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的心理与其说让人厌烦,不如说让人怜惜。因为攀比可能带来昙花一现的虚荣心满足后,更多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无能感,一声疲惫的叹息,一颗隐隐作痛的心。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于过去的事感到不快,或者是惋惜和悲伤,都是正常的。但是前提是想得开,放得下,丢得开,才可以从琐事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如果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与人作个比较,既没有这个必要,又扰乱自己的生活秩序。
攀比,是一件无须太在意的事情,我们更是没有必要在攀比面前感到没有面子而自卑,或是因攀比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很多事情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必常常挂在心上,与其样样攀比、踯躅不前,倒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攀比去吧!
狭隘的攀比让我们在痛苦中度日
从古至今,攀比一直阻碍着社会的前进步伐,而且攀比要吞掉大量的财产。古时候大臣们攀比家财,便会不惜一切手段积累财富,向下官们“搜刮”,而被“刮”者又向下一级“索取”,依此类推,最终受苦的都是平民百姓。君主失去民心,国家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乃至灭亡。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
攀比的现象缘于人们爱慕虚荣的本性。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受到敬仰。
汤恩小时候是移民,家里贫穷、拥挤,心里自然很渴望得到社会的接收。在小学他认识了一个很喜欢的朋友,医生家庭,非常富有,住着在汤恩看来就像天堂的明亮干净的别墅,而那个朋友也总是穿着得体整洁、彬彬有礼,得到这样的朋友汤恩心里非常自豪,也感觉好像是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小心翼翼地生怕失去。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情绪心理篇 寻找自我:攀比是焚毁人生的毒火(3)
作为朋友汤恩被邀请去朋友家吃饭,宽大的餐桌、雪白的桌布、牛排西餐、闪亮的刀叉让他惊叹,礼尚往来,他自然也要请朋友到自己家里吃饭,他非常忧愁,甚至恐慌,因为自己家里常年只吃一种菜,是一种肉汤炖的各种各样的菜的混合,叫“迈内斯梅恩”,黑黑的,一点儿也不好看。汤恩甚至逼自己的母亲去学习做西餐,要求母亲准备精美的餐具,多次要求都被坚决拒绝,他的妈妈说:“我不能因为请客就换掉餐具,我们的钱只能花在必要的地方,如果他因为这些就不和你做朋友,那么他就不是你的朋友!”请客那天,汤恩觉得自己最宝贵的友谊就要失去了,自己心里最值得肯定的承认就要没有了,甚至想象着朋友告诉同学自己家里是那么寒酸,那么可笑,进而所有人都嘲笑自己的情景。当他的妈妈拉着朋友的胳膊说“长得太瘦了,‘迈内斯梅恩’正适合你,要多吃点”时,汤恩觉得简直无地自容。但是他的朋友在试着吃了一碗“迈内斯梅恩”后,居然又要了一碗,说真好吃。
经过这次,两人的友谊当然继续,汤恩感受到了更多自信,原来自己的忧虑那么多余,母亲的自然坦荡也让他知道,自己拥有的并不是值得羞愧的。
从故事中可以看到,母亲的态度、主见和作为显然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家庭经济不宽裕,没必要为了面子浪费,用真实的家庭背景、自己传统的绝不做作的方式待客,在孩子担心会因为寒酸、怪异而被嘲笑的情况下,坚决地展现家庭本来面目和自己的处世方式,这既是自然的,也是自信的,她用行动告诉孩子,自己的家庭,没什么不好意思,更没有可羞愧的。
克服攀比的秘诀
攀比斗富古往今来皆存于人心,西晋巨富石崇斗富更是达到顶峰,以致惹来杀身之祸。如今攀比之风在学生中蔓延风盛,已是世人所共见。大学生先攀比买手表、买收录机;后攀比买名牌服装、运动鞋;再攀比买手机、买电脑。如果说大学生还能头脑清醒,那么在中学生身上出现的攀比之风,则让人更加忧虑。他们的攀比已经不仅仅限于什么名牌服装了,他们已经到了攀比谁家的车子更高档上来了。当我们遇到在金钱享受方面阔于自己的人时,就会潜意识地进行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就是“攀比”。比较之后,人们会有悬殊的心理落差,因此会产生低自我价值感和低自尊的挫折感,进而引发焦虑。如果是把焦虑压抑在心里,就会形成妒忌或者自卑、抑郁。
由于我们攀比视角的狭隘,所以我们没有人去攀比精神世界的充实,没有人去攀比心态,没有人去攀比博爱之心,没有人攀比对恩情的报答,没有人去攀比素质、修养、道德、独立的思考、生活的能力、快乐的指数。因为我们进入了狭隘的攀比误区。
所以作为青少年朋友,我们必须克服攀比的不良习惯,走出攀比的心理误区。
一、心底无私
攀比心理会导致心灵上的创伤,心底无私就是治愈攀比心理的一剂良药。在当今社会的各种诱惑面前,青少年学生头晕目眩,忘记做人的起码标准和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准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攀比斗富,不求进取,而求堕落。在他们身上缺少的是纯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缺少的是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改造,不能够自省、自警、自励,不能达到一种高尚人格的修养。
二、正确的比较方式
攀比心理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就是盲目攀比。在日常的生活中,青少年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对比,自己的吃喝穿用和他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较,自己的长相和别人比等,不一而足。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心里又何尝有这么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呢?面对众多普通人,我们的心灵就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可攀比的呢?
三、目标法
攀比扰乱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打乱了自己原有的目标。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目标一旦确立,如同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的行动的信念,去努力朝着目标奋进。
66/69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