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每天点亮一盏灯》 永享无止的幸福
率真不同于狂放
作者:柏拉兔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春秋)文子
人若言行不一致,开头和结果相背离,内心与外表不相符,假造名声来惑人耳目,就是“毁志”。
真正的品行不端是违背人性的,对人对事永远难以公正。以这种心态行事的人,表面上好像是率直,实际却是相互攻击,使好人遭难的。在揭人短处方面,率直的人和狂放的人是一样的,但目的却不相同;在自然率性方面,爽朗的人和放浪的人是一样的,但本质却不相同。考虑他们的出发点是否相同,就知道什么是“毁志”了。
若有人因吃喝而与人亲近,因贿赂而与人结交,因损人利己而狼狈为奸,因有了名位权力就隐藏感情,那就是卑鄙贪婪之人;若有人为了虚名浮利而并非为了事业,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只要有利可图,就闻风而动,那干万不能和他交往;若有人没有大学识只有些小聪明,不能办大事只有些小能耐,不明白大道只重视小利,这就是虚假。
人人都有缺点,只要大方向不错,就该肯定;人人都有小的过错,不必为此耿耿于怀,但如果大方向有问题,就要否定。愚昧之人的行为,就更不值一提了。
文子(生卒年不详):姓辛(一说姓文),字计然,号文予。春秋末年人。《文子》一书,与《老子》、《列予》、《通玄真经》并列为道教“四予真经”。
《每天点亮一盏灯》 永享无止的幸福
永享无止的幸福
作者:柏拉兔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荷兰)斯宾诺沙
日常之物,虽然每日里都能眼见、手触,但有时并不能叫人相信它的真实。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东西,本身无所谓好坏、善恶,只不过凑巧拨动了心灵的琴弦。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真正的善,不叫其他的尘埃蒙垢自己的心灵。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便可永享欢乐。
人不会放弃确定可靠的东西,而去追求不确定的东西,只有愚人才会做出这种愚笨的事。荣誉和财富使人得益,如果眼羡其他的生活状态,就必将使人放下这已到手的名利,面临不确定的选择。人们常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指针,或者确定知晓其存在,而并不干扰生活中的习惯和秩序呢?有的人屡次尝试,都没有获得成效。考察人们平常的生活环境,他们所公认的最高幸福,归纳起来不外是资财、荣誉、感官快乐。这三种东西惹得众人想之、求之,使人们的心思根本不能考虑到别人的幸福。
为感官快乐所奴役的心,安之若素,好像在这种幸福之外,尘世中再没有什么能抓得住的东西。但是快乐一旦让人满足,就会如浪潮退去,瞬间的空虚又将人拋入无边的苦恼之中。这些心灵即使不会因此完全丢失它的灵魂,也必将纷乱不堪了。挫折多了,人心也会麻木的。对于荣誉和财富,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如若人们以为它自身就是目的,甚至是荣誉之所,那么只能令人沉沦了。
好名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没法控制不让它在胸腔中强烈地驱使自己。荣誉由于本身具有善意,容易使人以它为最后的目的。荣誉和钱财的获取不像感官快乐那样,捕获这头咻咻乱叫小兽的同时,不一定有苦恼和懊恨相随;相反,荣誉和钱财越多,人们越觉得愉快,人们增加它的念头就越强烈。只有在希望落空后,莫名的屈辱才会扑上前来。荣誉的获取成为习惯以后,还有这样的毒害:人们为即将到来的名声所驱使,为人处世完全依靠世俗意见为转移——亲世俗之所亲,远世俗之所远,完全为声名所累。
这两种态度南辕北辙,二者必去其一。因此,人们不能不痛切寻求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东西。如前所说、这似乎是自愿放弃了确定的事物而去追求那不确定的东西。但仔细想来,如果放弃世俗所追求的,来从事新生活的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