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夸张的例子说明,病人与治疗者的关系不同于普通的人际关系,向治疗者尽可能多地讲
述真实感受和经历是安全的也是治疗所必需的。
26.P:为什么治疗者在治疗中总是显得缺乏人情味呢?
T:在心理治疗中,无论是探索问题的根源,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病人的参与。治疗
者扮演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是要鼓励病人自己多思考,只有当病人的思考遇到困难时,治疗
者才会给以指导。实际上,如果治疗过于主动,病人暂时可能感到治疗者有人情味,但是,
这最终会妨碍他的成长和独立。
27.P:能不能告诉我,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T:你的生活中有很多挫折和困难,希望得到指导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心
理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帮助你获得进步和成长,以便使你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能给你带来幸福而
不是痛苦。为做到这一点,治疗者会帮助你理解隐藏在你问题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是什么让
你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生活。明白了这些东西,你就能更好地、独立地做出选择和决定,
而不再依靠别人。这样,你将获得最积极、最令人满意的进步。
28.P:我能和治疗者成为私人朋友吗?
----------------------- 页面 23-----------------------
T:心理治疗有一条重要规则,就是医患之间的关系要保持在职业范围之内。因为心理
治疗要完成的是一个特殊任务,治疗以外的私人关系会防碍这个任务的完成,成为治疗的障
碍。而且很多经验显示,纯粹的职业关系使治疗进展最快。
29.P:心理问题需要多长时间能治好?
T:很难估计,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具体问题和你求治动机的强弱。假如你的问题
不很复杂,可能不会太久,但如果涉及人格的很多方面,好就需要比较长的治疗了。也许要
2到3年甚至更长。此外疗程长短还取决于你对治疗的要求,换句话说,你希望通过治疗达
到什么目标,要求高,治疗时间就长。
30.P:治疗速度能不能快些?
T:你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心理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它可能已经积累了很长时
间,甚至可以追溯到童年,所以治疗也不是三天两日就能完成的,而且,对于某些问题而言,
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治疗因素。
31.P:为什么我需要理解自己呢?
T:康复的第一步就是你要了解自己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你的困难可能是你处在一个不
良的环境之中,而你试图去改变这个不可能改变的环境,或者,是你的内心冲突使你不能和
谐地与人相处,无论是什么,治疗者会帮你清楚地理解它,然后你才可能以建设性的方式来
处理它。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心理问题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它,才有可能克
服它。
32.P:治疗中我是不是一定会有阻抗?
T:一般在触及问题的真正来源时都会遇到阻抗。第一,人们可能意识不到他的行为是
不正常的。比如,一个从小就非常顺从的人可能只会以顺从的方式与别人相处,这种顺从甚
至是逆来顺受,让他产生很多苦闷和焦虑,但它并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与人相处的方式只
有一种。而让他明白,事事顺从别人是不正常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第二,人们往往不愿
意面对自己的内心冲突,因为这些冲突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恐惧,而这种恐惧是非常普遍的,
克服它需要花时间。第三,有些人从他的病中得到一些好处,所以,虽然接受治疗,但并不
真正希望地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好象有些自相矛盾,但是疾病确实让一些病人获得某些好
处,因而不愿意放弃它。例如:一个病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总是失败,这让他非常沮丧、不安。
表面上看,病人非常想终止这样的局面,实际上却非如此,因为,失败带给他许多来自别人
的同情和帮助,能使他依赖别人,而他内心真正需要的正是这些,所以他不肯放弃自己的失
败。
33.P:我了解了自己就能好了吗?
T:了解自己只是第一步,你还要运用这些对自己的领悟去获得更具意义和快乐的生活。
举个例子,假如,你想飞到天上去,那么你必拥有一架飞机,但有了飞机并不意味着你就能
飞,你还要学习怎么驾驶。对自己的了解就如同飞机,它可以把你送到健康的彼岸,但是你
必须学会如何运用,它才有可能达到建设性的目标。
34.P:在治疗中,我的症状会不会反复?
T:心理问题的一个特点,就是经常反复。即使你对自己有了领悟,并且利用它调整自
己的生活。症状有时还是会反复。这好比戒烟,我们知道吸烟是有害的,可是戒掉它非常难。
旧有的模式已经持继了很长时间,非常顽固,但只要有耐心和决心,最终一定会克服掉。重
要的是不要把治疗中的反复看做是倒退,实际上每经历一次反复,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对进
一步了解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35.P:我要不要把对治疗者的感觉告诉它?
T:当然,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要不好意思谈你对治
疗者的感受,无论你的感情、要求、期望看上去多么不合理,都可以讲。在治疗的某个阶段,
----------------------- 页面 24-----------------------
你可能想中止治疗,这和你对治疗者的感觉有关。因此,当治疗者认为不该终止治疗,而你
希望中止治疗时,要仔细思考你对治疗者的感觉,并告诉他。治疗者会帮你分析,你为什么
有这样的感觉,是否合理,这对治疗是非常有助益的。
36.P:谈话就能治好我的病吗?
T:通过讨论你对外界的反应、想法、情感,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问题,
这种理解可以帮你采取一定的措施处理你面临的困难
心理咨询的技巧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心理咨询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
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做出统合。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当事人讲话,准
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与挫折,并通过适时的自我披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当事人的情合。这一过程通常要求心理咨
询员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贯注
贯注(attending)是心理咨询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全神
贯注地聆听当事人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本能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
求心理咨询员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当事人主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当事人感到他
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询员的充分重视。由此,贯注是尊重的体现,
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贯注当中,心理咨询员要随着当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其中言语
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语。而体语表示则通常包括点头、注视、面
部表情的变化,适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这些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应随着当事人主诉的喜、
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藉以加深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
在这层意义上讲,贯注是使当事人打开"话闸子"的开关。
美国心理咨询学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贯注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全神贯注
(focusedintensity),而差的贯注则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不在焉(detachedpassivity)。
所以,贯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及其功能。
二、倾听
倾听(listening)是贯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学会倾
听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心理咨询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谈话中的聆听,它要求心
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之功。由此,
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或任加是非评论乃至争辩。与此相反,它要
求心理咨询员在听对方讲话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念来
评价当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贯注的积极表示来表现心理咨询员对当事
人内心体验的认同。因此,倾听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
在实践中,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贯注,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
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同时,倾听不是要心理咨询员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让
他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
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
----------------------- 页面 25-----------------------
应。
所以,倾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它使人学会用心去听
人讲话。可以说,整个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也是倾听的学习过程。
三、沉默
心理咨询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
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义在于给当事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来反省,思考其
个人成长的过程。前面提到,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社交谈话,它需要心理咨询员表现出大
量的贯注与倾听,并少做逻辑分析、少说教别人,而是多认同他人的观念,多体验其感受。
换言之,它要求心理咨询员首先置身于当事人的境地当中,然后再帮助他认清其成长中的障
碍,寻求自救良方。凡此种种都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多听寡言,学会以沉默来
传达对当事人的贯注和尊重,藉以强化他自我剖白的愿望。
所以,在心理咨询中,沉默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暗示功能,一个是同感功能。前
者通常表现为对当事人的讲话及其停顿不做言语回应,以暗示对方继续讲话;后者则通常在
当事人讲述精神创伤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剖白时,以沉默来确保其自我宣泄与反省的时间与
空间,并表现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此时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
沉默的运用通常需要体语的积极辅助。具体地说,在运用沉默时,心理咨询员通常需要以点
头、注视表情变化及诸如嗯、噢等语言助词来表现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同感。总之,沉默的
意义在于交流同感与尊重。适时的沉默可令人感到亲切、善解人意,而失时的沉默可令人感
到冷漠无情。沉默表达的得体与否取决于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同感功夫。
四、宣泄
宣泄(catharsis)指当事人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放给心理咨询员的过程。
它是一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人感到由衷的舒畅。由此,
它可使当事人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病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在心理咨询中,宣泄是使当事人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心理咨询员以
贯注、倾听、沉默等手段来促进、强化当事人的情绪宣泄过程,以增进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
的同感及后者对前者的信任,并建立起有效的情合(rapport)。由此,宣泄不仅可以使当事人
倾吐内心的精神压抑与困惑,还可以使心理咨询员深入了解当事人面临困难与挫折的滋生条
件与过程。在这层意义上讲,宣泄是心理咨询的必经阶段。没有宣泄的产生就不可能有深入
的自我剖白。宣泄是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的催化剂。
总之,作为一种心理咨询技能,宣泄的意义在于强化当事人自我剖白的意愿,增进心理
咨询员与当事人的情合,并为进一步的自我探讨奠定基础。
五、探讨
探讨(exploration)指心理咨询员帮助当事人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
程。它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心理咨询的过程也是探讨的过程。其意义在于"帮
助当事人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探讨是一个思考的过
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页面 26-----------------------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助人自助,所以探讨的目的也在于助人自省自明。具体地说,它要
求心理咨询员在帮助当事人认识与思考其当前困难、挫折与自我成长的关系时,多提问题,
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换言之,探讨是一个以
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它旨在帮助当事人从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
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及其解救方法。由此,它切忌心理咨询员在运用探讨技巧当中,主观武断,
教训他人,迫使当事人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那样易使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产生依
赖与怨恨,而无法从其生活困难与挫折的认识与解救中成长起来。
总之,探讨的艺术在于启发当事人独立思考。其中心理咨询员不求说教他人,但这不意
味着心理咨询员在探讨当中要采取被动、消极姿势,完全认同当事人所讲的每一句话。与此
相反,心理咨询员要学会以提问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讨论来加深当事人对面临困难与
自我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终而启发当事人开阔视野,加强自信,发展自我。
六、质问
质问(confrontation)指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
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当事人重新审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克服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
性与主观性,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伊根认为:质问已日益成为心理咨询的核心部
分,它促使当事人发现其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
在实践中,心理咨询员常通过提问、反问与深入的讨论来质问当事人思维方法中那些自
我偏向、自我夸张与自我挫败的倾向。由此,质问的意义不在于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