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所获得的结果,发现刺激大脑皮层额叶的某些部位时可产生个别的肢体运动,这是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说的最初实验根据。1876年费里尔将电刺激法应用于胡狼、猫、豚鼠、
鸽、鱼和蛙等动物。结果确定了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脑定位原则。此后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尔
姆霍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探讨颜色视觉和听觉的原理。
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开始研究感觉心理学,发表了颜色视觉、闪光视觉以及
触觉和肌肉动觉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等术语;他阐述了神
经元、突触和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的概念,并且研究了脊髓的反射机制。发现了肌肉的神经
支配的兴奋和抑制的交互方式以及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的空间和时间的总和作用;他强调人
类意识的独特性质,认为不能将心理简化为脑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被认为是二元论的。
差不多与谢灵顿同时代,但观点相反的是苏联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开创了经典条件
反射的实验工作;研究了条件反射形成和发展的许多规律,如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
分化或兴奋的扩散和集中;认为胃液或唾液的条件反射的分泌就是心理性质的分泌,而条件
反射则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由此提出高级神经恬动规律的学说;他认为动物有两种类型的
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等同于物种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即学习的行为,两者都属于第
一信号系统。人类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人的语言系统。两种信号系统工作的原理是一致的,
都服从于条件反射形成的—-切规律。他指出,人类的精神病发生于第二信号系统的障碍。
人类以下的动物只能患神经病,而不会有精神病。巴甫洛夫是完全的反射论者,他的条件反
射实验方法和条件反射概念对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很大。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开始用外科手术剥夺大鼠的各种感觉来研究大
鼠在学习迷津中依赖的感觉暗号,并指出大鼠自身的运动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暗号。继华生之
后,拉什利采用切除部分大脑皮层的方法,在大鼠身上研究大脑皮层的损伤部位和损伤范围
与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关系,发现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程度与大脑皮层损毁的部位
相关不大,而与损毁的范围有显著相关,因此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和总体活动的原则。
他们的工作可称为心理学家直接从事生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开始。
当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者无论其哲学背景如何,都已承认必须从脑的活动方面来探讨心
身关系。研究的领域已不限于探讨与学习和记忆或感觉和知觉有关的神经基础,而发展到了
对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全面的生物基础的研究,包括从信息理论的观点来研究感知觉信息加工
的神经过程;运动反应和反馈信息在控制身体运动和技巧动作中的神经机制;行为的动机因
素,或诸如摄食、饮水、睡眠和生殖等基本行为调节的生理机制,包括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
统控制的与情绪经验有关的神经和内分泌腺活动的机制,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理问题;记忆的
神经解剖及生理和生化基础;高级心理功能,如语言和意识活动的脑机制;大脑两半球的功
能专化特性,以及大脑皮层功能的区域分化和整合问题等,而且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涉及到物
种行为的进化和个体发育问题。
生理心理学近40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日益精炼和多
样化。在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心理学家应用的训练动物学习和测量动物反应的迷津、辨别箱、
斯金纳箱以及观测经典条件作用和测量情绪反应的旷场箱等。在技术上应用电子学的新技
术,不仅能在头皮上记录脑电,而且能够记录脑内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放射自显影、X光层
描术、正电子放射层描术和核磁共振术也逐渐用来探索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脑内各部分的物
质代谢活动的变化和观察与某种功能障碍有关的脑内的局部病变情况。
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心
----------------------- 页面 58-----------------------
理(或行为)药物学、神经病学、神经心理学、内分泌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生理心理学综合各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窥探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脑的组织和工作的奥秘。
心理现象是脑整体活动的产物,是脑对现实刺激和过去种种经验的反映。因此,生理心
理学着重从整体观点来看待作为心理现象基础的神经活动。生理心理学研究脑的各部分结构
的功能,重在了解这些部分如何参与脑的整体工作。研究单个神经元对特殊刺激的反应也是
为了追踪实现某些行为反应或行为变化的神经线路和组织情况,而非出自对神经元本身的生
理学的兴趣。这是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有别于神经生理学之处。
聚焦: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脑
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低等脊椎动物的脑较简单.人和哺乳动物的脑特别
发达,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
系.每个半球包括:
①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是表面的一层灰质(神经细胞的细胞体集中部分).人的大脑表面有很
多往下凹的沟(裂),沟(裂)之间有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人的大脑皮层最
为发达,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大脑皮
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②髓质:又称"白质",位于大脑皮层内部,由神经纤维所组成.
③基底神经节:在半球底部的白质中,由神经细胞集中而成.
(2)小脑:在大脑的后下方,分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膨大的小脑半球,表层的灰质即小脑皮层,被
许多横行的沟分成许多小叶.小脑的内部由白质和灰色的神经核所组成,白质称髓质,内含有
与大脑和脊髓相联系的神经纤维.小脑主要的功能是协调骨胳肌的运动,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
张,保持身体的平衡.
(3)脑干:包括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分布着很多由神经细胞集中而成的神经核或*神经中枢,
并有大量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通过,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在形态上和机能上把中枢神经各
部分联系为一个整体.脑各部内的腔隙称*脑室,充满脑脊液.在人体,脑通常分为大脑,小脑,间
脑和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
2.脊髓
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椎管内,呈扁平柱形,上端平枕骨大孔和脑相续,下端呈圆
锥形.成人的圆椎末端在第一腰椎下缘,全长约45厘米,平均重30克,在颈部与腰部有两个膨
大,与四肢功能有关.从横切面上看,中央为蝴蝶形灰质,周围由白质组成.灰质中央有中央管.灰
质向后外突出的部分为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相连,内含中间神经元;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为前
角,内含运动神经元,其纤维构成脊神经前根;侧角内含植物性神经元.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按
位置可分前索,侧索和后索.分别把脑和脊髓及脊髓内各段联系起来.脊髓的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传导功能,来自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经后根入脊髓,后经上行传导束到脑,脑发出的
大部分冲动,通过下行传导束传到脊髓,再经前根传至全身大部分器官.二是反射功能,脊髓灰
质中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某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排便,排尿等内脏反射和膝跳反
射,跖反射等躯体反射.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都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的.当脊髓突
然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会产生暂时性的脊休克.脊髓损伤可中断某一水平的生理功
能.目前由于医学进步,许多脊髓损伤病人已有可能恢复其生理
3.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组织最集中的部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间
----------------------- 页面 59-----------------------
脑,中脑,脑桥,延髓.人体的反射活动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把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传入冲动进行
整合,神经元之间在机能上发生突触联系,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表现为兴奋的扩散,抑制和
反馈.突触在结构和机能上的特性,决定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从而使机体对内外界刺激的反
应更加协调准确.特别是大脑皮层的高度发展,成为神经系统最重要最高级的部分.
4.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的总称.包括各种神经,神经丛和神经节.周围
神经系统的一端同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身体其它器官
和系统相联系.周围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又可分为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神经节.周围神经又可根据功能
的不同,分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混合神经.
5.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又称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某一特定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细胞群或感受
某一种刺激的细胞群.分别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在反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每种
反射的中枢结构,称为该反射的中枢.一些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
成.如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腰部脊髓.复杂反射的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较广,分布在几个
不同的部位.但其中有一最基本部位,如呼吸中枢存在于延髓,脑桥以至大脑皮质,但延髓呼吸
中枢是最基本的,其余各级中枢通过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来调节呼吸运动,在同一中枢内,神经
元之间的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
什么是神经元呢?它就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细胞表面有许多
突起。所以,科学家们把神经细胞分成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来观察和描述。胞体部分和身体其
他部位的细胞差不多,也包括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等。较特殊的是神经细胞的胞浆内含
有带色素的斑块,称为尼氏小体或虎斑。突起部分有两种,一种突起短而分支多,称为树状
突;另一种突起往往较长且只有一个,称为轴突。不论是树状还是轴突均有传导兴奋冲动的
作用,就像电线传导电流一样。轴突的结构比较复杂,外面包了一层叫髓鞘的东西,就像电
线外面包了一层塑料皮似的。神经胶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神经细胞具有支持、营
养和形成髓鞘的功能。
轴突和轴突,树状突和树状突,轴突、树状突和细胞体之间都可以通过一个叫突触的结
构发生联系。突触之间有两层膜,膜间有个极小的空隙,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兴
奋冲动从一条神经的轴突传送过来时,在突触前面的那层膜里可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如乙酷
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化学物质再释放到两层膜的空隙内,然后作用于后面的那层膜,
这样便可使神经冲动沿着后面那条神经传下去。这种神经传导速度是非常快的,每秒钟可以
传送1~100米远。一旦人体受到外界的刺激时,神经冲动就会迅速地从一个神经细胞,通
过突触这一途径,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到大脑,由大脑皮层进行分析综合,再通过另
外一套神经通路,把命令发送到全身,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及时而恰当的反应。
神经衰弱时,大脑内抑制过程减弱,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相对增高,这样对外界的刺激可
产生强而迅速的反应,从而使神经细胞的能量大量消耗。因此,神经衰弱患者常表现为既容
易兴奋,又易于疲劳。另一方面,大脑皮层功能弱化,其调节和控制皮层下植物神经系统功
能也减弱,从而出现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的一些症状。
----------------------- 页面 60-----------------------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
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
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
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
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
体。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
系;普通心理学的规律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
所获的规律,也可以丰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传统上着重于研究个体、个人与物之间
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美国心理学会迄今仍把个性与社
会心理学放在一个分支里。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涉及自
然和教化的关系、涉及较稳定的心理特质,而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
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表明,直接社会情境的
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会心理学的专题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1860年出现了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关
于民族心理学的系列论文;此后,塔尔德的《模仿律》西格尔的《犯罪的群众》、勒邦的《群
众心理学》等著作陆续出版,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
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德国心理学家默德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
学方向。虽然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