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咨询
强迫症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神经症
图
心理治疗
心理学
心理学家
爱情婚姻
精神分析
心语专栏
心理医生
咨询流程
咨询范围
咨费表
系统治疗
治疗反馈
心语心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精神病
|
心理影视
|
艺术治疗
|
精神障碍
|
成瘾行为
|
催眠治疗
|
身心症
|
精神疾病
|
情绪管理
|
心理疾病
|
家庭治疗
|
专题
当前位置:
心理治疗首页
>>
心理治疗
>>
医学心理学(上) (3)
心理邮箱362890071@qq.com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www.xlzxs.net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其他疾病分开。很多住院病人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反应。例如某医院83例内科住院病人,63%有主观焦虑,42%有焦虑症状,36%有孤独感,31%有不同程度的绝望感,23%有情绪忧郁,有的甚至有自杀观念。可见患躯体疾病的病人出现心理障碍是相当普遍的。
第三类疾病:致病因素大都是物理、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躯体各部分器官,病理改变是明显的局部器官或组织损伤,患病后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进程,有的还产生明显的心理障碍。
这类疾病占临床各科中一小部分,如突然的外伤、骨折、烧伤、中毒等,作为致病因素来说,心理因素是没有参与的。但是,由于病人的个性特征和对疾病的主观评价所造成的心理紧张状态,或称继发性心理病因却影响着疾病的进程。这种继发的心理刺激可影响原来疾病的愈合过程。例如:一例因车祸引起胫骨骨折的病人,因对外伤及其后果全无心理上的准备,一旦面临下述困难处境,如:住院费问题、残废问题、工作前途问题,便产生十分复杂的心理状态,诸如焦虑、急躁、苦闷等消极情绪就会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延缓其愈合过程。又如大型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状态如何,常常影响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术后反应是否严重以及术后的愈合过程。术前有轻度焦虑者,反映了病人心理适应功能正常,手术效果较好;如焦虑严重,反映病人心理高度紧张,手术效果较差;有些病人并无焦虑主诉,却有心悸、出汗等症状,这是强充好汉以压抑内心恐惧的表现,会影响术后的心理适应,效果不好。还有些病人盲目乐观,对手术的危险性、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及康复的艰巨性均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发生这类情况,常引起严重的心身反应。手术前后病人消极的或负性的心理活动常常影响病人整个身体的机能状态,成为手术不能顺利进行,出现并发症或推迟创口愈合和延缓机体康复的主要继发性病因。
二、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各器官生理、
生化功能的影响
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神经冲动,经周围神经和脊髓的感觉束到达脑干时,一部分神经冲动经特殊传导通路至丘脑再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引起认知和情绪活动的其他皮层区;另一部分经网状结构非特殊传导通路,一方面与脑干、脊髓其他神经元横向广泛联系,另一方面经下丘脑、边缘系统到达相应的大脑皮层区。这样,外界刺激作用于人体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本身和由该系统所支配的躯体各系统、各器官广泛的生理反应以及相应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分泌等生物化学反应。到达大脑皮层的一部分神经冲动被个体意识到后,便引起复杂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常以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现出来,如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即情绪)。由此可见外界刺激可同时引起机体的心理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心理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在学术上引起争论的问题。现在可以肯定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前者是后者之因,或后者之果),但不一定全部都是因果关系。一个有机体为了对外界刺激的瞬息变化保持动态的平衡,其内部的生理、生化活动必须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大部分未被个体意识到故不引起心理反应。当外界刺激到达一定程度,传入的神经冲动不仅引起机体较强的生理、生化反应,而且同时被意识到,转为心理反应和情绪体验。心理反应的程度受机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评价、应对经验和能力以及个性特点所制约。这些心理反应反过来又调节着机体生理、生化反应的强弱。心理反应的程度往往可以情绪的体验和表现来标志。
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反应称为紧张状态或应激(stress)。过去对应激的研究,只注意了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对应激的心理方面没有进行多少探讨。因此,要强调对心理应激的研究。心理应激包括两个概念:一是指外界社会、文化因素所带来的令人烦恼不安的信息(如工作或学习上的失败和挫折、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生活中的意外变故和打击)能引起心理上的一般反应,称为应激事件(应激原);另一是指遭遇到单个或多个应激事件后所产生的偏离平时反应的状态,称应激状态。所以心理应激不仅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如何通过机体的不同特点产生互相不相同的应激反应,而且还研究这类心理应激反应所表现的焦急、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或“负性”情绪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的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机体如长期地或反复地处于消极情绪状态,可使躯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统发生功能紊乱。表现在循环系统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失常、心悸、颜面潮红或苍白、发冷发热、晕厥等;在消化系统为厌食或贪食、恶心、呕吐、腹胀、肠鸣、腹泻或便秘等;在呼吸系统为胸闷、气短、咳嗽、哮喘等;在泌尿系统为尿频、尿急、多尿或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在皮肤系统为皮炎、皮疹、搔痒、脱发、白发、斑秃、多汗、局部浮肿等;在内分泌系统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肥胖症、糖尿病等;在生殖系统为性机能亢进或减退、阳萎、早泄、阴冷、经前紧张症、月经不调等。同时还呈现相应的生化变化,如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等的变化。
三、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从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中得知: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它是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的形式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而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对人对事经常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和习惯的行为方式。这种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是最能说明他本人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由于个性心理特征存在许多差异,就产生了将人格(即个性)分型的概念。如荣格(C.C.Jung)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类。在医学上,常用人格异常或人格变态这样的术语来标志其个性心理特征已超出常态分布的范围。在许多精神病中可以看到不少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其独特之处,不能不使人考虑在发病前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就与正常人的不一样。例如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前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分裂样人格(schizoid personality)。虽然具有分裂样人格的人并不定非患精神分裂症不可,但在心理应激下,具有分裂样人格的人确比没有分裂样人格者易患精神分裂症。除精神病外,在临床各科的心身疾病中,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也体现在病人的气质和性格特征上。当生活中应激事件造成过强的、过久的心理应激时,为什么有的人患冠心病、有的人会患消化性溃疡,有的人则患支气管哮喘?有研究表明:这是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个体对不同就激原(stressor)产生各异的相对固定的生理、心理反应形式。这种固定化了的、反复出现的心理反应形式,实际上就是他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美国M.Friedman(1950)在研究心血管病人的心身反应时,发现对那些反复出现的紧张刺激,有些人形成一套特定的反应模式:一类病人表现为雄心勃勃,做事认真,争强好胜,易激动,缺乏耐心,常感时间紧迫,醉心于工作,力争尽善尽美,行动匆忙等性格或行为特征,称之为“A型行为类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或A型人。另一类病人的性格相反,表现为悠闲自得,不好争强,从容不迫,生活工作有节奏,不计较事业上有无成就,称之为“B型行为类型”或B型人。研究发现:A型人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水平高于B型人组,患冠心病的比率和心肌梗塞复发率明显高于B型人组。由于这种分型方法不够精确或规范化,关于A型行为与冠心病之间的联系还存在争论。
同样,病人不同的气质、性格特点也影响着疾病的康复过程。例如一个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的病人,急性期过后遗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为了能早日坐起、下地行走和自己独立料理日常生活,需要对他进行一系列逐步加强的锻炼。瘫痪肢体机能康复的速度和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病人对疾病所采取的态度,如是否有信心,能否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并有坚持不懈的意志, 循医嘱,在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地锻炼。如何使病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在各类疾病的康复中起促进作用,是医学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研究如何通过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认知、
支配或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
防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伴有生理机能的变化,而且还能调节后者使之受控于自己的意识。人在愤怒时,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出现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面部发白等现象。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会使其植物性神经系统(即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所支配的脏器的机能不至于受到损害。如果有意识地去控制消极的情绪,采用调节呼吸的办法(如使呼吸由原来每分钟10-20次减慢至4-6次),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躯体某些器官,想象这些器官处于放松的状态,通过学习和训练,就能进一步使躯体内的某些生理机能按自己的意志去活动,焦虑紧张的负性情绪则往往随着想象中全身各部分的放松而逐渐消失。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和想象力于自身某器官的活动,使脑内不出现其他任何的思想活动(即排除一切杂念);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脑力活动。然而,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一种静默状态,主观的体验只是局限的字、词(如“松”)或单调的视、听形象而无起伏的情绪。反复地练习或锻炼就会愈来愈自然地、习惯地控制全身各部分、各器官的活动。这种用精神控制躯体生理活动的方法,在祖国医学中是很受重视的。作为一种祛病、强身、养生、益寿的方法加以运用。例如“气功”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气功是采用一定的姿势和调节呼吸等辅助方法来使一个人的整个机体进入一种宁神入静的状态,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能促使机体内各部分的生理机能得到最佳的调整。国外也有类似气功的方法,例如瑜珈、禅宗、静默、渐进性放松和生物反馈等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以没有意识到任何心理活动,即没有什么主观情绪体验的“心理状态”来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如果代之以积极的认知活动,集中注意力想象或思考一些能引起高度兴趣的事情,并伴以视、听感官刺激(影象、图画、音乐)引起轻松、愉快的情绪,是否也可能更好地促使全身各部分的生理机能得到最佳的调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校对时间:00-09-18 16:32:2220 Mar 2001 21:17:05 +0800 陈卫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在医学领域,医学心理学随着医学本身的发展也进一步专门化。西方文献和医学心理学书籍出现了很多专门术语,诸如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健康心理、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等。在以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命名的书籍中,其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基本一致,但各有侧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医学心理学本身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为大家所接受,因此学者皆根据各自的见解和经验阐述医学心理学的内容;二是学者的专业训练不同,研究重点和工作范围不一样。心理学出身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医学出身的精神病学工作者以及未曾受过上述两种专业训练而又从事医学临床诊断、治疗和心理卫生工作的其他人员,在阐述疾病和健康的问题时,其着眼点都各有侧重。在他们的著作中,章节标题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国外的有关著作和他们的学说后,对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三者的关系作了如下叙述:
第一、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和解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它从总体上阐述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的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薄
腾讯微薄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搜狐微博
天涯社区
猫扑推客
MSN
和讯
网易微博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Myspace
谷歌
复制网址
更多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xlzxs.net/xinlizhiliao/xinlijibing_3080.html
[
1
] [
2
]
[3]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心理辅导电话02784530206 心理咨询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
【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
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1:00
心理咨询电话:02784530206
最新心理治疗
DSM-4诊断与统计手册:...
医学心理学(上)
心理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心...
情志病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
修炼当下的力量
非理性信念不合理想法的...
心理医生是高危人群
心理医生的工作内容
对子女婚恋不满意引发的...
心理问题到心理障碍再到...
热点心理治疗
推荐心理治疗
心理异常分类
怎样区别抑郁症与精神分...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与...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精神...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与...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精神...
相关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