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一个人丢在家里吗?”我终于恍然大悟,怪不得妈妈从早上起来就脸色苍白,不吃饭,她还说自己没有什么胃口,这一切都是因为 她生病了呀!我难过地说:“爸爸,你说的没错,妈妈确实病了。可是,我真的没有看出来。”
父亲说:“卡尔,你不能 只在口头上说爱妈妈,而是要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你要像妈妈爱你一样去爱她,从妈妈的眼神、说话的语气和一些行动中去感受 妈妈的需要,去爱她、帮助她。”
父亲的话让我想到,我生病时,妈妈整日整夜地照顾我;我有什么不高兴,我不说,妈 妈也会知道。但妈妈病了,我却不知道,我真是太自私了。我觉得很惭愧,跟父亲道歉。
父亲说:“懂得改过就是好孩子 ,现在你打算怎么做呢?”
“我不去旅行了。我在家陪妈妈、照顾她,陪她去看医生、吃药、打针,陪她说话解闷,等您 回来时,妈妈的病一定全好了。”我回答道。
“那我就把妈妈交给你了。”父亲说道。
就这样,通过日常生活中 的小事,父亲把爱的意义一点一滴地注入我的心中。
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的负担。它意味着要用心去感受到别人的 哪怕最细微的精神需要,而这种要用心去感受的能力,是不能言传的,只有通过父母的行动去教育孩子,这才是爱的教育的真正意义 。要引导孩子主动为他人做事,了解他人的需要。让他们去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邻居,尤其是周围的老人,主动打招呼,主动干 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言传不如身教。一位年轻的母亲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我身体不舒服,便 对女儿说我很累,要回去休息。可是路上看到有两个老人正非常吃力地抬缝纫机,我忍不住上去帮忙。回家后,腰都直不起来了,只 好让女儿帮忙揉揉。我从来没有对女儿说过要怎样对待年纪大的人,但女儿总是很有礼貌的对待老人,主动帮老人拿点东西。那天, 9岁的女儿居然会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很吃惊,我从来没有刻意教给她这句话,但同时也感到很兴 奋,这也许是自己潜移默化的结果吧。
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都会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会同情别人的心。华盛顿大学的 斯托特兰德博士通过研究发现,鼓励孩子去想象别人的感受或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有效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
(1) 转换角色为对方感觉
当兄弟姐妹之间、孩子与朋友之间、甚至你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要求相关的人停下来想一下,如 果转换角色的话,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要求每个人假设是对方来谈谈这个问题,这可以用于任何情况之下来帮助孩子理解相关 人士的观点。
(2)设身处地
12岁的欣欣总是弄不明白自己忘记告诉妈妈她在哪儿,妈妈会多么着急。直到有一 天,妈妈跟她说:“假设你是我,为我设身处地想一下,我不知道你在哪里,天黑了,我会说什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欣欣想了想,真的从妈妈的角度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想想,会说什么和有怎样的感觉。于是,她马上跟妈妈道歉,并保证以后再晚回家 ,一定给妈妈打电话。她以前没有这样做,是因为从未考虑到妈妈的感受。
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让你的孩子为你设身处 地,从你的角度想象一下身临其境会是怎么回事。
(3)想象别人的感觉
帮助孩子识别别人的感情就是要求她能 够想象别人对某个特定情况的感情。帮孩子移入他的受害人的感情。给做事不客气的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是帮助他明白他的行为对别人 有什么影响。假如孩子收到长辈寄来的生日礼物,而回复了一张感谢的卡片时,你可以引导孩子,让他想一下,当长辈收到这封小小 的感谢卡片时会是怎样的感觉,让他假扮一下长辈,让他读读卡片上的话,让他也来感觉一下。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把握住别人的需 要与感情。
第一部分爱让你的孩子充满爱心(5)
孩子缺乏爱心怎么办
当我们的孩子缺乏爱心的时候,并不是世 界末日的来临,其实有好多方法可以帮助你让孩子重建爱的宫殿。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缺乏爱心,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 一味地指责孩子,或者怨天尤人。那样做不但与事无补,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你应该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再想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孩子找回那丢失了的爱心。下面的一些方法,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1.要教育孩子有 爱心,你必须让孩子看看什么是爱心。教育孩子有爱心的最佳时刻一般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随时会发生。充分利用那些时刻来帮 助孩子懂得“与别人同感”能产生的力量。
2.要扩大你孩子的感情智力。可以经常问:“你怎么感觉呢?”孩子们一定要 能够识别自身不同的感情状态,然后才能对别人的感情敏感。
3.了解你的孩子看些什么和听些什么。别让他们受到残酷的 、令人堕落的、降低敏感的形象的侵蚀。这些形象会腐蚀他的爱心与同情心的发展。
4.如果孩子们知道了爱心重要的原因 以及影响别人的情况,他们就会更加富有爱心与同情心。因此,要及早告诉孩子一颗关爱他人的心能对别人产生正面的影响。
5.如果你要孩子为别人着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要求孩子必须为别人着想,而且做为一项考核他是否进步的标准。
6.强化父母本身关爱他人的行为,因此孩子就能看见你对别人的“痛苦和需要”表现出来的关心。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当 你对别人的关心而采取行动时,孩子也会记住你的行为,并会逐渐模仿。
7.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学校和家庭里, 为孩子提供体会不同视角和观点的机会,比如,参观老人院、无家可归者收容所等场所。孩子体会不同视角的机会越多,就越能对那 些需要的人们表示同情,并付出自己的关爱。
8.监督孩子们对媒体的选择——电视、音乐、电子游戏、以及互联网——而 10/51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