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 心理学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咨询教育 (27)
  •       2009-07-21 22:47:07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会喜欢考试。   ABCD

        32.在现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不应该进行考试。  ABCD

        33.如果不考试,我想我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ABCD

        计分标准

        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1分,选D得0分。然后算出你的总得分。

        测试结果

        总分为:0~24分,你对考试镇定自若,沉着冷静;25~49分,你有轻度焦虑;50~74分,你有中度焦虑;75~99分,你有重度焦虑。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情绪心理篇 突破自我:抱怨是转嫁责任的心灵愚昧(1)

        四、突破自我:

        抱怨是转嫁责任的心灵愚昧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任何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举动都毫无意义,任何成功之道都不是抱怨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化抱怨为感激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法〕罗曼-罗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些人很喜欢抱怨。这些人说起话来总带着不满意的、抱怨别人的口气。这样的人,好像世上没有几件事能让他称心如意。

        当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在其运动的过程中有些磕磕碰碰,烦闷、不快在所难免。问题是,总是抱怨别人或环境,不说对别人,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也是没有半点益处的。

        有一个小和尚,他尽管遁入空门,却依旧不能看破红尘。他一直非常苦恼,认为自己的生活实在是苦。终于有一天,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师父。

        师父说:“你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吗?”

        小和尚答道:“不知道,我从小在寺院里长大,我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

        师父又问:“那么,你恨他们吗?”

        小和尚答道:“不恨,因为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我骨取之于父,肉取之于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对他们何来的恨呢?”

        师父轻声叹了一口气:“在我发现你的时候,你已经奄奄一息,你的喉咙差一点就被人割断,而凶手正是你的父母。他们正被一群日本兵追杀,害怕你受到惊吓而哭叫,所以就要割断你的喉咙,现在你明白了真相,你恨不恨他们?”

        听完之后,小和尚有些伤心,但依然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不恨,假若当时换作是我,我也会这样做的。”

        师父说:“你不恨他们,是因为你感激他们生下了你。那么你为何要恨生活给你痛苦呢?难道生活不是更值得你去感激吗?”

        若干年后,这座寺院有了很大的名气,许多人都会来这里参佛。而寺院的住持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和尚,因为他终于领悟了感激,同时,他还会告诉来这里参佛的每一个人要学会感激。

        生活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许多事物常常都是一把双刃刀,如果只看到刀刃的一面,那么受伤的永远是自己。因此,我们要少一份抱怨,要想对他人心存感激,就要常怀慈悲之心、仁爱之心;要想有一颗感激之心,一份感激,就要多给予少索取,令自己心安理得。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心存感激,就会使你想起曾经他对你的关怀与帮助,化解心灵的隔阂。对现实不满时心存感激,就会使你对生活产生美好的信念,从而生活得更好。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情绪心理篇 突破自我:抱怨是转嫁责任的心灵愚昧(2)

        抱怨同样于事无补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喜欢抱怨,他们抱怨上司、抱怨同事、抱怨朋友、抱怨家人,似乎只要和他有接触的人或事他都会抱怨个不停。因为这些抱怨,他们每天都在灰暗的心情下度过,其不知这些抱怨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使自身受到伤害。如此一来,在抱怨的阴云下,每个人都不得安宁。

        严玉是一位女教师,她很不满意自己的面孔,看哪都感到不顺眼,为此她决定去做整容手术。整容医师仔细端详着她,觉得她长得并不难看,问题在于她把自己评价得太低。但是整容医师还是给她做了手术,稍微改善了她的五官,但都是一些小手术,比她要求的要少很多。

        严玉非常不高兴,她一边看着镜中的自己,一边抱怨道:“啊,看来你并没有对我的面孔作太大的改变。”整容医师说:“其实,你的脸孔只需稍作改变即可,唯一的问题是你错误地使用了你的面孔,你把它当成一个面具,用来遮盖你的真实感觉。”

        严玉低下头伤心地说:“我已经尽我最大的努力了。”

        整容医师理解地望着她,严玉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袒露了自己的心声:每天她在学校里,都似戴着面具,亮出最好的一面,而隐藏起全部的感情,只留下自己认为“正确”的那部分。三年的教学生活中,学生们总是嘲笑她。

        整容医师说:“学生们嘲笑你,是因为他们看出了你在演戏。身为一名老师,不一定非要表现得非常完美无缺,偶尔也可以表现得愚笨一点,孩子们仍然会尊重你。摘掉你的面具,你也会更喜欢自己。”

        离开了诊所,严玉的心情好多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担心自己的面孔,也不再抱怨了。

        我们的天空本该是明媚的,但是抱怨仿佛阴云一样笼罩着明朗的蓝天。喜欢抱怨的人未必不善良,然而却总是不受欢迎。抱怨就像一个气球被烟头烫破一个洞,使自己与别人同时泄气。抱怨除了使你失去朋友和生活的勇气外,真的是于事无补。我们要拒绝抱怨,如果遇到问题,就要想尽办法去改变环境、克服困难。我们要摈弃抱怨,因为抱怨是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化抱怨为抱负,化怨气为志气。

        智慧的人生就是尽量少抱怨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就的。

        ——〔美〕诺曼-文生

        爱抱怨的人,首先是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现实,结果常常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再就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

        有很多人都生活在抱怨与郁闷之中,那是因为他们总是对环境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而看不到生活中快乐幸福的一面。

        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坎坷很不满意,于是向上帝乞求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对他说:“如果你能在人世间找到一个对自己的命运十分满意的人,那么你的厄运就可以结束。”接下来,这个人便开始了寻找的历程。

        有一天,他来到了皇宫,询问高高在上的天子是否对自己的命运很满意,天子长叹道:“朕虽贵为国君,却每日寝食难安,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的皇位能否长久,忧虑我的国家能否长治久安,还不如一个悠闲自在的流浪汉!”于是这人又去询问正在晒太阳的流浪汉是否满意自己的命运,流浪汉捧腹大笑:“你不是在开玩笑吗?我一天到晚肚子都填不饱,怎么可能满意自己的命运呢?”就这样,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被询问的人说到自己的命运竟无一不哀叹不已,满腹怨言。因此这个人终于醒悟了,再不抱怨生活。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情绪心理篇 突破自我:抱怨是转嫁责任的心灵愚昧(3)

        世界是美丽的,然而世界也是有缺陷的;生活是美丽的,可是生活同样是有缺陷的。因为美丽,才值得我们来这个世界上走一回;因为有缺陷,才需要我们去将其弥补。既然抱怨同样于事无补,那就尽量少抱怨或者不抱怨,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不要为抱怨找借口

        一位伟人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不管我们经历怎样的境遇,一味地抱怨不已,只会是于事无补,而且会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尽管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一个傍晚,过路的神看到一位年轻人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叹气,在他的身旁摆着一担柴火,明显是刚从山上砍的。

        “年轻人,你有什么困难吗?”神疑惑地问道。

        “唉,每天上山砍柴前,我都计划好要砍两担柴的,可是,每次不是斧子钝了,就是体力不支,因此我的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为这,我很沮丧,每天都过得很不开心。”

        “年轻人,很多事强求不来,一切顺其自然,就不会徒生那么多烦恼了。”说完后,神就消失了。

        一切顺其自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若是你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会从中受益很多。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时就知道永不抱怨的价值,那真的是一个明智而良好的开端。如果我们还没有修炼到这种境界,那么就记住:倘若事情没有做好,就不要为抱怨找借口。

        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正巧,一只猴子从树上扔下来一个椰子,击中了他的头。

        没有想到,他摸了摸被打中的头,然后捡起椰子,吃椰肉、喝椰汁,最后还用椰壳做了一个碗。

        试想,如果猴子扔下的那个椰子击中的是你的头,你会怎么做呢?咒骂?怨恨?或者教训猴子一顿?这些都无济于事,而且会使你的心情变得更糟。如果你能够像故事中的人一样,怀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那么你可能会感谢那只猴子,因为没有猴子的淘气,你虽没有头上的肿块,但也没有椰子。如果没有这些,你也许无法解决旅途中的无聊、寂寞和饥饿。

        没有人喜欢抱怨的人,因为抱怨的人根本不会有好的未来。青少年是人类的明天与希望,更应该跨越抱怨这堵石墙,积极思考,付诸行动,信心百倍地大干一场,相信没有抱怨的天空会更加美好。

        与抱怨说再见

        具有抱怨心理的人,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会成为他们抱怨的对象。生活中充满着不如意,有些人习惯了抱怨,抱怨生不逢时,抱怨命运不公,抱怨造化弄人,在抱怨中,对于存在的幸福熟视无睹,不懂珍惜,却单纯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总认为别人欠自己的:生活环境太差,休息时间太少,命运对你不公,等等,从这些人的嘴里根本听不到感恩,因为他们从来就只想着自己从别人处应该得到什么,而从不管自己应该付出些什么。

        除了抱怨之外,是不是该学着把看事情的角度稍稍修正,将自己从自己的躯壳抽离,站在另一个角落看看自己。佛家说,要懂得缩小自己,才能看见自己的缺点,看见他人的好,如果一味地抱怨,一味地攻击,除了制造口角之外,就只会令自己变得更加面目可憎而已。

        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立下了一个告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中没完没了的抱怨。

        抱怨有什么用呢?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一个差环境就会变成一个好环境。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周围的人就会对你好起来。客观条件不会以你的主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6796.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心理学专家给学生的心理...
  • 讨厌高大、帅气的男生
  • 成绩好也自卑的学生心理...
  • 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心
  • 青少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
  •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咨询...
  • 低估分数,高考状元严重...
  • 如何与自负刻薄的人相处
  • 对那无所事事的人很反感
  • 老师不理解带来的心理烦...
  • 热点心理咨询
  • 青少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
  • 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心
  • 成绩好也自卑的学生心理...
  •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咨询...
  • 心理学专家给学生的心理...
  • 讨厌高大、帅气的男生
  • 推荐心理咨询
  • 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的意义
  • 相关心理咨询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