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讲具体进行思维放松训练的原则:
放松训练的初级阶段常常通过静躺、冥想和静站3种形式进行。思维先得讲姿势,人的体姿正确与否不但影响人的仪表和风度,而且还直接关系身体能否放松,心态能否平静,气血能否通畅等问题。人的静站和冥想训练应遵循一条原则,抓好三处重点。
一条原则是:不偏不倚,中正安舒,松而不泄,紧而不僵。
不偏不倚,是指身躯和脊椎骨不要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而要保持前后左右的中正和平衡。中正安舒,是指身躯的椎骨要自然正直,外示安详潇洒大方,内感舒适气血通畅。松而不泄,是指肢体和脏腑既要放松,又不能因松过了头而偏于泄气,丢了精神。紧而不僵,是要求外形挺直,有精神,但不能精神过头而陷入僵硬和拘谨。总之,是要把各种矛盾协调地统一好。
放松训练的三处要点是:
一是要抓住头脸部位的放松。
要把眼耳鼻舌、头顶脸面、眉毛眉心这些重点部位的放松抓住。头顶脸面各种器官紧挨着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十分重大,它们的放松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央”的安危。尤其是眉心部位,它联系着人的感情中枢和喜怒哀乐,如能通过练习展眉经常保持眉开眼笑,似笑非笑的姿态,便能取得最佳的生活情绪和训练情绪,于全身的放松大为有益。
二是要抓好脊椎骨和脊髓的放松。
从颈椎到尾椎的整条脊骨的脊髓是人体的顶梁柱,又是承上接下控制全身、反馈传导各种信息、协调身心各种运动的生命线。保持脊椎的正直、放松和挺拔,给脊髓创造一种最佳的外部条件,这在放松训练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三是要抓好内部脏腑的放松。
人体紧张的弊病不但表现于外部肢体,尤其危害内部脏腑。常见很多人把内部脏腑人为地搞得非常紧张别扭,从而招来一系列的脏腑之病。为此人们必须下意识地加强训练对五脏六腑的控制和管理,要学会:放得下心,沉得住气,舒展肝胆,松沉肠胃,彻底放松会阴部位,要体会一种似尿非尿,似便非便,前门后门完全放松,五脏六腑自然下沉的舒畅感觉,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内部不必要的紧张,代之以宽松自在的良好状态。
放松训练的关键不仅在于形体的外和内,更在于要放松中枢神经、思维意念。因为人的紧张和无序状态的根子在于高级中枢,在于心神的散乱,所以放松训练必须和入静训练结合起来。可以说:练好放松疗法,关键在入静。
在做放松训练时,先可舒适自然地静站或冥想,调整中线脊椎,把颈椎、胸椎、腰椎调整得中正、放松、挺拔。要反复检查头脸、颈腰、胸背、肩胯这些重点部位的放松,同时注意四肢百骸、皮肉毛发的放松。重点多注意,一般也关心,特殊的弱点和难点更要反复地抓、坚决地改。当外部肢体基本放松后,重心便由外向内转移,要在放下心,沉住气,宽松肝胆肠胃肾上下工夫,以促进内脏的气血通畅。这样慢慢地就可使身之内外进入一种轻松舒适的佳境,各种微妙的良性感觉就会相继出现,会呈现一种身之内外与心灵相守、融而为一的身心喜乐的状态。随着思维的深入,肢体越来越松柔,脏腑越来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