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理分析医生与其病人的关系,它同样充分表明了相互性的标准局限性。如果他只是满足于“分析“病人,即从其心理世界中挖掘出无意识的要素,并把通过这种程序加以转变了的心理能投放到有意识的人生工作中去,那么,也许他的治疗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在最好的情况下,他能帮助心理紊乱无序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调整自己,整合自己。但是他却无法完成自己 真正的任务——让萎缩的人格中心获得再生。
惟有这样的医生方能胜任此任务:他一深邃的眼光洞见到一患病心灵中潜伏的同意性,但若欲如此,医生必得与病人建立人格与人格间的伙伴关系,切不能把他当作观察、研究的对象。为了把这一统一性解放出来,为了让病人建立与世界的新和谐并实现其统一性,一生必须象教师一样,不仅仅拘泥与两极关系中的自己一方面,且同时要凭借“现时性”的力量站到另一极去,设身处地的体会治疗效果。同样,倘若病人竟然进行“总结”,站在医生的一极来体验效果,则这样的特定的“治疗”关系便不复存在。在人际关系中,即亲若兄弟,有落落寡合,惟此种人才可治疗他人,教育他人。。。。。。
如果在一种关系里,其中的一方要对另一方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则这种关系里的“我——你”态度所依据的乃是一种不完整的存在,一种注定了不可能至于完善的相互性。
——马丁。布伯
马丁布伯(1878——1965)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之一,宗教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晚年移居在以色列。他以关系为世界的本质。这一观点在心理治疗中,可以很好的帮助理解来访者生命的认识基础。心理疗法中,受到他思想影响的大师很多。包括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创始人罗杰斯、完形疗法创始人皮尔斯等等,他们的疗法本质上都是在实践马丁布伯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