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 心理门诊(上) (13)
  •       2008-03-24 09:18:0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了戒毒中心。

         诊断分析

         一个风华正茂的 “女强人”在困难面前退却了。拜倒在“砒霜”的石榴

    裙下,失去了美好的前途,留下她的年迈母亲无穷的痛苦,人生如涉险,一

    步走错,将会遗憾终生。

         □安眠药成瘾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巴比妥类、水合氯醛、抗焦虑、抗忧郁等抗精神病药。

    巴比妥类等安眠药主要产生精神依赖,病人服药后可解除紧张,获得欣快感,

    以致产生强烈的欲望,甚至到非服药不可的程度。由于耐药性的增高,趋向

    于加大剂量,当大剂量反复长期使用后方可产生躯体依赖。巴比妥类药与酒

    精有交叉耐药性,饮酒时同服巴比妥类药物可加速成瘾。

         症状表现长期服用安眠药的病人,均可出现不等的慢性中毒症状。在周

    期性大量服药阶段可出现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表现为躁动不安,无目的

    乱走,骑自行车乱跑等。长期大量服用者均有明显智育障碍,表现为记忆力、

    计算力、理解力的下降,思考问题困难,学习工作能力下降。长期大量服药

    常出现人格变化,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千方百计不择手

    段偷药骗药,不顾家庭生活买药。病人一般都极力隐瞒自己的服药史,否认

    成瘾,当面撒谎,直至戒药症状出现,全身难受才向家人和医生苦苦哀求。

         戒断症状一般在停药后 1~3 天出现,表现为心慌、流泪、眩晕,重者出


    ----------------------- 页面 103-----------------------

    现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可出现 “癫痫样大发作”,出现视幻觉、类精神分

    裂症症状及意识障碍。如戒药时病人情绪饱满,精神充沛,应怀疑有偷服药

    的可能。

         病例

     

                         例一:宁可人受穷,不愿口受苦

     

         患者,男,50 岁。患者患神经衰弱多年,长期服用安眠酮后效果很好,

    睡觉效果好,入睡快,但由于长期服用,患者现在每天晚上需服5~6 片才可

    入睡,比当初的每天晚上 1~2 月超出了3倍以上,患者现在视此药为“救命

    药”。但由于安眠酮极易造成药物依赖,国内外均不再生此药,因此,这种

    药目前市场上极缺,从医生那儿根本无法开得出来。因此,患者花了很多钱,

    托了不少人,也只能搞到少量安眠酮,但很快就又用完,这种药到了不吃不

    行的地步,倘若不服此药不但彻夜不寐,而且头晕、恶心、全身乏力,四肢

    抖动,第二天,根本没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但只要一服此药,这些症

    状就会很快消除。为此,患者本身很痛苦,而且也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

    担和精神压力。

         诊断分析

         这是一起对安眠药的药物依赖,患者不仅有精神依赖 (对药物的渴求欲,

    想尽办法搞到药物),而且有躯体依赖性(不服药即头晕、恶心、全身乏力),

    而且对安眠酮已产生耐药性。

         □致幻剂成瘾

         症状表现亦称迷幻药,如苯丙胺、利他林、大麻、LSD、南美仙掌毒碱等。

    这类药物具有兴奋情绪、陶醉欣快或梦样消魂及性欲亢进等作用。其中有些

    药物在临床上用于减肥、消除疲劳等,治疗小儿多动症等。使用不当亦可成

    瘾,并可导致酷似精神分裂的苯丙胺性精神病。国外服用致幻剂者甚多,后

    果严重。

         病例

     

                            例一:倒毙街头的舞蹈家

     

         患者,男,30 岁,舞蹈演员,因精神空虚而服用致幻剂,剂量由小至大,

    品种增多,以致吸毒成瘾,只得夜以继日地疯狂演出,以票房收入来购买药

    物。戒断症状严重:停止使用致幻剂后,意识模糊不清,不认识周围的人,

    不理解周围人的言语,自言自语,口齿不清,双侧瞳孔小,对光反应迟钝,

    全身无力。这种状态持续一年后,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双种痛苦患者终于倒

    毙街头。

         诊断分析

         精神空虚,紧张和压力大,从致幻剂的短暂美妙的快感中寻求解脱是一

    种极其危险的 “玩火行为”,玩火者必自焚,面对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发展

    自身,另一方面寻求社会支持,千万不能寄希望于药物的虚无世界。

         □其他易成瘾药物

         有抗焦虑药,苯丙胺,印度大麻和可卡因等。

         抗焦虑药包括眠尔通、利眠宁、安定、羟基安定、硝基安定、氟安定等,


    ----------------------- 页面 104-----------------------

    其中最易成瘾药物是眠尔通。大量服用可出现消瘦无力、皮肤无光泽、性功

    能低下,并引起一定程度的人格变化:易激惹、意志薄弱、说谎自私,道德

    沦丧。

         苯丙胺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减少入睡及疲劳感,长期大量服用苯

    丙胺,可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症状,在意识清晰下出现被害妄想,

    夸大妄想。

         印度大麻是一种仅次于鸦片的古老致幻剂、吸大麻后,自身感到特别愉

    快,精力充沛,欣喜若狂,充满自信,出现错觉和感知综合障碍,兴奋和恐

    惧,继之出现抑郁,不安,共济失调,并导致失眠。

         可卡因原产地在秘鲁及坡利维亚,近年来个别不法分子,将静脉注射品

    走私进入我国。本类药物有强烈精神依赖,不发生耐药性和躯体依赖。一次

    服用或注射可卡因可出现兴奋、欣快、脸红、脉速、情绪高涨。长期大量服

    用病人的情绪以欣快为主,话多,可出现幻觉,重者可出现谵妄状态和大量

    幻觉。

         慢性成瘾以静脉注射最易引起,其次为皮下注射及口服,表现为口中有

    麻木感,瞳孔扩大,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反射亢进,神经

    过敏。

         注射部易发生局部溃疡。病人往往死于全身衰竭和呼吸麻痹。

         病例

     

                            例一:英年早逝的女运动员

     

         联邦德国最著名的女标枪运动员德雷塞尔为了在 1988 年奥运会夺取一

    枚金牌,两年前便开始服用和注射 130多种不同的兴奋剂,结果是一方面提

    高她的爆发力和运动成绩,使其标枪成绩有了垂直上升,从世界排名第 33

    位上升第 6位,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兴奋剂注射,使她形成药瘾,一刻都

    离不开兴奋剂,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即使是在20 多位专家的协助下,也是

    回天乏力,终以26 岁英年早逝留下无限的遗憾。诊断分析

         服用兴奋剂,以提高运动成绩,这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蔑视,是对

     “公平竞争”精神的公开挑战,遭到世人的唾弃,但在荣誉和金钱面前,仍

    有不少人挺而走险,不但戏弄了世人,更重要的是践踏了他 (她)自身。


    ----------------------- 页面 105-----------------------

                                         烟瘾

     

         烟瘾,又名烟草依赖,是指过量吸烟,或过分地依赖烟草。DSM-Ⅲ对烟

    草依赖的诊断标准是:

         1.持续地吸用烟草至少一个月;

         2.至少有下述行为中的一项;

         ①郑重企图停用或显著减少使用烟草量,但未能成功;

         ②停止吸烟而导致停吸反应;

         ③不顾严重的躯体疾病,自知使用烟草会使其加剧,但仍继续吸烟。


    ----------------------- 页面 106-----------------------

                                  一、吸烟的危害

     

         世界科学公认,吸烟对健康危害很大,近 20 多年的医学研究无可置疑地

    证明吸烟是引起肺癌,慢性支气管炎,阴塞性肺气肿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告在工业发达国家中,65 岁以下的男性,90%的肺癌,75%

    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25%的冠心病死亡是由于吸烟引起的。吸烟除引

    起肺癌症外,还会引起口腔癌,膀胱癌及胰腺癌等,它还会引起末梢动脉病,

    造成下肢坏疸甚至需要截肢。

         吸烟不但害已,而且还损害他人。孕妇吸烟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的危

    险增多,分娩了的胎儿体重,身高,智力均低于不吸烟孕妇分娩的胎儿,吸

    烟者喷出来的烟雾,燃烧的卷烟放出来的烟雾污染空气。不吸烟者及吸入这

    种被烟草雾污染的空气成为被动吸烟者,他们的肺癌,慢支和冠心病等与吸

    烟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对地增高。

         我国是一个烟草大国,有关研究者于 1984 年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查 50

    万人的吸烟情况,结果发现男性吸烟率极高,                              15 岁及以上男性吸烟者达

    60.01%,20 岁或以上吸烟率也68.9%,30 岁以上则近75%的男性公民都是

    烟民,吸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页面 107-----------------------

                     二、吸烟成瘾的病因、病理机制和病例

     

         □吸烟成瘾的病因

         烟民不是天生的,形成烟瘾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环境,这种习得性行为

    一旦形成习惯,便被长期维持下去。我国吸烟情况表明,男性开始吸烟的年

    龄在 15—24 岁之间,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但为什么仍有不少新烟

    民源源不断加入 “吸烟王国”呢?

         1.交际心理:开始吸烟的心理动机有文际、提神、模仿等。其中交际占

    很大成分。有位中学生说: “在某些场合,吸烟不可缺少。它是社交的一种

    媒介,我本人就借助于这种媒介交了很多朋友。”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将敬烟

    视为 “赏脸”、“有交情”、“重友谊”。“烟酒开路、事情好办”在某些

    地方成了风气。有位烟瘾君多次戒烟均未成功,问之原委,答:“工作需要,

    应酬所迫”。

         2.模仿心理       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大烟鬼,例

    如丘吉尔的雪茄子,斯大林的大烟斗,毛泽东的烟瘾,这些伟人形象与香烟

    联系如此密切,无形中便成了一种力量和自信,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去模仿。

    另外,吸烟者那种潇洒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吸引着年轻人去模仿。

         3.好奇心理有些人起先并不上瘾,只是感到好奇,想亲口尝尝,结果在

    不知不觉中染上吸烟不良习惯。

         4.凑热闹心理部分人在同学、同事、同乡等群体聚会中,经他人热情劝

    告怂恿,为凑热闹吸起了烟。

         5.无所谓心理尽管社会经常开展吸烟有损健康的教育,但仍有部分人尤

    其是吸烟成瘾者置若罔闻。他们认为 “吸烟是一种享受,没必要戒除它”,

    他们深深陶醉于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自我享受之中。

         6.消愁有不少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受到挫折以后,便借抽烟来缓解

    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消除一切烦恼。

         7.提神吸烟上瘾之后,人们发现吸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而生理上的

    烟瘾使得吸烟成为一种习惯和享受,许多吸烟成瘾的人不吸烟就无精神,而

    一抽烟就精神焕发,思路大开。

         □吸烟成瘾的病理机制

         烟草烟雾中含有2000 多种物质,其中尼古丁占全部生物碱的90%以上,

    是作用最强的生物碱。亦是导致吸烟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尼古丁既是一兴

    奋剂,又是一种抗焦虑药,可以使人产生轻松愉快样感觉,尼古丁最大的危

    害在于它的成瘾性。烟草中的尼古丁随烟雾进入吸烟者的血液后,能在血液

    中停留数小时。长期吸入尼古丁,身体就会习惯于血液内存在一定深度的尼

    古丁状态。当血液中尼古丁浓度下降时,吸烟者就会渴望尼古丁的浓度恢复

    到原有的高水平,于是就再吸烟,从而成瘾。吸烟一旦成瘾,便成为吸烟者

    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少则十几支,多则几十支,欲罢不能。一旦烟

    瘾得不到满足,便六神无主、心慌意乱、烦躁焦虑、无所适从,千方百计寻

    找吸烟机会,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病例

     

                           例一:嗜烟如命的汽车司机


    ----------------------- 页面 108-----------------------

         患者,男性,34 岁,汽车驾驶员,因寻求戒烟方法而来心理咨询和心理

    治疗门诊。他自诉有了20 多年的吸烟历史。小时跟着做农民的祖父、父亲吸

    旱烟。在部队服役期间除了津贴费几乎全花在卷烟上外,家里还得寄烟叶给

    他。因在部队学会了驾驶,复员后在一家工厂开卡车。由于嗜烟如命,几次

    恋爱告吹。为此他曾多次痛下决心戒烟,如毁坏烟具,将烟票送人。但每次

    都是虎头蛇尾,头几天可完全不吸,最终经不起烟友的诱惑,又抽上了。现

    在每天抽烟30—40 支,由于经济不宽裕,抽的多是劣质香烟。两年前与一女

    工结婚,常因抽烟的事闹起家庭风波。去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妻子的脾气

    比以前更躁,已经几次出示黄牌,扬言患者再不戒烟,她母女俩就分开过。

    患者说他也并非执意要抽烟,同时更感到身系一家安危,应该戒除旧习。但

    想到屡戒屡败的经历,又不免灰心丧气,故前来求医。

     

                                例二:嗜烟断学业

     

         患者,男,17岁。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因经常抽烟而寻求帮助。患者

    系独生子女,父母视之为掌上明珠。从小较聪明,性格稳静,1 岁左右患者

    的父亲就开始给他喝含有轻度酒精的饮料和学吸烟,以至不用烟酒就止不住

    孩子的啼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烟瘾随之增加,对烟的依靠越来越强。一

    日不吸烟就觉得生活无乐趣,哪怕家人再三劝阻,他也绝不放弃吸烟的习性。

    他与朋友中断了来往,常离群索居


  •  
    文章内心理案例皆为匿名或化名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2944.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双重性格的爆发不受控制
  • 豁达
  • 面对挫折,心理健康起来...
  • 心理超负荷
  • 维护心理健康
  • 父亲的精神和心理疾病会...
  • 双重性格
  • 社会和谐需要心理咨询塑...
  • 一个对抑郁症的音乐治疗...
  • 自我否定导致的心理障碍
  • 热点心理咨询
  • 双重性格的爆发不受控制
  • 推荐心理咨询
  • 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
  • 心理咨询态度系列训练
  • 心理门诊(上)
  • 相关心理咨询
  • 心理门诊儿童增多 孩子...
  • 心理门诊(下)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MSN或邮箱mailto: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580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