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老年期神经症主要是由于适应能力减弱,面对社会心理应激因素所产生
的不适应所造成的。
1.焦虑性神经症 (1)因担心社会角色的改变会影响晚年生活而焦虑不
安。这些老年人多半是工作比较顺利,经常得到周围人的关心、照顾,或者
是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使其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看到其他先退休的老人因
丧失而面临的处境,便联想到自己而担心未来的生活,因此,临退休就出现
了一个 “退休期”的复杂心情。
(2)害怕生病而优心忡忡。由于老年人身体衰老,抵抗力下降,收入降
低,就连生疮害病这一自然现象也成为老年人的一大心病:他们担心自己因
生病而成为子女的 “包袱”,从而影响与子女的关系,因此,老人对自身健
康状况常常关注过分,表现出疑病行为。
(3)害怕孤独与死亡。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活得长久些,特别是老年人,
但是由于上述原因并且看到同龄朋友特别是配偶的丧失,悲观、失望感越来
越强烈,似乎有 “风烛残年”之感,因而焦虑不安,生活没有意义,或者消
极打发日子,或者想了结人生。
2.疑病症 (1)面对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有些老年人总要求自己的身体
状况像年轻时一样旺盛和强壮,对那些生理性衰老、健康状况的“自然滑坡”
认识不够,而对一些慢性疾病又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病情明显了才意识到,
并由此产生恐病心理。
(2)敏感多疑:老年人往往多思善虑,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适与医学科普
----------------------- 页面 173-----------------------
等上文章所述的种种疾病 “对号入座”,并自以为是而表现出高度的敏感、
关切、紧张和恐惧。
(3)环境的刺激:老年人经常去医院探望病人或参加追悼会,看到别人
的疾患与去逝,总觉得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常怀疑自己患病,惶惶
不可终日。此外,老年人患慢性病者较多,家庭中的环境、气氛不和谐、劣
性刺激及周围入群对自己病情的反应,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
都会引起病人惶惶不安而产生恐病情绪。
病例
例一:紧张不安的老妪
患者、女,60 岁。诉说自己得了 “古怪病”,痛不欲生。其症状是:整
天烦躁、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经常心跳、头晕、胸闷、心神不定、坐立
不安,似有 “大难临头”之感。一有小的声响和刺激,便吓得全身发抖、肌
肉抽动。因此一个人不敢上街。她心胸狭窄,往往因芝麻绿豆大的事而大发
脾气,自己无法控制。她四处求医,检查过心电图、脑电图,均未发现异常,
这使她有苦难言。有时心情忧郁、绝望,很想自杀,但又舍不得自己的家、
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经常想哭,但欲哭无泪。这种痛苦折磨了她30 余年。
例二:疑病的老汉
患者,男,61 岁,农民,患者平时非常胆小、怕事、敏感、多疑、情绪
不稳,常患得患失。有一次因酗酒睡了一晚,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双眼布满血
丝。从此以后,他便特别注意自己的眼睛,对比躺下及起来后眼球结膜的小
血管,总觉得似乎躺下后明显增多,于是怀疑得了怪病,终日紧张、焦虑和
惶惶不安,甚至发现喉部有阻塞感,到各大医院看了5 年多,始终无法好转,
花去5000 多元钱。经许多医生,包括眼科医生检查和化验,全身和眼睛均无
异常,但总放心下下,痛苦万分。
诊断分析
这是两例老年期神经症案例。例一是焦虑神经症患者,例二是疑病症患
者。很显然这两位老年神经症患者均是早期发病延续到老年期,与他们早年
的适应不良、性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 页面 174-----------------------
三、老年用偏执症
老年人由于感知功能方面的障碍,如视力减退、重听、认知能力。记忆
和注意力的缺陷以及性功能衰退等,易产生猜疑和妄想;又因社会地位的改
变、亲朋好友的疏远、经济收入减少等社会心理因素易导致偏执观念的发生。
有的则是原有偏执性格的进一步强化。妄想内容可有被迫害、妒嫉、被窃、
贫穷等。还可伴有幻觉,一般以幻听为主。但在日常生活中,可并不显示其
明显异常。
老年期偏执症的妄想特点与青壮年期相比,其妄想的内容缺乏系统完整
的结构,较不固定和具有波动性。因此该症的妄想特征较容易通过解释说服
取得某些效果。
例:练香功 “走火入魔”
患者,男,65 岁,退休在家,患有糖尿症。听说练气功可以强体健身,
便参加了气功班每日坚持锻炼。有一次在做香功时收不了功,感到心跳心慌、
气迫,眼前有金灯银灯乱转,害怕自己快死了。不久便感觉自己什么也听不
见了,只觉得嗡嗡地叫。几次到医院检查都没有查出什么问题,但他总觉得
自己不行了。眼前总出现已亡故的亲朋好友。后经气功师指点也无济无事。
诊断分析
该患者由于身体原因练气功而产生了恐死偏执,并产生了一定的幻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其衰老密不可分。
----------------------- 页面 175-----------------------
老年期器质性精神疾病
器质性精神疾病是因大脑生理病变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疾病
在老年期容易出现。主要有急性脑功能衰竭、慢性器质性精神病等。
----------------------- 页面 176-----------------------
一、老年期急性脑功能衰竭
老年期急性脑功能衰竭又称老年期急性脑病综合性或老年期谵妄,是一
种发生在老年人中的急性意识模糊状态。一般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病程较短
暂,病变可逆,预后较好。
□老年期急性脑功能衰竭的一般特点
老年期急性脑功能衰竭的以定向障碍出现最早,其中时间定向又较地点
和人物定向先受影响。该症主要表现为:
1.意识障碍常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2.认知障碍患者常动作迟缓、注意力涣散,丧失时间定向能力,思维、
感知、记忆、想象等受损,对周围的事物理解困难等。
3.情绪障碍早期多呈轻度抑郁、焦虑、易怒;病情加重时,情绪往往变
得淡漠。如果伴有生动错觉和幻觉时,则可出现恐惧激越情绪,行为紊乱,
吵闹不安,称为谵妄状态。
4.行为障碍 患者的动作往往不连贯,有时会出现双手摸索行为,行为紊
乱。
□病因
老年期急性脑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常与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缺氧、中
毒、感染、代谢障碍和外伤等因素有关。此外,急性心理创伤亦可诱发本症。
有时意识障碍可以是器质性痴呆的早期症状,或成为老年人躯体疾患的主要
表现,例如无症状肺炎患者的急性谵妄状态等。
该症辽常与机体内分泌紊乱、营养及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症状出现
常与年龄增加、焦虑、感官刺激过多或过少等因素有关联。
老年期急性脑功能衰竭由于发病速度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脱水电解
质紊乱等导致衰竭而死亡。
例一:他患了 “糊涂病”
患者,男,60 岁,病前是模范邮递员。有一天,人们发现他乱送信,领
导以为他不能胜任,就调出去卖报。结果又显示出近事记忆很糟、收钱、找
钱不断出错。病人有定向障碍,看到医务人员穿的白大褂就以为到了食堂。
不久,病情加重,并出现意识模糊状态。病人症状呈进行性,一天天变坏。
人院时还能记清病房和床位,但很快就记不清,显得退缩、行为紊乱。有时
还莫名其妙地大叫起来,有时又恐惧得浑身发抖,有时情绪又非常高昂。入
院一个多月病人去世。
诊断分析
该患者是一个急性脑功能衰竭患者,开始时只有一些精神障碍的证兆,
但很快就进入了意识模糊及认知障碍状态,不久死亡。可见急性脑功能衰竭
对老年人是一个很大威胁,由于发病急,病程短。所以应引起我们高度的注
意。
----------------------- 页面 177-----------------------
二、老年期慢性器质性精神病
老年期慢性器质性精神病又称为老年性痴呆,是转发生于老年期的、由
于脑组织结构病理改变所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器质性的心理障碍。65 岁以
后发病者为多见。老年期慢性器质性精神病又可分为老年性和早老性痴呆及
脑血管病伴发的痴呆。
(1)老年性和早老性痴呆。这是一组慢性进行性退化疾病,以痴呆为主
要表现。病理改变以大脑萎缩和神经细胞变性为主。以往按起病年龄将 65
岁以前起病者称为早老性痴呆,65 岁以后起病者称为老年性痴呆。
(2)脑血管病伴发的痴呆。该病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大脑血液供
应,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痴呆综合征。近来发现此类疾病是
由于脑外部动脉硬化斑的微栓子或缺血引起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数小梗塞
灶所致,因此又称为多发梗塞性痴呆。此症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
□老年期慢性器质性精神病的一般特点
1.早期症状开始时病人总是以记忆力衰退引起别人的注意,但他自己却
毫无觉察,不会意识到自己有病。细心观察还可见到智力障碍,造成工作能
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对极熟悉的工作也常发生错误。言语零乱,理解力、
判断力明显减退。初期还常伴随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注意
力不集中、睡眠不好等。
2.中期症状精神障碍日益暴露,智力障碍加重,人格改变:对工作、学
习、生活逐渐变得漠不关心、糊涂和不认真;缺乏动机,丧失远见,不能订
立未来活动计划;对自己日益明显的智力缺陷毫不察觉,并表现得无忧无虑;
情感不稳定,易激动;视觉空间缺夫,容易迷路,穿衣服困难和不能临摹图
形;思维方面出现妄想,尤以夸大妄想为多见,妄想内容片断、杂乱、不固
定,显得荒谬可笑;行为方面,表现食欲亢进,变得贪吃;性欲亢进,对异
性可能有不礼貌行为。中后期,随着病情加重,兴奋逐渐消失,变得呆滞和
越发懒散等。
3.晚期症状到了后期,患者躯体运动常进行性僵直和四肢屈曲,并最终
导致平衡丧失。行动障碍日益加剧,直至卧床不起。这是晚期症状最显著的
特点。此时出现中期症状的消失,不再妄想,没有意向。情感衰况,兴奋消
失。大小便滞留或失禁,污秽不堪。生活不能自理,肢体挛缩,外部感觉器
官明显震颤,身体严重消瘦、衰弱,直至造成死亡。
□病因
1.衰老 引起老年期漫性器状性精神病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衰老。脑组织
的衰老、萎缩、变性等是致病的基础。此外,脑动脉硬化、自身免疫性疾患、
内分泌系统紊乱等也可致病。
2.环境和心情导致痴呆。
3.外界因素的作用 如中毒、病毒感染、酒精中毒、铅中毒及营养障碍等
均可引起老年知呆。
4.用脑少的老年痴呆症患病率高用脑多的老年知识分子中痴呆症患病率
明显低于平时用脑少的老年群体。这是由于经常用脑延续了大脑的退化。
病例
例一:他怎么会变 “傻”呢
----------------------- 页面 178-----------------------
患者,男,65 岁,离休干部。他有两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前老
伴去世后,一个人过生活。尽管条件优越,吃、穿、住不用愁。但他常常感
到孤独,不时地产生一些烦恼。开始时,认为自己革命一辈子,老了被单位
推出门,失去了地位和权力,成了一位普通的老百姓,觉得失落,心里有烦
恼。后来,又感到子女对自己关心不够,为 “他们不经常回来看自己”而伤
心。常一个人自叹:人们都说养儿防老,可我为儿女辛苦一辈子,到头来却
没人管我了,好伤心呀!为此,他情绪消沉,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睡觉,
慢慢地觉得全身无力,胸闷,透不过气来,后来发展到沉眼泪、捶胸、喃喃
自语: “人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好,省得受孤独折磨之苦。”于是,生
活懒散,起居没规律。
由于心情极端忧郁,很快变得说话口齿不清,记忆力严重衰退。注意力
涣散,行动迟缓,生活处于不能自理的状态。其女儿从外地回来看望父亲,
发现老人变傻了,认为是病态,急忙送医院检查,发现有脑器质性损伤,诊
断为老年期痴呆症。
例二:疑病迁于人
患者,男,60 岁,干部。以扰乱社会秩序被拘捕。因精神异常被送到医
院鉴定检查。患者于数年以来逐渐产生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尤
以近事遗忘较明显,表现为刚拿过的东西或刚做过的事情、随后即记不清楚
或完全遗忘。同时易激惹,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一年后症状加重,出现言语
含糊下清,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