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对人的关爱和社会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时隔一年,“心理疏导”又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词语,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的真情关爱。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我国社会急剧的社会变迁,使人们不仅承受着极大的心灵震撼,也经历着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了大量的心理矛盾和变异。如果社会心理失衡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恶化,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行动。
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3.2‰上升至目前的15.56‰,精神病患发生的数量已超过心血管疾病,跃居病患发生率的首位。其中,中小学生、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呈上升趋势。心理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直接涉及到社会个体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因此,以防患于未然、以调节为重要手段的心理介入,无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心理疏导的功能和作用
一般而言,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设在医疗机构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人员运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实施个别或集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广义的心理疏导,是指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降低或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行为。其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
(1)认知调节。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引起的,即A引起了C。艾利斯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正确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使人产生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使人产生错误的行为。因此人们的思维认知非常重要。然而很多时候,人们的思维认知、信念看法会步入误区,甚至是牛角尖。此时如果单单依靠自身力量调节和控制,往往无济于事。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心理疏导使用一系列非医疗的手段,诸如对话、讨论、攀谈、引导、启发等,以与“问题困扰者”平等交流、相互磋商的方式,共同探讨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事物的正确看法,调整心理状态,克服心理异常,以求得在对客观世界正确反映下的正确思维和行为。正确的心理引导,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心理支持。个体在面临困境时,得到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团体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会提高心理应激能力。相反,如果社会支持不足,会增加个人受挫情绪,产生悲观失望心态,甚至发展成为对社会的仇视、对抗心理,影响社会稳定。当前,社会变迁较快,社会的不断分化、人口流动的增加、家庭结构的变迁、原有单位制度的解体等,使原有的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松散,导致通过传统的社会支持来调节缓解心理的作用趋于弱化。因此很有必要积极培育新的公民组织、加强社区建设、强调家庭来建设新的对个体心理的社会支持。此外,心理疏导是一种专业关怀,注重的是心理辅导和训练,它的介入,可以为人们提供恰当的心理关怀和给予心理支持。
(3)情绪宣泄。宣泄理论的鼻祖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在《诗学》中认为希腊悲剧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从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中释放出来,亚里士多德相信这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的安全有序。人都需要宣泄,只是方式选择不同而已。因此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宣泄是人们获得精神健康的重要“营养素”。通过宣泄敌对、不满等消极情绪,有利于人们理顺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心理疏导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情绪宣泄的机会和平台,避免了被堵塞的敌意倾向的积累。心理疏导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倾听来访者的述说,运用的是同理心(指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当来访者在述说过程中得到关怀,大部分的感受也就被梳理开了。因此心理疏导常常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当前加强心理疏导工作的要点
毋庸讳言,心理疏导是缓解社会心理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然而,对很多领域、部门来说,心理疏导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它的接纳和发展还需要一个理性认知过程。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心理疏导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心理疏导工作深入开展的第一道难关。所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必要的。特别要通过媒体、各类文化作品、网络,提倡“健康心理、健康人生”与“和谐心理、和谐社会”理念,加强心理健康宣传,纠正对心理问题的片面认识。
(2)整合资源,推进发展。我国目前的精神卫生事业是落后的。目前在发达国家,每百万人有500名心理咨询师,美国更多,每百万人有千名。而我国每百万人只有3~5人,其中相当部分还是社会志愿者。因此急需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就一批名副其实的心理医生,以便向社会提供应有的知识和服务。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工队伍。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以社区为单位的精神卫生服务项目,心理卫生事业从单纯的医学科学导向,过渡到一个与社会保障系统相结合的强大支持系统。在精神科医生逐渐被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知识武装起来的同时,发展起一个数量庞大的社工队伍。社工以社区为单位,解决着人们从衣、食 住、行,到职业教育、再就业、心理异常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此外,要呼吁全民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使人们可以在短时期内,接触到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指导大家的日常生活。
(3)提升技巧,优化队伍。以前,心理疏导只是心理医师工作的一个内容。但近年来,已经被引进到思想工作、人事工作、教育工作等领域,并且获得了肯定的效果。当然,心理疏导工作又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品质和技巧,具体来说,一个优秀的心理疏导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五项品质:良好的自我意识、具有安全感、善于转移情景、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充沛的精力;还需要好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心理学、心理咨询相关知识理论和较系统的文化知识。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