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分寸,恰到好处地使之形成适当的焦虑,对考试失败后心理失衡者则要作好心理疏导工
作。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的能力。现在的学生因一次考试失利而导致严重心理失衡现象的
很多,关键在于他们经不起挫折。这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独
生子女家庭在中国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小娇生惯养、倍受呵护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往往
受不起哪怕是轻微的打击。有人称他们的心理为“蛋壳型”心理。所以,得让他们正确对待挫
折,了解挫折是人生道路上常会遇到的,是十分正常的。挫折会给人带来打击、痛苦,但也
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挫折可能导致一个人奋发图强,也可能导致一个人丧失
斗志。强者之所以为强者,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在遇到挫折时能战胜自我。可以经
常给他们讲古今中外学者从挫折中奋起,不屈不挠,终获成功的故事,以此激励学生,培养
他们不回避挫折,正视挫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挫折承受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人
的性格特征。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着他对挫折的态度和适应性。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坚强
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强;性格孤僻、内向、懦弱、心胸狭窄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低,往
往经不起挫折,在挫折到来时不知所措,失去自我调控的能力。因而,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
自信、乐观的性格。心中感到焦虑时,要会释放,找自己的朋友、亲人倾诉,或者大哭一场
也未尝不可。要会转移,听音乐、参加些劳动、去大自然散步、或买一件心爱的小玩意,将
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以遣散心中的不快。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当然,
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让有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尝试一下成功的喜悦,对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 页面 116-----------------------
3、培养学生调整自己的目标的能力。俗话说:知人容易知己难,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往往就不能确定适度的目标,这是导致考试失败的原因之一。因而,培养学生有自知之明的
能力,充分了解自我,坦然接受自我,既不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自欺欺人,从自己的实际出
发,确定适度的目标,这是获得机遇与成功,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偶尔的一次考试失
利,一般不能归结为目标不当,而要寻找其他多方面原因。若考试始终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新的合适的目标。
4、矫正学生的认知方式。心理学家爱丽思曾说:“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
不现实的认识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病症,如果矫正了认识,就
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焦虑症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自我和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的矫正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来实现:首先让学生检查自己的担忧,即将与考试相关
的担忧事项排列出来,然后帮助学生对各种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剔除不合理不必要的担忧,
再从反面作危害性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反应。
5、让学生学会有意识调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家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多原则和方法,可
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比较简易、实用的调控方法:“超觉静坐法”,即让学生通过凝视窗外单调
景色以达到一种恍惚的清醒状态,产生精神的大放松:“深呼吸法”,让焦虑者通过深呼吸,
降低其血压,减慢心跳,从而平静下来:“自我教导法”,即让学生通过内心对话实现自我沟
通,以确立正确反应。例如考试前可让学生对自己反复说:“我知道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或“考试成绩并不重要,我考前已说力了,这才是最重要的”等话语。
克服考试焦虑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自我训练、自我心理调适,以下是一些简便有效
的办法:
1、端正考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从
而树立正确的应试动机。考试作为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中等程度的
焦虑,以保证在考试中正常发挥水平。反之,把考试的意义片面夸大,甚至把考试与个人终
生的成就、事业和幸福等紧紧联系在一起,考试还未来临就惶惶不可终日,带着强烈的求胜
动机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去复习、考试,结果情绪焦虑程度越积越强烈,临场发挥时事违人愿。
因此,越是临近重大的考试,越要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然这绝不意味着要求学生对考试抱消极应付的态度,而毫不准备、毫无压力地参加考试,
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要求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来迎接考试。
2、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考试状态。充分而良好的准备状态,是预防产生过度焦
虑的最有效方法。考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如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等,
缺一不可。一般说学生对考前的物质准备(如考试时所需文具等)、知识准备(如全面认真
地复习等)已达到最高限度,因而它们对考试结果的影响相互间差异较少,而影响考试结果
差异最显著的是体能准备和心理状态。比如体能准备,有不少学生在考前拼命复习功课,作
息时间颠倒,生理功能紊乱,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致使大脑过度疲劳,体
能下降,精力不济,这无疑极大损害了考前良好的体能准备,加之心理上的紧张焦虑,临场
时“晕潮”的可能性就会增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学生在考前为保持旺盛的精力,饮
服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的营养品,不注意饮食卫生和良好习惯,造成消化不良和肠胃功能
紊乱,体能不仅没有增强反而下降。考前适量补充营养是需要的,但一定要注意适度,防止
暴饮暴食。无论是体育竞赛还是各种考试的经验都已证明,缺乏良好的体能准备是难以发挥
正常水平的。俗语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中的“玩”,事实上就是娱乐,紧张学习之余
的娱乐,可以使人消除生理疲劳,恢复体能,还可能使人情绪轻松,压力减轻,从而防止高
----------------------- 页面 117-----------------------
强度焦虑的产生。反之,考前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缺乏良好的心理准备,这样在困难还未
出现时,就已被困难吓倒。正象有人说的:很多人不是被困难击倒,而是被他们自己击倒。
所以学生在考前都应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既要对考试时各种困难挫折有客观而科学的估
价,又要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充分心理准备。
3、冷静处理“怯场”。怯场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在考试情境与考试本身的强烈刺激
下,引起情绪高度紧张和焦虑,难以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使心理活动暂时中断或失调的现
象。这种情况轻者称为怯场,重者叫做晕场,怯场是考试焦虑最典型的一种。事实上,当怯
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有所准备,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当学生意识
到自己出现怯场现象时,不要惊恐慌乱,有几种缓解方法可供借鉴:其一是安静下来,暂停
阅卷、答卷,静静伏在桌子上稍作休息,转移注意力,停止有关考试活动的强制性回忆。一
般情况时间很短就可以消除怯场,正常考试。其二是可用“调整呼吸法”,即遇到情绪极度
紧张时,停止有关活动,全身放松,多次做深而均匀的呼吸,呼吸时大脑最好排除其他杂念,
双眼注视一个固定的目标或微闭,反复有节奏地呼吸,这样也会很快消除怯场。另外的方法
还有,暂时停止答卷,转移注意力,默数数字,从“1”一直数下去。或闭上双眼,全身放
松,想象一个大气球有一小孔漏气,气球由大慢慢地变小,等等。这些方法都可反复使用,
不仅有助于克服怯场,对一般的考试焦虑也都有缓解作用。
为了防止考试过程中的怯场,还可以在考前短暂的几十分钟里,做一些积极的准备活动。
例如考前的半小时内,不要继续进行高度紧张的复习,避免谈论和考虑有关考试的问题,听
听轻松悦耳的音乐,独自或与家人、同学散步、聊天,活动活动身体。天气炎热时可以用较
短的时间冲凉。考前不要急于跨进考场,稍提前即可。跨进考场后要简单熟悉一下环境,然
后安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拿到试卷后,先填写有关身份栏目,然后再挑选试题中难
度孝最有把握的题目开始做起,答题时先慢后快,以逐渐适应考场内的紧张气氛,不断获得
成功,以求自我鼓励,增加信心。这些活动及过程都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防止怯场发生。
聚焦:考试作弊
当前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各类考试中普遍存在,所谓“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就灵”,诸如此类的课桌文化段子恰恰折射出了校园作弊这一现象及其背后复杂心理。
考试作弊的不利影响是众人皆知的,它不但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影响对
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一所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影响
社会的诚信建设。对一个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作弊的负面心理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的成
长极其不利。
学生考试作弊的几种典型心理:
1、依赖心理。由于依赖心理而作弊,源之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薄弱。当代学生多数为独
身子女,称“被抱大的一代”,由于从小家庭、学校包办过多过细,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
缺乏思考,自我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薄弱的个体,往往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一部分
学生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在他们的世界里:作弊是他们应对考
试有效的可依赖的手段,对考试作弊有一种习惯性的强烈依赖心理。
2、功利心理。有的学生把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当成社会交换的筹码,通过帮助别人作弊、
充当代考的“枪手”等,达到获得别人尊重、情感、某些承诺甚至获得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
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的表现。
----------------------- 页面 118-----------------------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