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减轻欲望,学会舍弃,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贪念,获得心理上的安宁。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性格心理篇 约束自我:贪婪只会令你得不偿失(2)
最后一次东窗事发
最好的黄金经不起忍受的磨损,尽管他是名誉良好的端正认识,一旦堕落了也照样会不知羞耻。
——〔英〕莎士比亚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尤其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对于外部物质世界的占有欲,更是一个无底洞。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诱惑,人的占有欲就这样被激发起来。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罗德克说:“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宗教都有着一条戒律,就是反对贪婪。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听到人们用鄙夷不屑的口吻说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贪婪成性等鞭笞贪婪的词汇来。”
可见,贪婪是人性的恶习,是人性中无法隐藏的缺陷。
在动物王国里,狐狸和狼是仇敌,他们一直因为更高的职位与权力而明争暗斗。但是狼比狐狸幸运,狼获得了提升,而狐狸却依然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如何才能把狼搞垮呢?狐狸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条计策。
狐狸去探望狼,非常诚恳地对狼说:“兄弟,过去我有对不住你的地方,你大人有大量,就多多包涵我吧。”
狼见狐狸能够登门承认错误,心里就洋洋自得起来,摆出一副大人大量的姿态说:“没有关系,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现在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向前看。”
狐狸和狼经过一番倾心长谈,还积极地为狼出谋划策,临走的时候狐狸非要给狼留下一点小礼物不可。狼觉得不能伤了狐狸的面子,就收下了礼物,反正狐狸又没有什么企图。
狐狸每过一段时间就来找狼,每次都不忘带一份礼品,不轻不重,狼也渐渐地习以为常了。
有一天,狐狸对狼说:“兄弟,现在羊正在与猪争夺一块草地,羊和我的关系很好,你看可不可以帮忙说句话?”
狼早就知道这件事了,想到也不是什么大事,就帮狐狸办了,事后,狐狸带了一大堆礼物来感谢狼。
从此以后,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求狼办事,当然还会给狼送越来越多的礼品,不知不觉中,离原则也越来越远。
后来有一次,狐狸求狼办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并承诺事成之后必有重谢。狼不答应,狐狸就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清清楚楚记着狼每次受贿的时间和事由等,这些齐全的证据足可以毁掉狼的前程。迫不得已,狼只好再答应狐狸一次,说好下不为例。
真的没有下一次了,狼东窗事发,它的余生只能在狱中度过了。
欲望可以吞噬我们的情感、理智,甚至是一切。
一般地说,常人所说的贪婪就是一个人对金钱、财富的强烈占有欲。
从本质上说,金钱仅仅是一个工具,当它摇身一变而成为目的时,人类的苦难就降临了。一旦人性中的贪婪被强烈地激发出来,就会把金钱当成自己的目的,也就开始牢牢地被贪婪所控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可以说贪婪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知足才会常乐
我生活中一切悲伤和匮乏的原因,不过是由于自己的年收入略微少了几英镑。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就会被金钱的重要性吓得目瞪口呆。
——〔英〕乔治-吉辛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性格心理篇 约束自我:贪婪只会令你得不偿失(3)
生活就像是一杯白开水,盛水的杯子华丽与否决定了这个人的贫与富。但是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可以任意地加糖、加盐,只要你喜欢。
于是,便有许多人无谓地往杯子里添加各种作料,直到杯子里的水已经溢了出来,最后你喝到嘴里的水却是一种苦涩的味道。
几个人在岸边钓鱼,旁边有游客在欣赏美景。这时只见一名垂钓者把渔竿一扬,钓上好大一条鱼,足有3尺长,落在地上依然翻腾不止。可是垂钓者却摁着大鱼,解下鱼嘴里的渔钩,顺手又将大鱼投进了海里。
周围观看的人们响起了一阵惊叹声,难道如此大的鱼还不能让他满足吗?这个垂钓者的雄心可真够大的。
就在围观者屏息以待之时,垂钓者的渔竿又是一扬,这次钓上来的鱼也不小,足有2尺长,垂钓者仍旧是不看一眼,顺手又把鱼丢进了海里。
第三次,垂钓者的渔竿再次扬起,这次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足1尺的小鱼,围观的人们以为这条小鱼也定会被扔进大海,没想到垂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木桶里。
观看的人百思不得其解,就问垂钓者:“你为什么舍大而留小呢?”想不到垂钓者的回答竟是:“哦,因为我家里的盘子最大的不过1尺长,太大的鱼带回去,盘子盛不下。”
欲望永远都不会满足,不停地诱惑着我们去追逐物欲和金钱,然而过多地追逐利益只会使我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做人千万不要太贪,有贪得无厌就必有得不偿失,只有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
——〔希腊〕伊壁鸠鲁
贪婪就是贪得无厌,是一种过度膨胀的私欲。然而欲望没有止境,就如同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样,不论是对美食、金钱还是权力等,永远都得不到满足。因此,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也无法填满,贪婪的结果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与麻烦。
所以,青少年要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使自己从欲望的深渊中获得解放和自由。
传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给它造脚,但是它依然可以像蛇一样快速地爬行。有一天,它看到梅花鹿、羚羊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能够跑得比它还要快,于是心里很不高兴,就满怀嫉妒地说:“哼!脚越多,当然会跑得越快。”
于是,它开始向上帝祷告:“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还要多的脚。”
上帝满足了蜈蚣的愿望。就把特别多的脚都放在蜈蚣的面前,任由蜈蚣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众多的脚,一只一只地粘贴到身上,从头一直粘到尾,直到已经找不到可以粘贴的地方了,它才恋恋不舍地停止。
它十分满意地看着浑身是脚的自己,心中暗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去了。”
然而,等它开始要跑步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就无法控制这些脚。它们毫无秩序,噼里啪啦地乱走一通,它必须全神贯注、精神集中,才能使这些脚不致相互跌绊而顺利地往前走。
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加慢了。
过多的贪欲让蜈蚣非但没有健步如飞,反而步履缓慢,举步维艰,人也一样,一旦产生过分的私欲,终有一天,像蜈蚣一样出现超载的现象,而这种负荷的结果只有自己去承担。贪婪就像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总会让背着的人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性格心理篇 约束自我:贪婪只会令你得不偿失(4)
正如《伊索寓言》里所讲的:“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在生活中,就算是你可以拥有整个世界,一天也不过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索后的一种醒悟,谁懂得其中的含义,谁就过得轻松、活得自在,知足常乐,睡得安稳,走路也会踏实,回首往事也不会存有遗憾。
未必喜欢一件东西就一定要拥有它。有人为了得到喜欢的东西而费尽心机、不择手段,也许他们得逞了,但是在追逐的过程里,他同样也失去了很多,付出的代价更是无法弥补的。
因此,不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或是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倒不如轻松去面对,即使放弃或者离开,也会使你学会平静。人生是这样的短暂,我们纵然身在陋巷,也应享受每一刻美好的时光。
别被贪婪所奴役
一般而言,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错误的价值观念: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这种人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他们会得陇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从不会满足。
行为的强化作用: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怕引起公愤,二怕被捉。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是一种条件刺激,会不断强化着贪婪心理。
攀比心理: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朋友、亲戚、下属、小辈,甚至原来那些比自己条件差得远的人都发了财,心里就不平衡了,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也学着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补偿心理: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损失。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若要改正,是可以自我调适的,具体方法如下:
格言自警法:古往今来,仁人贤士对贪婪之人是非常鄙视的,他们撰文做诗,鞭挞或讽刺那些索取不义之财的行为。想消除贪婪心理的人,应牢记那些诗文和名言格言,朝夕自警。
自我反思法:自己在纸上连续20次用笔回答“我喜欢……”这个问题。回答时应不假思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自己作较深层的分析。分析自己贪婪的原因是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呢,还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清楚后,便下决心,要堂堂正正做人,改掉贪婪的恶习。
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测测你是贪婪的人吗?
若你参加一场宴会,当服务生端着果汁给你,而托盘里的杯子有着不同分量的果汁,你会选择哪一杯?
A.空杯,正准备要倒入。B.半杯。C.七分满。D.全满。
测试结果
选A:你是一个对金钱欲望非常强的人,但是你却常常搞不清楚你到底有多少钱,所以你是一个很会赚钱的穷人。
选B:你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所以对金钱的处理也是同样的谨慎,因此你是一个对钱欲望不强的人。
选C:你是一个凡事都会留后路的人,自制的能力很强,且不会轻易进行危险的金钱交易,所以你是一个对金钱欲望强烈也善于支配的人。
选D:你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对于所有的东西都想尽收眼底,对金钱的贪婪极强,欲望也极强。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性格心理篇 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一举的心灵杀手(1)
&nbs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