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涅卡(公元前3年—公元65年);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以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他是 “古罗马雄辩家、悲剧作家、哲学家、政治家”。流传至今的有《美狄亚》、《俄狄浦斯》、《特洛伊妇人》等十部悲剧,和《安慰》、《论天命》、《论智者不惑》、《论忿怒》、《论悠闲》、《论宽恕》、《论心灵的安宁》等大量的伦理哲学著作。
大方的人会使消费恰到好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大方的人会用科学的头脑,斟酌一切花费,使其恰到好处。
大方的人,消费大,但也很恰当,它的成果与巨大的消费相得益彰,也同样大而适当。大方人的消费是出于高尚的目的,这是一种德性。他挥洒自如,花得高高兴兴,并不斤斤计较是如何花费的、花费到何处等。他筹划的是怎样更好、更适当的花费,而不是怎样少花一分。所以,大方之人必是慷慨之人,他们选择正确的方式和物品来消费。
大方之人,重在一个“大”字。正因为如此,大方的人可以做出更巨大、更适当的成果。
物质的德性和成果的德性是两码事。人们对物质的重视是由于它的价值,比如黄金。人们对成果的受重视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它的伟大和高尚。我们因为荣誉而得到德性:敬神的经费,诸如备办贡品、修造庙宇等,人们都是争先恐后去劳心劳力;公共福利的消费,也是人所羡慕的事情;有的地方鼓励人们去打造华美的战车,修建有三层楼的精致轮船,以及备办城市的庆典等等。所有这一切,如不能符合消费者的地位和财产,也就谈不上成果的德性。价值不但要以适当的成果表现出来,还应与消费者自身的情况相吻合。所以,一个贫穷的人不会大方,因为大量的消费与他们的自身情况不符合。他如果逆力而行,就是傻气,要知道德性的基础是正确的行动。这类事情只适合那些拥有产业的人和出身高贵、德高望重的人。因为这一切都具有巨大的价值,而这些人与之相匹配,因此有条件成为大方的人。
大方表现在大量的消费中:私人方面,像婚嫁之事,一生也许只有一次;在公共事务方面,与外宾的迎送之事,也最是能引起全城上流人士的期待。
一个大方的人,消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公众。在他眼里,礼品、祭品,都是必要的消费,即使建造房屋,也要考虑到它是公众的装饰品。所以,所选的材料必须是经久耐用的,因为只有耐用之物才具有真正的好品质。他善于区分成果的巨大和消费的巨大——像一个球、一部玩具车送给孩子作礼物,花费不大,但示人大方。总之,一个大方的人,行事总是大大方方的,使其价值与成果相符合。
同时,也有这样一部分看似大方的人:冒着傻气、花费缺乏限度,呆头呆脑地把钱大把地花掉。婚礼的筵席被他当作日常的招待,家中上演的喜剧他要求配上乐队,宾朋尽着紫袍,尽显奢华。他这样做没有任何高尚的目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以人们的惊羡为最大的满足。这种人在上诉这些场合花费极大,在其他应该花费的地方却是浅尝辄止。一个小气的人,各方面都是过犹不及、无法达到好的境界。有时,即使他花费巨大,却为了省小钱而把事情弄糟。在踌躇不安中,他总希望花得少些,结果却是大大超过了他自身所能承受的限度。可是,他不抱怨别人,只暗暗烦恼自己还不够小气。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确认物之本质寓于物的本身之中,离开个体的普遍物是不存在的。他把灵魂分为三部分:植物部分、动物部分、理性部分。他提倡顺应灵魂三个部分的三种教育:体育,为了身体及生理;德育,为了动物灵魂(即意志的灵魂);智育,为了理性灵魂。
《每天点亮一盏灯》 勇气是一种美德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
作者:柏拉兔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宋)崔敦礼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多逸害性,多忧害志。易怒者易伤人,私欲多易伤己,贪逸乐易伤性情,忧虑多易损意志。
做人应制怒、寡欲、舍逸、勿忧。人心易激动,就要求平静;世事总纷繁,就要求清闲;生活多恩怨,就要求淡泊。这样才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在世,不可能无欲,追求无欲本就是一种欲望。它的关键在于不能为人所牵制,不得自由,不能任人驱使时,就需有淡泊之欲、率真之欲、刚直之欲。人品高下,取决于欲望高下。
贪欲过多,就有损大义;忧思过重,就影响思维;恐惧太深,就减弱勇气。
有欲望嗜好,他人就会加以利用;无所欲求,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