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刚听过一个讲座,谈及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理论。
A是环境或刺激,B是认知,C是反应。这个理论强调是认知B决定反应C,而不是刺激A决定反应C。
把这个理论应用于心理诊断或评估,就是:
咨询师有一个特定的设置A(即刺激,不一定是有意的安排),又观察到了求助者对该设置A(刺激)的反应C,由此而推测出求助者的认知过程或认知模型B。
补上缺的一篇。。。。。
享受大师的礼物:八、让病人对治疗师真正有意义起来(8.4)
--------------------------------------------------------------------------------
如果我觉得在治疗中犯了一个错误,我相信最好是直接承认这个错误。一次,一个病人给我描述了一个梦:
“我在我上过的小学里和一个小女孩说话。她刚跑出教室,正在哭。我说‘你必须记住有许多人爱你,最好不要离开他们中的任何—个’。”
我提示说她可能既是小女孩又是说话者,这个梦恰好体现了我们上次治疗一直讨论的东西。她回答说:“当然了。”
她的反应让我觉得很不安:她像她通常的反应那样并不承认我的话有所帮助,于是我坚持去分析她的反应——“当然了”。之后,我再回想这次让人不太满意的治疗时,意识到我们之间问题绝大多数来源于我顽固地坚持要解读“当然了”,以便使我对这个梦的洞见得到充分承认。
在下一次治疗开始的时候,我重新谈到了这个话题,我承认我做出了不成熟的行为,然后我们继续进行讨论,而这次治疗成为最有收获的一次。她讲了几个十分重要的、一直被她隐瞒的秘密。治疗师的坦白引起了病人的坦白。
在参加心理咨询的技能培训时,不少学生发现自己不会说话,也不敢随便说话了,有点“邯郸学步”的味道。这是一个正常的学习过程,需要经过的一个阶段。
在这里想探究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其中之一是无形中移植了一个潜在观念(暗含的逻辑前提):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是不能说错话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一个好的咨询师并非在咨询中不犯错误,而是他有察觉错误的能力,并有能力将错误转化为咨询的动力。
因为,任何错误只要不使咨询关系终止,都能为咨询提供必要的,有时是极宝贵的信息。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就是一例。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六、利用此时此地——增强敏感度(16.2)
--------------------------------------------------------------------------------
有一次我的纱门的门闩坏了,使得门没有办法完全闭合。我的病人以不同的方式对此进行反应。一个病人每次都会花很长时间试图把它关好但没有成功,然后就会向我道歉,好像是她把门闩弄坏的。一些人根本就忽略了这一点,还有一些人每次都向我指出这个问题并建议我赶紧把它修好。也有一些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拖了这么长时间也不去修。
就是最为常见的纸巾盒,也可以成为丰富的信息来源,一次,一个病人向我道歉,因为她在拿出一条纸巾的时候轻微挪动了纸巾盒的位置。还有一个病人拒绝使用最后一条纸巾。还有一个病人不肯从我手中接受纸巾,她说可以自己去拿。有一次我忘了换掉空的纸巾盒,一个病人连续数周都在调侃这件事(“你这次终于没忘。”或者“一个新的盒子!你一定觉得今天会是一次让人感到沉重的治疗吧!”)。另一位病人则给我带来两盒纸巾作为礼物。
我的大多数病人读过我写的书,他们对我作品的评论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一些人因为我的作品很多而觉得很敬畏。一些人表示他们担心在我眼中他们没有什么意思(与我作品中的人物相比)。一个病人告诉我他在书店读了我某本书的片断,不过他并不打算买,因为他“已经在治疗室里有所贡献了”。另一些病人根据经济学的稀缺原则,表示讨厌我写的书,因为那里面描述的我和其他病人的亲密关系意味着我只有很少的爱留给他们。
除了对办公室环境的种种反应之外,治疗师还可以从其他一些常见的参照点上获得信息(例如,治疗的开始和结束,交费等等)。当然最为精巧复杂的工具,也是心理治疗中的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指Antonio
Stradivari或其家族所制的小提琴,最为名贵的小提琴之一),就是治疗师自己。之后我会谈到如何使用和照顾这件“工具”。
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罗夏墨渍图”的替代品:
1、坏了的纱门门闩
2、最为常见的纸巾盒
3、咨询师的作品
4、其他一些常见的参照点,例如,治疗的开始和结束,交费等等
5、最为精巧复杂的工具——治疗师自己
说到纸巾盒,我自己也遇到过一件满有意思的事情。
纸巾盒当然是咨询室的基本配置,因为我的咨询室过于简陋,这个纸巾盒未免显得触目。
我的一个求助者用稍稍调侃的语调问我:“这个是为我流眼泪准备的吗?”我说,“是。”她起誓一般地说:“我永远都不会在你面前流眼泪。你下次最好不要把这东西放在这儿。”我笑说,“不用下次,这次就可以。”于是我把纸巾放到窗台上去。
但此前她抽取了一张,放在手里摆弄,揉搓,最后把它绞成了碎沫。这个细节当然也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七、寻找此时此地事件(17.1)
--------------------------------------------------------------------------------
当病人谈到与另一个人的不愉快交往时,治疗师应该如何反应?通常治疗师会深入探察交往的情境,并试图帮助病人理解他(她)在交往中的角色,寻找可能的其他行为选择,探询无意识的动机,猜测另一个人的动机,寻找相似的模式(即病人在过去所创造出来的相似情境)等。这种策略虽然经受了时间考验一直被使用,却有着一些局限:整个工作倾向于过度理性化,而且整个工作通常建立在病人所提供的不准确信息基础之上。
此时此地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工作方式。常见的策略是找到病人生活中的非适应交往在此时此地的对应。如果能够找到的话,整个工作就会更加准确和及时。下面举几个例子:
一个咨询师难于使求助者在人际关系上有所改善,是因为:
1、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在咨询中只能听到“公”的理,或只能听到“婆”的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但你没有机会“兼听”。
2、当我们“讲理”的时候,我们的“讲”与求助者的“感受”是分离的,特别是当他叙述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时。因此,通常的结果是,他会同意你的“理”,但他不会改善他的人际关系。因为改变是浅层次的。
所以大师说:
此时此地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工作方式。
常见的策略是找到病人生活中的非适应交往在此时此地的对应。
等着看一些精彩的案例吧。:)
享受大师的礼物:十七、寻找此时此地事件(17.2)
--------------------------------------------------------------------------------
基思(Keith)和永远的抱怨。
基思是我的一个长程病人,也是一个执业治疗师。他在治疗中提到了他和自己已经成年的儿子之间的一次冲突。他的儿子第一次宣称要负责安排整个家庭一年一度的钓龟和野营之旅。虽然基思为儿子的成长感到高兴,并且因为卸下了担子而感到轻松,但是他并不能完全放弃控制。当他强力坚持更改儿子的计划——在一个略早的日期开始旅行并且换一个野营地点的时候,他的儿子当场爆发了,大喊父亲过分干涉和控制。基思对此十分恐慌,并且确信他永远丧失了儿子对他的爱和尊重。
我在这种情境下能做些什么呢?一个长程的任务是探索为什么基思没有办法放弃控制,这一点我们以后还会谈到。但是眼前的任务是提供一些支持并且协助基思重新建立平衡。我决定帮助基思重新看待整个事件,帮助他理解这次冲突只是长期与儿子亲密交往中的一次短期事件。不过我认为细致地、无休止地分析这次事件并不足够,并且我也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儿子,只能猜想他儿子的实际感受。最好的方法是找到这个未解决事件在此时此地的对应,并且对此进行工作。
但是什么样的“此时此地”可以对应这个事件呢?这是需要敏感度的时候。正好我最近曾经转诊给基思一个病人,结果在几次治疗之后,这个病人放弃了。基思因为失去这个病人而感到强大的焦虑,并且在上次治疗“坦白”这个事件之前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基思相信我会非常严厉地评判他,我不会原谅他这一次的失败,我再也不会把病人转诊给他了。注意这两个事件具有象征性的相似之处。每一次基思都认为一个单一的行为会永远损毁他在他所重视的人眼中的形象。
我选择提出这个此时此地事件,因为它即时而准确。在这个事件中,我是基思焦虑的对象,我能够了解自己的感受,而不受限于他对儿子感受的猜测。我告诉他他完全误会了我,我毫不怀疑他的敏感和热情,我相信他可以做很好的临床工作。因为一件事情就忽略我和他的长期交往经历是不可想像的。而且我说以后我还会给他转诊病人。在最后的分析中,我明确感到这个此时此地的治疗工作要比分析“那时那地”他和儿子之间的危机要强有力得多。即使基思完全遗忘了我们对他和儿子这次危机的任何理性分析,他也还会记得我们对这个此时此地事件的分析。
有经验的咨询师都知道,咨询目标是一个系统,至少是一个系列。
教材把咨询目标简单地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但是,对于此次咨询的目标(“此时此地”我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如何与求助者一起工作)的识别与把握,其实更为重要,也最能体现咨询师的功力。
在这个案例里,作者呈现了一种方法:
寻找一个过去的问题(求助者未解决的心理事件)在此时此地(直接与咨询师本人相关)的对应,并且对此进行工作。
因为过去事件与此时此地事件象征性的一致,所以,你如果学会处理了“此时此地你和我”之间的问题,你也就知道如何处理“彼时彼地你和他”之间的问题。
由于“我是基思焦虑的对象,我能够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我更容易帮助他。
顺便说一下,在咨询失败的原因当中,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把应当明天处理的问题拿到今天来处理。咨询师走得太快,而求助者跟不上,于是咨询被终止。&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