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凶灵”中贞子的白眼烂手、聊斋中“画皮”的青面獠牙、伊拉克战争中残酷的战争场景……,这都是人们熟知的令人恐惧的画面。你在它们面前流露出的“恐惧”也许再自然不过了,因为恐惧是人的本能反应。它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应对自然界中不可知、不可控事物的一种方式。可是,日常生活中的有些再普通不过的行为、事物却让某些朋友常常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其恐惧的程度不亚于前。用时髦话说,也算是另类了。把这些奇奇怪怪的“另类恐惧”告诉你,你信吗?比如看到可爱的宠物小狗非躲开不可、没有恐高症但坚决不肯坐飞机、不敢碰黄铜色的把手等等。
对于这些日常行为、事物的恐惧,虽然都是个体行为,却也影响了周围同伴的生活,不但困扰自己,而且妨碍别人。那么这篇小文的目的就在——让你了解“另类恐惧”并不可怕,让“另类恐惧”不再“另类”。
“华航空难”是他不坐飞机的原因吗?
某行政机关的一位领导,公务繁忙,但去外地开会、考察不论多远从不坐飞机。遇到紧急外出或出国,也要再三选择航空公司名称、航班号、起降时刻。而且坐上飞机后,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一下飞机,长长舒一口气,立刻恢复了谈笑自若、亲切随和的样子。在平时此公绝口不谈坐飞机,周围的同事说他怕遇上“华航空难”做不成“官”,他说:“谈不上害怕什么‘空难’不‘空难’、做不做‘官’。别说坐在飞机,就是说话提到飞机就浑身发凉,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这位领导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讲完了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不坐飞机,少提飞机,可以避免这样的恐惧感受出现。这是他应对和消除恐惧的做法。可是终究消除不掉恐惧的感受。只有找出真正的原因,才是治“恐”之道。
在机关工作,常常要注意思维的严谨,工作中理性化程度高,想象力发挥的空间小。而“飞机”在心理学意义上恰恰象征着生命体本身具有的“自由、幻想”的需求。他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不能脱离实际、要遵守秩序规则,所以,他每次回避坐飞机,实际上就是暗示自己千万别不脚踏实地工作,压抑他内心对“洒脱、自由自在”情感的冲动。也就是说,他对自己内心非理性的一面的恐惧,反映在现实生活对飞机的恐惧。
其实,在工作之余,从事一些能使自己流露真情实感的活动,使自己内心“洒脱”的冲动得到释放。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有利的,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是这个道理。
“宠物热”最坚决的反对者
《卡拉是条狗》这部电影陈先生是无论如何不会去看的。别说是条电影里的狗,就连社区里许多可爱的小宠物就够让他整天提心吊胆的了。他怕这些。因为这已经让他提前了上班时间、推迟了回家时间,减少了散步时间。但还是免不了与出来遛遛的小狗们“狭路相逢”,那只好远远的避开。也有避之不及的时候,自然是惊出一身冷汗了。其实,他也很苦恼,遭同事笑话不说,连女朋友也因之而去。
他为什么怕狗呢?让我们不妨猜一猜。最简单的原因,曾经让狗咬过,他坚决地否认了。还是听听他是怎样说,“在上大学时,同宿舍的同学捡回一只小狗,大伙说把它养起来。我心里不愿意,总感到别扭。可是大伙都喜欢,我也勉强答应了。结果,有一天下课回来,我发现小狗在我的床上撒了泡尿。我一气之下,将小狗撵了出去,把自己的被褥全扔了,换上了新的,又把床周围都擦洗了。晚上睡下,总觉得还是有狗的气味。过了好多天,仍让我隐隐作呕。从此,我开始害怕狗、猫、小兔子,一看见它们,就想到那难闻的气味。”
既然跟气味有关,就让他就气味进行联想,他不好意思的说,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尿过一回裤子。小朋友们围着他,说他是尿裤大王,浑身都是尿骚味。也许这时他怕宠物的答案就明了了。这个负面的评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没有机会得到消除,以至于转移到外在的宠物身上,成为他恐惧的根源。孩提时代,把别人的消极评价当真是常有的事情,作为成年人如果再把儿时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当真,还把宠物拿来做替自己“消灾灭祸”的借口,是不是有些滑稽?如果能他领悟到这点后,也许还赶得上看正在上演的《卡拉是条狗》。
都是铜把手若得祸
某单位更换了办公家具,大伙都喜气洋洋,唯独老张愁眉不展,几乎不碰他的新办公桌。不久,大伙都知道了个中原由:老张害怕摸抽屉上黄铜色的把手而且凡是黄铜色的东西都不去碰。现在他的新办公桌的抽屉把手就是黄铜色的。除此之外,还有老张讲述的一桩往事。
老张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做财务工作的,当时没有保险柜,一些重要的票据和现金都锁在单位柜子里,锁子是黄铜色的。有天早上,他一进办公室,发现柜子敞开,满地都帐目和票据。单位立即向派出所报了案。结果,他也成了被调查的对象之一,还按了指纹与黄铜锁上的指纹对照。对照后,就证明与他无关。可是,从那时起,对黄铜色的惧怕却挥之不去了。
同事们帮老张换掉了新办公桌的铜把手,老张平静了许多。也许看起来老张的恐惧消除了。但是“铜把手”事件让我们找到了老张恐惧根源的一条线索。在失窃案中,老张的紧张、焦虑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一直积攒到了今天。老张恐惧“铜把手”,实际上是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被唤起。因为在老张的内心将“铜把手”与紧张、焦虑画上了等号。“铜把手”成为了紧张、焦虑的代名词。
老张要想释放积攒的紧张、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回到“此时此地”,不断提醒自己,“几十年前的案子,早就破了,现在你还着急个什么劲儿?总不能老跟铜把手较劲吧。”
铃声在他的耳边并不悦耳
小孙的恐惧也够特别的——害怕呼机、手机的铃声(电话铃声、上下课铃声他不怕)。也许你会替他可惜,错过了欣赏音乐的机会,现在从网上可以下载好多优美的铃声。但是,你替他分担不了这种让他心惊肉跳的恐惧。
“呼机、手机”在心理象征上的意义是“来自内心世界的提示”。如果在想象中或梦中出现“呼机、手机”,那么它们屏幕上出现的信息往往是你内心世界给你的忠告和提醒。而在现实生活中,恐惧呼机、手机铃声,同样是心理现象的外在反映。也就是说,小孙所恐惧的是他不敢面对来自内心世界的忠告和提醒。
来自内心的提示,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坏消息。就如同现实中的手机、呼机也可能给你带来或好或坏的消息。但无论消息是好是坏,无疑都是使你进步或成长的契机。小孙承认他是恐惧“坏消息”。因为现实中的“呼机、手机”在最重要(他自认为)的时刻的确给他带来的是“坏消息”,于是便“恨屋及乌”了。如果想要“爱屋及乌”,就要回到接听“坏消息”的那一刻,“勇敢地去面对”。那样,铃声就会在耳畔逐渐变得悦耳动听起来。
上面5种“另类恐惧”仅是九牛之一毛。它是个大家族,种类繁多。还有空旷恐惧、饮水恐惧、生病恐惧等等。但他们“血统”却很一致,都拿着“恐惧”当“盾牌”。终归是缺乏现实感的表现,或回避或不敢正视。如何放下“盾牌”,走出“另类”,除了需要周围人的关爱,更需要那份“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