.James)的赞赏和著名精
神病学家迈耶(久Meyer)的支持。比尔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和鼓励后,于1908年5月成
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1909年2月,又
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比尔斯任顾问)。
在美国心理卫生活动的推动下,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成立各国的心理卫生组织。1930年
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了
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盛极一时。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标
志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三、心理卫生工作的特点
心理卫生运动主要任务是为教育事业和卫生保健服务,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心理
卫生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对象涉及全民。心理卫生工作的对象不论民族、地区、阶层、职业、地位、年
龄、文化、性别,即包括了全体社会成员,它是全民的事业。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为了人
人,人人需要心理健康”。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197·
第二,内容涵盖广泛。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各行各业的工作和生产活动
到人们的休息闲暇,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都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心理卫生问题。
第三,范围涉及全社会。心理卫生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全社会的
人群,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是社会因素。同时这一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配
合。 ,
第四,途径多种多样。心理卫生工作的途径包括宣传教育、医疗门诊、咨询服务、社
区活动等,而每一个方面又可涉及到多种途径。
第五,效果隐蔽长远。,心理卫生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完善人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效果潜移默化,具有隐蔽性和长远性,而且难以用数量概
念来简单地估算。 ,
第二单元 儿童心理卫生
儿童心理卫生是指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在先天基础、教育、环境诸因
素的作用下,通过教育和训练以及包括医疗在内的众多措施,培养儿童具有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个性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
儿童心理卫生不仅有助于儿童期的心身健康和发奋,亦对以后的人格健全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由于人格基础是在儿童期奠定的,儿童期所经历的一切会直接表现于儿童的心
理行动中,或者留下“印痕”而对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由于缺乏认识能力、
抵御能力及调节能力,因此往往经历什么就接受什么,无论好的或者坏的影响,对于儿童
来说,其作用都要远大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只不过有些是立即表现的,有些是以后表现
的,有时表现得明显,有时表现得隐蔽。但不管怎样,儿童是极易受外界影响并且意义深
远的年龄阶段,必须充分予以关注。儿童期的心理健康是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可以说,
一个国家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以儿童所达到的,心理健康程度而言的。为此,加强儿童心理健
康,应是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 .· ·
一、胎儿期的心理卫生
提到心理卫生,应该从胎儿期就开始注意。胎儿期的心理卫生主要指孕妇所需要注意
的问题。胎儿能否正常发育,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取决于母体的心身健康状况。
遗传因素与胎儿及儿童的身心发育有重要的关系。现代科学已发现遗传性疾病有三千
多种。由于遗传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对于遗传的作用及其物质基础已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
解。遗传因素会给人的先天素质以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避免一切可能对人造成不良影
响的遗传因素。 ·
孕妇的身心健康状况对胎儿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母孕期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
腺炎等)、药物或其他中毒、腹部撞伤、趾血型因子不合等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而造成
先天性的精神发育不全。孕妇的情绪变化能引起母体内神经内分泌及一系列生理、生化的
变化。孕妇是否能保持积极健康和稳定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心理卫生是一个
相当重要的问题。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二、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是指婴儿出生到三岁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促进与维护。这一阶段
是儿童身心发育迅速变化的时期,婴儿刚出生时,即新生儿期,由于脱离了母体开始进行
独立的生理活动,如呼吸、排泄、营养等,同时开始与外界建立联系。但这时,脑细胞间
的联系还没有很好地发展,神经纤维还没有髓鞘化,只能依靠大脑皮层下中枢的无条件反
射活动,如呼吸、吞咽、定向和防御反射等本能活动与外界环境发生反应和联系。然而,
标志心理活动的条件反射正是在这个无条件的、本能的反射活动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随着大脑皮层的逐渐成熟和外界环境刺激的不断增加,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越来越多,
范围也愈广泛,感知觉也愈复杂,情绪的分化也愈明显。如婴儿除了母亲怀抱外,当看到
母亲的形象,听到母亲的声音都会引起吸吮反射,这是婴儿心理发展最初的标志。这种变
化与婴儿期大脑的迅速发育是有很大关系的,而且,大量皮层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突
触无论在数量上或长度上都不断增加,神经纤维髓鞘化也逐渐得到改善,保证了神经兴奋
的迅速传导,为条件反射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就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而言,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对婴儿是特别需要的。保证足够的营养对于孩子的体质和智
力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应予充分的重视。喂养方式也很重要,母亲喂奶或人工喂奶都
应该做到定时定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婴儿的消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有
节律的生活习惯。
其次,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情感需要。婴儿从第五六个月开始,就可出现并不饥饿而
要求母亲在旁陪伴,对其爱抚或与其玩耍的现象;对母亲或家人的出现与引逗报以微笑;
见到鲜艳的色彩或听到动听的乐声也会表示注意和高兴。这说明婴幼儿对情感的需要有时
显得比食物的需要更为重要。婴儿迫切需要丰富的精神接触和爱抚等刺激。母乳喂养不仅
供给婴儿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更重要的是给了婴儿无限的母爱。
再者,要根据规律对婴幼儿进行训练和教育。家长对孩子进行训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
的重要手段,例如,学习行走、学习说话以及生活习惯的训练,都是在父母的教育和训练
中建立的。婴儿这些心理行为的发育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必须最适合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
时机,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详见第三章“发展心理学”部分)。
要特别注意促进认知活动,也就是说促进智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