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到的事物,那些算不算客观存在?我们试着把变态者当成外星人,他们由于生理结构与
我们的小小差异,失去了一些能力,也增加了一些特能。所以我要说的是,只有精神病人能
理解精神病人,其它的却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他们的身上。
第二节 情绪与心境障碍
第第二二节节 情情绪绪与与心心境境障障碍碍
焦虑症
焦虑症即通常所称的焦虑状态,全称为焦虑性神经病。
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
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发病于青壮年期,男女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焦虑症的病前性
格大多为胆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对新事物及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
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如处于紧张的环境不能适应,遭遇不幸或难以承担比较复杂而困难的
工作等。
正常人在预感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时,可产生焦虑(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
张状态),罗洛·梅认为焦虑产生自“或战或逃”这种恐惧反应,它可能是人类为了清除对
幸福的威胁而采取的一种反应,因此焦虑不总是消极的。焦虑并不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
使你鼓起力量,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者说焦虑是一种积极应激的本能)。只有当焦虑的
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才构成焦虑症状,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碍人应付、对
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
虑;事实上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状也见于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症、癔
症、器质性意识模糊状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以广义的“焦虑症”是很大一类障碍的总称,
还包括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等。这里所说的焦虑症是狭义的,在正式
----------------------- 页面 66-----------------------
诊断中称为一般性焦虑症。目前认为,只有焦虑的原因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
也不明显时才诊断为焦虑症。
对焦虑症的起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并不一定是相互冲突的,而是
互补的。
第一,躯体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碍虽然不会是引起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见的
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许多研
究者试图发现,是不是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某些神经递质,是引发焦虑症的
罪魁祸首。很多研究集中在两个神经递质上: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发现病人处
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大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剧变化,但是未确定这些变化
是焦虑症状的原因还是结果。
第二,认知过程,或者是思维,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
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
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
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既然焦虑是积极应激的本能,那
么应激行为,包括应激准备是焦虑成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应激行为的强化,在某些情况下(比
如信息缺失),会出现刺激-反应的错误联结,或者程度的控制不当,使应激准备过程中积累
或调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持续紧张、心慌等,影响到后续行为,而甲状腺素、去
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至于
担心,多疑,也是思维能量过度的标志。
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
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
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
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
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为
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还有,皮肤颜
色是否已经改变,为此而情绪紧张。检查时患者焦虑,双眉紧锁,肌张力增加,反射活跃,
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
患者发现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心。容易激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或不踏实,
因担忧严重失眠。肌肉紧张。容易疲劳。由于过分紧张或担心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
活,影响了理智时应有的思维和决策,而且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这些都是焦虑
症的临床表现。
所谓焦虑性歇斯底里,见于部分焦虑症患者,可有阵发性恐惧发作,表现心情极度紧张恐惧,
心慌,呼吸困难,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颤抖以及晕眩和飘浮不稳感等。患者往往认
为这是一种濒死的感觉,它与歇斯底里的区别,在于发作间期仍有上述焦虑,紧张情绪存在。
神经衰弱患者可有焦虑症状,但焦虑症的焦虑紧张情绪较一般神经衰弱的症状更为突出。恐
----------------------- 页面 67-----------------------
怖症多表现为对某一物体,某疾病或某种环境的恐惧和严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强迫观念和
行为,虽伴发焦虑,但与焦虑症有区别。疑病症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多继发于疑病症状,而
疑病症状又与自身内部特殊不适感受和以往生活经历、联想或暗示等有关,因而应与焦虑症
相鉴别。忧郁症与焦虑症不同,前者的焦虑必然与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观念有关,这类患
者的焦虑发作的背后,忧伤情绪总是存在的;若一个原来适应性很强的人突然发生焦虑发作,
则应在排除器质性因素后首先考虑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严重的焦虑或焦虑疑
病,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时,鉴别并不困难。有一些器质性脑病的患者,当临床上
尚无明显的痴呆症状时,可能有焦虑或焦虑发作。另外,也有许多药物中毒或戒断症状是以
焦虑开始的,应根据病史及检查进行鉴别。
对于一般性焦虑症,一般都是紧张、不安、担心在较长时间的持续。所以对某一事物,
比如学习、工作的担心超过半年,就构成焦虑症。焦虑和担心的内容,如果是关于被细菌感
染(强迫症)、惊恐发作(惊恐症)、当众出丑(社交恐怖症)、长胖(神经性厌食症)、严重
疾病(疑病症),应该适用对应的心理障碍。但也可以用治疗焦虑的某些措施缓和情绪,消
除紧张。如果焦虑是由疾病、药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则以消除这些问题
为主。
对焦虑症患者的治疗,首先是心理治疗。以同情的心情去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消除病
因,对病因有正确的认识,解决具体困难,并对疾病的性质加以科学的解释,并配合给以适
量的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10~20mg或安定2.5~7.5mg每日3次口服。有人报道心得安
10 ~30mg,每日3次口服有一定疗效。胰岛素低血糖疗法有镇静作用,当焦虑症状与忧郁
症状同时存在时,三环类抗忧郁药可与利眠宁类药合并应用。
焦虑症是社会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耗费了数十亿美元,被称为最昂贵的心理健康问题,
那我们应该如何自我防治焦虑症呢?
(1)应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对人的生命没有直接威胁,因此病人不应有任何
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2)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坚信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经过适当的治
疗,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
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4)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
情豁达开朗。
(5)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家属、同事、组织上的关照、支持,解决好可引起焦虑的具体问题。
(6) 适应用抗焦虑药,如安定10mg,每晚口服1次;多虑平25mg,每日2次口服;或氯丙
咪嗪25mg ,每日2次口服。
(7)生物反馈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恐惧症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
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
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
----------------------- 页面 68-----------------------
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恐惧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主要有三个:
一、遗传因素:
二、性格特征: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内向。
三、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恐惧症根据临床表现与恐怖对象可归纳为三类:
1、单一或单纯性恐惧症即对某特定环境或某特定物体的恐惧,如畏高、畏乘电梯、怕蛇、
怕虫等。这种单纯性恐惧症有此进由于儿时某一次遭遇引起,成长后会逐步减弱。但有些则
在成人期骤然发生,也无明显原因。单纯性恐惧症患者一般可以生活如常,只需避开那些引
起恐惧的因素就行了。
2、社交恐惧症即对公众的注视或与他人交往,都感到一种毫无根据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
为会带来羞辱。这种患者会回避在公众场所吃饭,甚至不敢利用公众场所提供的种种方便。
社交恐惧最常见的对象是在公共场合讲话,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的工作与人际关系。社交恐
惧症一般始于青春期早期,一个人的收入越少或接受教育越少,他患特定对象恐惧症和社交
恐惧症的危险也越高,穷人是有理由恐惧的。
3、 广场恐惧症即对公众场所的恐惧。患者害怕离开自己熟悉的“安全”地方,例如家里。他
主要怕自己无法自我控制,无力逃往安全地方。
恐惧症的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为:
一、某些特定对象可引起强烈恐怖或焦虑不安,并竭力回避。患者认识到这种回避反应是不
合理和不必要的,但不能摆脱。
二、自知力良好,要求治疗。
三、妨碍了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四、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病程至少为3个月。
恐惧症的治疗
一:行为治疗:行为矫正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骤进的暴露疗法、
计划实践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如一个怕狗的恐惧症患者,我们就把他与狗单独关在一间房子
里,让他明白狗本身是没有危险的,不过记得挑一只温顺的狗。
二、药物治疗: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能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行为矫正。
恐惧症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一般经数年后可逐渐好转或痊愈。
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
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
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
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
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病因未明,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 页面 69-----------------------
一、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
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
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
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
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
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
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
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
攻击冲动或“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
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
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强迫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
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一、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一)强迫联想:反复回忆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
绪紧张和恐惧。
(二)强迫回忆:反复回忆曾经做过的无关紧要的事,虽明知无任何意义,却不能克制,非
反复回忆不可。
(三)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
门窗是否确实关好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