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
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
(五)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
想到“拥护”,立即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
二、强迫动作
(一)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总摆脱不了“感到脏”,明知已洗干净,却不
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 页面 70-----------------------
(二)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
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
(三)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
掉了要重新数起。
(四)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
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
三、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
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
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强迫症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持续多年或时轻时重。病前性格特征明显、发
病年龄较早和病程较长者,预后欠佳。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步减轻;病前有较明显精神因素、
强迫性性格特征不显著、病程;较短、无阳性家族史者的症状也有可能自发缓解。
强迫症的诊断依据为:
一、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有:
1. 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
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
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2. 行为治疗
(1)采用驱力降低模型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各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
系统脱敏。
(2)榜样学习技术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
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和系统脱敏一样,实施参与示范也需要建立刺激等级。从最低等级到
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驱逐渐面对这个情境,
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被动示范也是让患者观察治疗者从低到高地接触各种情境,所
不同的只是不让患者介入情境。此外,这两种治疗都采用反应阻止法。譬如,在治疗强迫性
洁癖的时候,治疗者可以借助于某种协议来阻止儿童的所有洗手行为。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
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此外,示范学习经常可以与暴露疗
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效果会更好。
(3)暴露疗法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许多人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渐暴露
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效果都很好。由于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
据是否让儿童青少年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要比较长一
----------------------- 页面 71-----------------------
些,大约在2小时左右。
(4)在进行暴露疗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反应阻止法。这种方法在于减少仪式性动作
和强迫观念出现的频度。
3. 家庭人际关系治疗
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
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
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
(2)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
(3)影响并改善家庭关系;
(4)进行家庭交往技能训练;
有强迫症的人必须锻炼自己的心志,不要依照强迫性感觉思考去做。我们必须知道这些
感受是一种误导。用一种逐渐但是温和的方式来改变对强迫症状的反应,并且试图与之对抗。
我们从中学习到即使持续、强迫性的感受,都只是暂时的,只要不随之起舞它终将消失。当
然我们也记得当我们对强迫症投降时,它会越来越强烈以致淹没我们。我们必须学习体认这
些强迫性冲动来自何处,并且试着对抗它。经由对抗强迫症,我们增加了自信心,与经验了
自由的感受。我们增强了做决定的能力。也经由肯定的坚持,改变脑部的生化,进而获得真
正的自由!
抑郁症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主要
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多数病例还存在各种躯体症状。
(1)抑郁心境: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
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
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
(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
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
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
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
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
行为。
(4)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
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
联想显著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老年痴呆症。
----------------------- 页面 72-----------------------
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疾患,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规律。多年来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的研究,
一直是当代精神病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虽然有关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
楚,但并不妨碍对此病进行有效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但当代仍
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病人常有消极悲观念头,重者轻生厌世,
医师应高度警惕并告诫家人严加防范。条件允许最好住院,电痉挛治疗有立竿见影、起死回
生的效果,应果断及时采用。
找一件以前一直很喜欢但已经很久未做的事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完成它,逐
渐增加生活中有意义的活动。随着活动的增加,你会发现:你可做的能做的事情很多,你对
生活的兴趣会逐渐恢复。
牢记:这是一种真实疾病的真实症状。不要沉溺于自责及糟糕的感觉. 相反,应去看医
生,谨遵医嘱,以使你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聚焦: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这里仅介绍疗
效确切,普遍公认的两类药物:
1,第一代经典抗抑郁药: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2,第二代新型抗抑郁药:由于新药发展很快,新药层出不穷,如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
但目前仍以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剂为主,临床应用这类药物也最多最广。而某
些抗精神病药如舒必利、抗焦虑药阿普唑仑、罗拉、丁螺环酮和中枢兴奋药哌甲酯的抗抑郁
作用尚存在争议,故从略。
抗抑郁药物副作用较重者,宜减量、停药或换用其他药。一般不主张两种以上抗抑郁药
联用,由于本病有较高复发率,症状缓解后尚应维持治疗4-6个月,以利巩固疗效,防止复
发。
躁狂症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
状。
躁狂症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遗传因素。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可能是通过X染色体遗传给下一代的。
二、体质因素。Kretschmer及Sheldon等人认为矮胖型伴有循环型人格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三、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
四、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发病可能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关,但只能看作诱发因素。
躁狂症往往有复发倾向,病程呈发作性特点,两次发作之间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本病病程长
短不一,一般躁狂发作较短约3个月。预后一般较好,近年发现约15%~20%的病人处于
慢性、轻性精神病状态,社会功能似未能恢复到病前水平。预后可能与遗传、人格特点、躯
体疾病、社会支持、治疗充分与否等因素有关。
----------------------- 页面 73-----------------------
判定躁狂症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一周,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
项:
l.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2.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
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5.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
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9.性欲明显亢进。
躁狂症一般采用药物治疗:
(一)抗精神病药治疗。适用于躁狂症病人,尤其是精神运动性兴奋症状明显的病人。常用
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一般可口服给药,有明显兴奋症状者可用肌肉注射给药。
(二)锂盐治疗。常用的锂盐制剂是碳酸锂。口服剂量视血药浓度进行调整,一般治疗量为
600mg到2000mg/日。锂盐治疗对躁狂有明显的疗效。锂盐治疗的显效时间比抗精神病药要
晚,多在血锂浓度达到有效浓度后4~10天(平均7~8)开始缓解,为要迅速获得疗效可
在早期加用氯丙嗪或氟哌啶醇。
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是以情感、活动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疾病,故又名情感性精神
病。其临床特征为单相或双相发作性的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反复出现,两次发病之间有明显
的间歇期。在间歇期精神状态可以完全正常,虽多次发病,精神活动并不发生衰退,一般预
后较好。
躁狂和忧郁正好是相反的情绪障碍。很早以前曾被认为是两种彼此无关的疾病——躁狂
症和抑郁症。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法国医生法尔列特(Falret)观察到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可在
同一病人身上反复交替出现,从而提出循环性精神病的概念。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总结
了本病的特点,第一个明确提出躁狂和抑郁是同一种精神病的两个不同位相,作为一个独立
的疾病单位,命名为躁狂抑郁症。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和体型因素。
2、精神和躯体因素。躁狂抑郁症在首次发病之前约有半数以上患者存在精神因素,少
数患者存在躯体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意义,是躁狂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3、间脑功能紊乱。许多脑器质性病变,诸如外伤、血管病变和肿瘤等都可能引起类似
于躁狂抑郁症的精神障碍。
4、单胺类物质的代谢紊乱。据研究,在哺乳动物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单胺物质在脑
内浓度高低变化与躁狂抑郁症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情感和情绪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特点,即情感和情绪既是一种反映过程,
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制约;同时又与躯体内部的生理生化活动紧密相联,并受其制约。因此,
----------------------- 页面 74-----------------------
&n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