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许多人都在等待繁荣。繁荣不会在未来实现。当你尊重、承认、完全接受你现在的实相——你在何处、你是谁、你正在做什么当你完全接受你所有的,你就会对你所有的、对本然、对本体心存感恩。对当下、对当下生命的圆满俱足心怀感恩,这才是真正的繁荣。繁荣无法在未来到来。时机一到繁荣自会以各种方式为你彰显。
如果你对现有的不满意,甚至对目前的匮乏感到沮丧和生气,也许你会受到激励而变得富有。不过即使你真的赚进了几百万,你会继续经验匮乏的内在情况。而你内在深处也会继续感到不满足。你也许拥有许多金钱买来的刺激经验,不过这些总会来来去去,最后留给你的是一股空虚感,和寻求更多满足身心的需求。在本体里你不用忍受,当下就可以感觉生命的圆满俱足,这才是真正的繁荣。
放弃等待的心智状态。当你抓到自己溜进等待状态里的时候……立刻跳出来。进入当下这一刻。只要在,享受存在。如果你临在,便绝不会有等待任何事的需要。下一次有人告诉你,“抱歉,让你久等。”的时候,你可以回答他,“没关系,我没等。我站在这儿自得其乐乐在其中。”
上述只是少数几个心智用来否定当下的习惯性策略。这是一般无意识的一部分。由于它们早已经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恒常的不满所形成的静电干扰——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可是你侦测内在心理情感状态的练习做得越多,你就越容易知道你何时掉进过去或未来里。也就是说陷入无意识里。然后你就可以从时间的梦幻里醒来,进入当下了。你要小心:以心智认同为基础的虚假的、不快乐的自我,是靠时间来苟延残喘的。已知道当下就是它的死牢,所以大感威胁。它会极尽一切地把你拉出当下,企图用时间来困住你。
人生之旅的内在目的
我明白你所说的真实性。可是我认为我们的人生、之旅必须有目的,否则只有随波逐流了。而。的又意谓着未来对不对?如何把人生的目的和活在当下两者做一个折衷?
旅行的时候知道你的目的地,或者至少有个大方向当然有用。不过你别忘了:你在这一刻所迈出的一步,才是旅途中彻底真实的一件事。这一步是你所有的一切。
你的人生之旅有内外两个目的。外在的目的,就是抵达你的目标或目的地,去完成你设定要做的,去成就这个或那个。这其中当然隐含着未来。可是如果你的目的地或是未来要采取的步骤,占用了你太多的关注,甚至比你现在的步骤还要重要,那么你就完全错失了人生之旅的内在目的了。而内在之旅与你要去哪里或者做什么毫无关系。却关系着你的如何做。它与未来无关,却关系着你当下的意识品质。外在目的属于时空的平行向度;内在目的却有关无时间性当下的垂直向度里,你本体的纵深。外在之旅也许包含了百万个步骤;内在之旅却只有一步:你当下迈出的这一步。你对当前这一步的觉知逐渐深入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出这一步里同时包含了那一百万步和目的地。如此一来,这一步便被转变成一个完美的化身,一个兼具大美和品质的行动。它将把你带进本体,而本体之光也将穿越它。这就是你内在之旅——自我之旅的目的和实现。
∽
外在、之旅的达成与否重要吗?世俗的成败重要吗?
尚未体会到内在目的之前,当然对你重要。体会了之后,外在的目的就成了一场游戏。你也许因为单纯地乐在其中而继续玩下去。也可能会有外在目的彻底失败,而内在目的却大获全胜的情况。或者相反的情况,这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外在富裕而内在贫乏。或者如耶稣所说的“赚得了全世界,却失去了灵魂。”究竟而言,每一个外在的目的迟早“必败”无疑。道理简单,它依附着世间的无常之法。外在的目的无法给你恒久的满足,你越早体会这一点越好。当你看穿外在目的的局限之后,你会放弃不实际的期望,不再寄望它会带给你快乐。你就会把它摆在次于内在目的的地位。
过去无法在你的临在里存活
你说不必要的思考或谈论过去,是我们回避当下的方式。除开我们记忆或认同的过去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个层面的过去,是我们内在更根深抵固的部分?我指的是制约了我们生命的无意识过去。尤其是孩提的经验或前世的经验。此外还有文化的制约,这与我们生存其间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时期有关。这一切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决定了我们如何反应、如何思考、建立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怎么样过我们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意识到这一切,或如何摆脱这一切?要多久的时间?还有,即使我们做到了,剩下来的又是什么?
幻相终结之后还剩下什么?
你不需要去探究无意识的过去。除非它在此刻以思想、情感、欲望、反应,或者发生在你身上的外在事件彰显于外的时候。当前的挑战会把你无意识的过去中,你需要知道的部分给带出来。如果你沉缅在过去,过去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没完没了。你也许以为你需要多一点时间才能了解过去,或者自过去解脱。换言之,你以为未来迟早会把你从过去里解脱出来。这是一个幻觉。只有当下能把你从过去里解脱。时间再多也无法把你从时间里解脱。汲取当下的力量。当下就是钥匙。
什么是当下的力量?
除了你临在的力量外,除了从思想形式里解放出来的意识之外别无他物。
所以你要从当下的层面来对治过去。你给过去的关注越多,你补充给它的能量就越多。你越可能由它身上制造出一个“自我”出来。你别误会:专注极其重要,不过不是对过去而言。把专注给现在;给发生在现在的行为、反应、心情、思想、情感、恐惧、欲望。你的里面有过去。如果你有足够的临在,不加批判、不做分析地观察那些五花八门的过去的话,那么你就是透过当下的力量对治它、瓦解它了。回到过去里,你找不到自己。进入当下,你才能找到自己。
了解过去不是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为什么做某些事、做某些反应、或者无意识地创造特别的剧码、关系的模式等等吗?
当你对当下的实相更有意识的时候,你也许会在突然间洞察到为什么你的制约会以那些特定的方式运作。比如说,为什么你的关系遵循着某一个模式。你也许记起过去发生的事件,或者看得更清楚了。这么做很好,而且有用。不过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或缺的是你有意识的临在。它足以瓦解过去。它是转化的触媒。因此不必费心了解过去,尽可能地临在。过去在你的临在里无法存活。它只能在你缺席的时候活下去。
第五章 临在状态
不是你想的那回事
你一再地说临在状态才是关键。在知性上我了解,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经验过它。我纳闷的是它是我想的那回事吗?还是完全两码事?
它不是你想的那回事!你既不能思考临在,心智也无法了解它。了解临在就是处于临在。
你可以做个小实验。闭上眼睛对自己说:“我想知道我的下一个念头是什么?”然后就戒慎戒惧地等着下一个念头。要像一只守着老鼠洞的猫一样。看看什么念头会从鼠洞里边窜出来?现在就试。
怎么样?
我等了好久才窜出一个念头。
完全正确。当你处于深刻的临在状态时,你就从思想里解脱了。你万念俱息,然而却处于高度的警觉中。你有意识的专注——沉落到某一个层面的那一刻,念头便蜂拥而入。心智的杂音又回来了;你便失去了宁静。你又回到了时间里。
据闻一些禅师为了测试门徒的临在度,经常出其不备地赏以当头棒喝。相当震撼!如果门徒能像耶稣对临在所做的比喻一样:“把他的腰腹束紧,把他的灯点亮。”也就是全然临在,处于警觉状态的话。他就会察觉到师父溜过来,而及时地阻挡他或者闪开。万一他挨了棒子,那就表示他沉溺在思想里。也就是不临在,无意识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保持临在,有助于你往内在扎根;否则你就会被拥有大量动能的心智,像湍急的河水一样,把你拖进激流里了。
你说“往内在扎根”是什么意思?
就是全然地进驻在身体里的意思。始终把你一部分的注意力,摆在你体内的能场上。换言之,就是从里面感觉你的身体。身体的觉知使你临在。它把你锚定在当下。(参见第六章)
“等待”的奥秘
就某一意义来说,等待可以比喻做临在状态。耶稣在他一些寓言里,常用等待做比喻。这不是我提过的否定当下的无聊,或坐立不安的等待。也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某一个点上,而把当下感知为阻止你得到所欲,把它当成障碍的那种等待。这是一种不同品质的等待,一种要求你全然警觉的等待。状况随时都会发生,如果你不是绝对地清醒、绝对地宁静,你就会错失掉它。这就是耶稣所说的等待。在这种状态下,你全副的注意力都在当下。没有做白日梦、思考、回忆和期盼的余地。里面没有张力、恐惧,只有警觉的临在。你与整个本体,与每一个细胞临在。在这种状态之下,那有一个过去和一个未来的“你”,你喜欢说人格也可以,几乎不存在了。可是,任何有价值的都不会减损。本质上你还是你自己。事实上,你比之前更是十足的你自己,或者说,只有当下的你才是你真正的自己。
“要像仆从等待主人回来一样,”耶稣说。仆人并不知道主人几时回来。所以他保持着清醒、警觉、镇定、宁静,以免错过了主人的到来。耶稣还在另一个比喻里,提到五个粗心大意(无意识)的女人。由于她们没有足够的油(意识),点亮她们的灯(保持临在),因此错过了她们的新郎(当下),而不能参加婚礼(开悟)。他用这五个女人,来对比另外五个有足够灯油(保有意识)的女智者。
即使写福音书的作者,都不懂这些寓言的意义。因此在他们下笔的那一刻,便埋下了第一个误解和扭曲。以讹传讹的结果,它的真义便荡然无存了。这些寓言指的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心理时间的终结。它们指出了我执心智的超越,和彻底地活在一个新意识状态里的可能性。
美发生在你临在的宁静里
你刚才描述的情形,在我独处或置身大自然的时候,偶而有过短暂的经验。
是的。禅师都用三摩地(samadhih)来描述无心和全然临在时的灵光乍现。三摩地虽然不是持续性的转化,不过它发生的时候你要感恩。因为它让你体会到开悟的滋味。你也许经验过许多次,却不知所以然,也体会不到它的重要性。想要觉知于大自然的美、壮观、和神性,临在是需要的。你可曾在明朗的夜晚,凝视无垠的天空,而惊惧于它绝对的宁静和浩瀚?你可曾听过,真正的聆听过森林里的山溪?或是夏日薄暮时分,一只鸟秋的啼叫?心智宁静的时候,你才能觉察到这一类的事物。你得暂时放下问题的包袱,过去和未来的包袱,和知识的包袱;否则你只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需要全副的临在。
这些外相之美,只是其一而已:还有那个不可名、不可状、在深处、在内在、神圣的本质。凡美之所在,内在的本质之光便由内外烁。它只是在你临在的时候把自己显示给你而已。会不会这个无以名状的本质,和你的临在是合而为一的?没有了你的临在,它是不是还在呢?深入它。自己找答案。
当你经验到临在的那一刻时,你可能不会体会到你正处在短暂的无心状态。这是因为此一状态,和念头的升起之间只有很短的间隙。你的三摩地可能只维持了几秒钟的时间,心智就进入了。不过,它确实存在;否则你不会体验到美。美的认知和创造,心智都无能为力。只有当你完全地临在的短短几秒钟,那一份美或神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