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前235):中国战国末期秦国宰相。秦始皇时,因其为前朝元勋而尊之为相国,号称仲父。吕不韦招揽天下游士,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他使其门客每人著其所闻,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书名《吕氏春秋》。
《每天点亮一盏灯》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作者:柏拉兔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古希腊)朗吉弩斯
喜欢挑剔是人之常情。
但试想一下,天才的道德败坏究竟是由于混乱不堪的环境,还是由于自身的放纵。意念如脱缰之马,在原来平静的心田中来回践踏,剥夺了我们生活中应有的平静情绪。
利欲熏心,使我们的事业也随之摧毁。利欲在我的内心疯狂地鼓掌,就像热病发作。贪图享乐,与利欲相互纠缠,使人堕落、使人无耻。人们对富豪者顶礼膜拜之时,灵魂便大开藏污纳垢之门,利欲贪求的恶魔则长驱直入。财富流通世上,挥霍如影随行,前者潜入城市,进入门户,后者随之而入,把吸盘攀附在厅堂上,与之生育繁衍。浮夸、虚荣和放荡这些嫡系的儿子便随之降生。一旦这些畸形儿长大成人,城市中会到处飘荡着残忍的灵魂:强暴、无法无天、彼此狼狈为奸。人们的内心一旦腐朽,珍贵之物就会离去,这是令人痛心的必然结果。灵魂中一切伟大的东西渐至枯萎,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这就像一个受理贿赂案件的审判官,贪念财色一样,我们怎可期望他能公正的审判。
公信渐失时,民众将以憎恶友善、败坏贤明视作保护自己的利益之途:朋友无信,难得诚实;人们不能正常面对家人的死亡,只一味力图在遗嘱中获得地位,或分享财富的残羹;人们收受好处而不管其来源;人们横行威势;人们在贪欲中不能自拔、不能自知……在这场道德的瘟疫中,谁能保住最后的纯洁与明智呢?嗜欲流布,传及邻邦,一如洪水猛兽,苦毒无量,整个文明世界陷落成一片废墟。
整个生活中弥漫着的冷淡葬送了当代的天才。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们不再关心。即使人们偶尔摆脱冷淡,却仍是为了那其实是冷淡源头的享乐和名誉。
朗吉弩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被英国文学批评的创始人德莱顿称之为“亚里士多德以后最伟大的希腊批评家。”其著作《论崇高》是西方美学发展史上的一部很重要的论著。它在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美学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在17、18世纪产生极大的影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了新古典主义者的圣经”。
《每天点亮一盏灯》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作者:柏拉兔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古罗马)塞涅卡
“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这样说的意思是在错误改正之前,你要发现和承认自己的错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不会想到纠正错误。更有甚者,有人吹嘘自己的错误,我敢肯定这些把自己的错误当美德的人决不会主动要去医治他的错误。谁要拯救自己,谁就要尽其所能暴露自己的错误。人必须对自己严厉些,你要先当原告,然后做法官,最后才做辩护律师,把对你的审问引向所有对你不利的证据。
异国的风光、他乡的乐趣,都不能使你摆脱心中的悲哀和沮丧。你以为只有你才真正经历过悲伤和沮丧吗?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人需要改变的是性格,而不是改变环境。无论你的目的在哪里,用诗人维吉尔的话来说,“陆地和城市都留在了后面。”可是,你的过失、缺点却跟随着你,即使哲人也有过这种痛苦。苏格拉底曾对自己说:“你总是随身携带着你自己的精神负担,又怎能惊讶于你的旅行未能给你带来幸福?谁在驱使你向前,难道那不是压在你身上的重担?”新奇的外部环境和异域风光,对心灵是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的。如果你知道离家出走为什么不能对人有所帮助,答案很简单:你离开了家,但并未摆脱自我。卸不下你的精神负担,没有哪个地方会使你感到满意。
人在神智清醒、心情激动,被一种并非他自己的精神所欺骗的时候,就像维吉尔所描写的那样:像一个鬼迷心窍的人一样胡言乱语,出于梦想,他可能驱逐自己心中那伟大的神灵。
你四处冲撞本来是想卸去身上的重负,但结果只会有更大的烦恼——就像载满货物的船,如果让船四面摇晃,马上就会沉没到水中。记住,流浪和放逐对自我没有任何好处,因为这种行动的本身就对自己有害,就像人猛烈地去摇撼一个病人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