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的是什么地方不要紧,重要的是到达之时自己是怎样一种人。等到消除心头的痛苦之后,无论眼前是什么样的场景,都会让你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这时候,你就算是被放逐到天涯海角,或世界的某个偏僻角落,都会觉得自己有个安身立命之地,都会感到那里就是自己的家。我们应该学会随遇而安,并带着这个信念生活:我不是为某个特别的角落而生,整个世界就是我的家园。人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不会对旧环境产生厌倦而不断奔向新的环境。人生正是一场旅行,如果你无法理解这一切,只是到处流浪、四方漂泊,你便无法知道你所要寻找的东西。身在何处没什么关系,只要你相信这就是你的家,它就会使你感到满意。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到处都有的。
罗马城够动荡的了,但即便如此,如果你需要,你仍然可以随意过上你想要的宁静生活。当然,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居住的地方,我会远远地逃离这动荡之地。罗马城也许是我心中的隐痛,我要让它远离我的视线,因为这里动荡不安,体质再强的人也忍受不了。
有些人崇尚急风暴雨式的生活,鼓吹迎风斗浪,日复一日地对人世间的障碍发起精神上的进攻,我对此不敢苟同。智者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对于障碍,智者会容纳它们,而不是对付它们。老是指责别人缺点的人,整日争论不休,就算他设法摆脱自己的缺点也是徒劳无功的。
不是有俗语说:苏格拉底头上压着三十个宿主,但他们却未能折服他的精神。一个人有多少主人无关紧要,奴隶制仅此一种,但不受奴隶思想影响的自由人太多了,纵使他周围有一大群主人。可见,拥有认识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塞涅卡(公元前3年—公元65年);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是 “古罗马雄辩家、悲剧作家、哲学家、政治家”。流传至今的有《美狄亚》、《俄狄浦斯》、《特洛伊妇人》等十部悲剧,和《安慰》、《论天命》、《论智者不惑》、《论忿怒》、《论悠闲》、《论宽恕》、《论心灵的安宁》等大量的伦理哲学著作。
《每天点亮一盏灯》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凡事不可急于求成
作者:柏拉兔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英国)培根
做事若急于求成,就会像饥饿的人乍看到食物,狼吞虎咽的吞食,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
做事迅速的人,并不是事事贪多图快的人,而是办事富于成效的人。赛跑中率先抵达终点的人,并非因为步子迈得大、脚步跨得高,而是身体的协调使他最后一刻冲到对手的前面。因此,事业不能以耗时长短来论英雄。
一位智者说过:慢些,我们就会更快。没错,有人为了显示效率,凡事草草了事,结果得不偿失,使得一件本需一次完成的事情,要回头重复多次。所以,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
当然,追求真正的迅速是毋庸置疑的。时间与事业的关系,正如金钱与商品的关系一样:做事越费时,卖东西时越需要高价。据说古代的斯巴达人和西班牙人办事一向迟缓,不是有一句谚语这么说吗:我要采用西班牙式的死法,因为那样的死亡来得特别慢。
别人向你介绍情况时,你要先耐心聆听,急于插话是不明智的。陈述者的话一旦被打断,就不得不从头说起——你看,乱插话的人是不是比发言冗长罗嗦的人还可恨呢!
反复提及事件的要点,会使人轻易领会要领,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如果是罗嗦的人,把时间浪费在重复的话语上,就像穿长袍去赛跑,可笑至极。讲话过多地兜圈子,貌似谦虚,其实在别人看来是废话连篇。当然,对心存反对意见的人,语气必须谦和委婉。本来伤口就很深了,哪有再去撒上一把盐的道理。
工作迅速而富于成效,最主要的在于工作前的一系列筹划,时间统筹得当,抓住事物的要领是其中的关键。筹划适宜着眼于全局,不宜过于琐碎。抓住事物的要点,就是节约时间;行事慌张、忙乱,疲于琐碎,就跟对敌放空炮一样。
做事应有三步——审议、筹备、执行。审议时博采众论,集思广益;筹备和执行则是和审议相辅相成的,人要少而精。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把一件计划交付审议之前,应先准备一个草案。即使草案未获通过,也不会损失惨重,因为否定了不成功的方案,那么相比较而言,成功的要素也就更清楚了。这种对某个草案的否定,就像秋收后的田地,新植物正要从这里破土、生长。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