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的心理治疗方法相比,作为心理治疗第三个里程碑的咨客中心疗法有以下几点不
同:(1)它打破了以前疾病诊断的界限。不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对象不分神经症
病人和正常人甚至精神病人,因而不叫他们为病人而称之为咨客。
(2)只注重治疗环境和气氛不注重治疗技巧。罗杰斯说,心理分析法的“钻心”技术无用,
行为矫正法过分“机械”而失去人性。他批评以前的心理施治者把自己的判断和价值观强加给
病人,叫他们无条件接受,阻碍了病人发挥自己的潜力。
(3)轻视专家的作用。批评心理分析中,父母—子女式的医患关系和行为疗法中的师—
生关系,主张施治者不应以医生、专家的身份而应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以平等态度对待咨
客,不给予具体指导和分析,只引导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
患者(当事人)中心疗法。这是人本主义流派中一个代表性的心理治疗,治疗者把病人作
为一个有自尊心的主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病人,故用咨客一词。在进行治疗时,治
疗者让咨客畅所欲言,但不需要什么自由联想。治疗中的关键是治疗者处于中间的媒介,帮
助咨客发泄他的感受,治疗者耐心地倾听。为达这一目的,当交谈时治疗者不断用反响来激
发咨客的情绪,一再重复咨客在交谈中所表现的最基本的情感。治疗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
加在咨客身上,而是帮助他弄清问题,增加自我了解和适应能力,发展其成长潜力,从而获
----------------------- 页面 51-----------------------
得治愈。罗杰斯认为,治疗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治疗者应成为“真诚的或自我和谐的人”,
这就是说他不仅是从专业的角度去发挥作用和进行操作,而且在与咨客的关系中也是坦率和
诚实的。因为任何人不愿向不真诚的人暴露自己的。
罗杰斯所提倡的患者中心疗法打破了医学传统的诊断界限,不论是精神病人、神经症病
人,或正常人都可参加,而治疗让不懂心理治疗的人主持。因之,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缺点是
可想而知的。
阳性强化法
观摩示范学习疗法的理论根据则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有复杂的
文化背景(指社会条件),所以人的行为是极为复杂的。这种复杂行为不可能通过经典条件反
射及操作条件作用来简单地加以控制或改变,而要通过观摩示范式学习,通过模仿来获得。
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就是这种疗法的具体例子,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但要记住:观摩示范学习必须要有以下条件相配合:
首先,必须引起观摩者的注意,才能使其接受有关的外界刺激加以学习。
第二、要将观摩的行为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一定的情境中加以模仿。
第三、要具有言语和动作能力,才能模仿一定的行为。模仿是通过语言作中介(说和教)
按一定程序把相应的动作再现出来。
第四、要有适当的动机,才会促进学习的效率。
第五、当然仍应在动作正确之后加以强化。
此外,班杜拉还指出:观摩模仿要逐步进行,不能过快过急。还指出多方面观摩比单方
面观摩效果更好,更能产生效果。示范者和观摩者最好要有些相似之处,例如有才能的女教
师和成绩优秀的女生对其他女生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其相似之处即都是女性。
聚焦:电痉挛疗法
电痉挛疗法是让电流通过大脑引起癫痫样抽搐发作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1937年问世以
后,广泛用于临床,是治疗精神病的一种主要手段。50年代以后,由于精神药物广泛应用,
电痉挛疗法的应用已大为减少,但因其对某些严重的,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的精神症状,疗效
显著,奏效迅速,所以被临床应用,是一种不应缺少的,有时甚至是挽救生命的措施。主要
适应症是:①抑郁症。严重抑郁症是首选的适应症,对焦虑、自杀观念和木僵状态尤有疗效。
②躁狂症。特别是高度兴奋、抗精神病药疗效不佳者。③精神分裂症。能迅速有效地缓解
木僵,也能控制兴奋。④其他功能性精神病的兴奋状态、抑郁状态和木僵状态。⑤癫痫性朦
胧状态,一次电痉挛治疗常可终止发作。禁忌症是颅内占位性病变、严重高血压、新近的心
肌梗塞、骨关节畸形、骨折、青光眼和妊娠。病人可以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操作时把电痉
挛治疗机的电极置于病人的两侧颞部或顶颞部,按规定的电压和通电时间进行操作,以引起
强直-阵挛形式的典型的癫痫样抽搐发作。1 次发作1分钟左右。一通电,病人立即意识丧
失,没有任何感觉或痛苦。发作过后常有一段时间的睡眠,醒后对发作过程一无所知。通常
6~12次为一疗程,每日1次,待症状有所缓解后可以每2日或3日1次。这种治疗的效
果是肯定的,但是并不巩固。治疗结束后,便应开始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电痉挛治
疗常见的副作用是:①治疗后短时的头痛、恶心。②个别病人可出现意识模糊,1周左右自
行恢复。③骨折和脱位很少见,其中多为中段胸椎压缩性骨折。④因为电痉挛治疗而死亡
----------------------- 页面 52-----------------------
第五节主要心理流派
的病例非常少见。60年代初以后,出现了无抽搐电痉挛新技术,治疗前应用静脉麻醉和肌
肉松弛药,然后进行常规的电痉挛操作。这样,在脑内有电流刺激引起的癫痫样放电,但
不产生全身的肌肉抽搐,疗效与常规操作者无异。这种方法不会造成骨关节损伤,因而可
以避免这方面的治疗禁忌症,也不造成心血管的额外负担。
第五节主要心理流派
第第五五节节主主要要心心理理流流派派
行为主义学
行为主义(behaviorism),或称行为论和行为学派,系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ohnB.Watson,1878—1958)在1913年所创立。按行为主义的主张,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
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
之主题。华森氏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用内省法所得到的意识经验,更非客观资料。因此,行为主义者批评
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二者,均不配称为科学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主张,最重要者有以下四点:
(1)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者,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2)构成行为基
础者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
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4)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
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像此种纯粹以“客观的客观”为标准的
行为主义取向,被人称为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behaviorism)。
行为主义发展到三十年代后,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了批评。同时又因其他学派理
论的影响,有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
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行为主义中持有此种理论取向者,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new—behavioyism)。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我们可以从下述两点对行为主义做公正的评论:其一,为使心
理学符合科学的标准,行为主义者刻意将之限定为外显行为,将传统心理学中一切有关
“心”的成份完全排除,致使心理学内涵窄化,难免有削足适履之缺失。七十年代以后,现
代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又把失去了多年的“心”找回
来,显然就是行为主义偏激取向的匡正。其二,行为主义的严格科学取向,使心理学在研究
上提高了方法与工具的品质,使心理学在社会科学的同辈中形象突出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