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BT 源 起
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
是由Steve de Shazer(史提夫.笛.夏德)及其韩国裔夫人Insoo Kim Berg(茵素.金.柏格)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等)的工作成员,于198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瓦基(Milwaukee)短期家庭治疗中心所发展出来的。
二十多年的发展,SFBT已逐步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公众社会服务、儿童福利、监狱、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领域,并得到积极的肯定。
发 展 背 景
(一)短期咨询的兴起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时效的心理咨询已成为共同的期待
发 展 背 景
(一)短期咨询的兴起
(二) 系统观的影响
(三)后现代哲学观(建构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思考拒绝客观的、真理的思考,倾向于主观的、内容性的现实考虑
强调对事件的多元意义和互动性
不认为个人有能力单独、自我的存在,社会互动性的内容是改变的依据。
基本假设:人只能为自己建构真实,个案自身的经验才是咨询主体。
SFBT基本理念
1、事出并非定有因
"了解原因"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过程中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解决"的历程。
原因和结果间的关系很难认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
Eg:一对夫妻因沟通不良、天天吵架而前来求助,先生说:"关系不好都是老婆凡事挑剔!",太太说:"都是先生常常忽略我,才会挑剔!"先生接着说:"老婆挑剔,我才会忽略她!所以原因还是老婆!"这种探究问题原因的讨论常会陷入鸡生蛋或蛋生鸡的逻辑矛盾中,最后反而瘫痪了解决问题的可能。
SFBT基本理念
1、事出并非定有因
"了解原因"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过程中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解决"的历程。
原因和结果间的关系很难认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
用探究此时此刻可以做些什么的问句,取代探讨过去原因的问句。
2、“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
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症或弱点,有时也存在有正向功能。
如小孩在学校打架滋事、问题不断,看起来这个孩子真是问题学生。但是深入探究其家庭背景之后,老师发现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互不往来,只有在孩子出事时,父母双方才会一同来到学校,而孩子的幻想中仍然希望父母有一天能重修好,所以他透过打架滋事来完成他的梦想。
2、“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
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症或弱点,有时也存在有正向功能。
不仅看到问题的症状,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正向功能,以求用更好的解决方法,同时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
3、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咨询中,个案和咨询员一直处于积极的互动关系,通过倾听,咨询员进入个案世界进行积极的行动引导,然后经由邀请,促使个案作进一步改变,协助个案搜寻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想法与行为;
咨询员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而个案是最了解问题的专家,两者合作,就易使问题迎刃而解。
4、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的所在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解决方法不当导致问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