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avioralscience)兴起,其名称之由来,就是受了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因此,
在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上,行为主义仍然是有贡献的。此外,行为主义的研究,在学习心理学
上也是贡献甚大。
聚焦: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
创始人。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879年毕业于军事医学
研究院,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4年起在军事医学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职,领导
过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工作。1901年为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907年为正式院士。
----------------------- 页面 53-----------------------
从1878年189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中神经作用的问题。当时,神经系统对于许
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
夫坚持研究。他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不久,他又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
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
称为“巴甫洛夫神经”。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生理学的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
从1890年开始,巴甫洛夫进入他研究工作的第二个时期--消化系统的研究。他发明了新的
实验方法,不录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最用健康
的动物傲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
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巴甫
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世界上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1924年任苏联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学研究所所长。巴甫洛夫的科研分属心脏生理、消化生
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3个领域。在高级神经活动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尤为丰硕。他证明了
大脑和高级神经活动由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双重反射形成;揭示了“精神活动”是大脑这一
“物质肌肉”活动的产物,同样需要消耗能量。他提出:人除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界直接影响
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正是这第二信号
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他的科学贡献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属于三个领域,即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活动生
理。他提出了两个信号系统学说。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于医学、心理学以至于哲学等方
面都有影响。
巴甫洛夫从事生理学研究六十余年,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巴甫洛夫1904年获诺
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36年逝世,有《巴甫洛夫全集》6卷(苏联科学院出版)传世。
主要著作有:《心脏的传出神经》 (1883)、《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 (1897)、《消化腺作用》
(1902)、《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1923)、《大脑两半球机
能讲义》(1927)等。
心理动力学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
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
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
提并论。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
一、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
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
----------------------- 页面 54-----------------------
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
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
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
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
之为潜意识。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
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
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
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
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
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
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
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
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
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三、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
----------------------- 页面 55-----------------------
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
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
四、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
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
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
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
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
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
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
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
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
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
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
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宁愿相
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时遇车祸的危险,其实后一种的概率远比前者大,这
是一种压抑机制的不自觉运用,因为当人意识到每次出街都要面临车祸的威胁时就会感到焦
虑,人为了避免焦虑故意将其遗忘。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
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
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
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
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如某些性变态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
的挫折无法满足时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来表达非常态的满足,例如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
殖器等。
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
机制叫隔离,如人们来月经很多人都说成“来例假”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
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
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
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
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
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
----------------------- 页面 56-----------------------
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
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
感和不安全感,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
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狐狸吃不到葡萄
就说葡萄是酸的。
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
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
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
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
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症
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受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
婴幼儿期心身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有积极的贡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
的创立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这种方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需对来访者付出较
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特别是
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受到局限。
聚焦: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年—1939年)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
析学的创始人,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以别于后来由此演变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
出生在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今捷克)弗莱堡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母亲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五
个女儿,他是长子;但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弗洛伊德的早年生活很少为人所知,因为
他至少两次销毁他的个人纪录,一次是1885年,第二次是1907年。弗洛伊德几乎终生每天
抽一盒雪茄;直到1939年9月23日死于口腔癌。著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
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伊底帕斯情结”、原欲等概念,认为人类男性天
生具有弑父娶母的欲望和恋母情结,女性天生具有弑母娶父的欲望和恋父情结,以及儿童性
行为等理论。对哲学、心理学、美学甚至社会学、文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
弗氏的心理理论今日争议仍大,许多重要的学院与研究领域之精神医师,认为他不过是
个郎中;但也有其他重量级人士,认同弗氏的理论核心。精神失常常视为纯然的脑疾,基本
上属遗传性病源。此观点强调心理疾病的生理构成。弗洛伊德则相信大部分的精神失常,源
自生理构成与环境因素之共成,何者较为重要,则因人而异。
神经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
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
首先提出生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应属《生理心理学纲要》的作者、实验心理学的创
始人冯特。此书是第一本生理心理学专著,可以说是作者设想的一门新的科学领域的梗概。
意在说明心理学可以用客观的、生理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然而从神经生理和脑功能方面探讨
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实验工作却早已由神经学家和生理学家开始了。
法国的神经学家弗卢朗早在1824年即开始用切除部分脑区的方法来研究脑的各部分结
----------------------- 页面 57-----------------------
构与心理能力的关系,提出的结论是:脑是由多个器官合成的,各器官的功能有所区别,大
脑是智力器官,小脑是协调运动的器官,延脑是维持生命的器官。而大脑本身的性质是统一
的,知觉、意志和一切智力都在此器官中,而且彼此是不可分的。
&nbs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