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运动功能协调不佳的结果。
(5)交往障碍:患儿由于在某一学习技能发育方面存在着障碍,而经常
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捉弄。因此这类儿童很难主动与人交往,他们的社会交
----------------------- 页面 141-----------------------
往能力往往很差。
病例
例一: “p”、 “q”不分的特殊发育障碍者
某患儿,男, 10 岁,小学一年级。父母均为工人。据患儿老师介绍,
该生己连续留级3 年,学习成绩极差,非常幼稚。他常常把拼音字母 “p”写
成 “q”,把 “b”写成 “d”。更有甚者,他将阿拉伯数字一律写反了,令人
哭笑不得。患儿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及理解能力均很差,尽管
留级3 年,但学习的进步却不大。据家长介绍,在生产患儿时动用了铲钳,
动作和语言的发展都很迟缓,2 岁左右才学会走路,2.5 岁才学会说话。由于
忙于生计,对患儿早期也未进行干预和教育,任患儿自由发展。到了患儿上
小学后才开始着急,但也不知从何下手。家长带患儿去医院看过几次,医生
建议该患儿到弱智学校去就读,但由于种种顾虑终也未去。
诊断分析
这一案例中的患儿是一个典型学习能力障碍患者。他不但有拼写障碍和
阅读障碍,而且有计算障碍和理解障碍。从患儿家长的介绍和老师的叙述可
知,该患儿的致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出生时的脑损伤和后来的不良教育所造成
的。
----------------------- 页面 142-----------------------
二、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也叫儿童自闭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发育障碍,是一
种比较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这种病涉及感知、语言、情感、智能等多种功
能。它是临床以严重孤独、对别人全面缺乏情感反应,言语发育障碍,刻板
运动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由于起病于3 岁以后,故称之
为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为0.29‰,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力4:1或5 ∶1。
该病的主要表现有:
1.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患儿极度孤独,对最亲近的人和别人均缺乏情
感反应,不与外界接触,也没有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和要求,对集体生活
环境不适应,对环境缺乏兴趣。平时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整天沉浸在个
人的小天地里。父母离开他也无所谓,抱亲他亦不高兴。而对某些无生命的
东西表现出特殊的依恋,而对人却无兴趣,眼睛不看对方。
2.言语交流障碍。这是孤独症儿童的一个突出的症状。大多数患儿语言
发育障碍,平常言语很少,显得很安静。有的即使会说,也不愿意说,常常
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以致于让人误以为是个聋哑儿,严重的
病例几乎终生不语;有的患儿虽然在说话,但声音很小,很难听清楚,更谈
不上什么仰扬顿挫和感情色彩;有的自言自语一些单调而无意义的话,有些
甚至连母亲也听不懂;具体反射性言语行为,即单纯地模仿别人的语言,即
使是回答问题也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如老师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后说 “请回
答”、他也说“请回答”;有的在说话时常出现代词颠倒的现象,如用“你”、
“他”来代替他自己;有的患儿时常尖叫,这种情况持续到5 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活动单调刻板,适应新环境困难。患儿常有弹手指、
拍手、摇摆身体、旋转和挥动手臂、脚尖走路或其它奇特的姿势。有的表现
过分活动,易激动、吵闹不安和睡眠障碍,自伤行为较为常见。有的患儿常
是在较长的时间里只专注于某一种或几种游戏,强烈要求保持环境的现状,
不肯改变所处的环境、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如天天要穿同样的衣服、玩同
样的玩具等,一旦改变便大哭大闹发脾气,硬要满足他的要求后才罢休;多
数患儿还表现出一种无目的重复行为,如单调反复地拍手、蹦跳,在房间里
长时间地来回跑,在楼梯上下停地上上下下,任何人不得阻止或妨碍。
4.智能障碍。孤独症儿童外貌无明显呆滞,但基本适应能力明显落后,
自身防卫功能减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智力低下 (多数为中、重度)者占
大多数。极少数孤独症儿童具有严重的智力障碍,但可显示特殊的能力,特
别是对音乐、计算和机械记忆领域,以致于在较小年龄阶段时常被误认为是
超常儿童。
5.情感冷漠。思儿对人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对亲人不亲热。常常是毫
无面部表情。有的患儿不喜欢别人抱他,当有人要抱他时。不伸手表现出期
待姿势;患儿的目光常游移不定,看人时常是眯眼斜视或用余光,很少正视。
6.特殊依恋。有的患儿对人虽很冷漠,但对某些无生命的物体 (如杯子、
小汽车等)或小动物却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并产生一种依恋感,有谁破坏或拿
走了,便会哭闹不休、焦虑不安。有的患儿有怪异行为,非常胆小,在运动
方面缺乏平衡能力。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家庭环境、遗传、脑部疾病、母亲
----------------------- 页面 143-----------------------
孕期生病服药的影响有关。
1.遗传因素。患儿的同胞兄弟姐妹之中患孤独症、认知及语言障碍的患
病率较一般人口中要高;同时患儿常伴有先天愚型。
2.器质性因素。患儿具有围产期损害史者较正常儿童为多见,包括先天
性风疹、早产、难产、窒息、产伤以及RH 因子不合等。
3.家庭因素。患儿的父母多数是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性
格比较内向,成天又忙于工作、科研,很少照顾孩子,对孩子表现冷漠和固
执,家庭缺乏温暖。
病例
例一:无法交流的男孩
患儿,男,4 岁零6个月,汉族。患儿 15个月时只在母亲引导下,能回
答自己的属性、几岁、家姓,会说谢谢等单字。此后,语言几乎没有发展。2
岁半左右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或是广告词,语调平淡,语词生硬、刻板;
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无闻,即使对小朋友的亲切呼唤也无动于衷。
患儿不认识乳头,把乳头当玩具按钮来按;不能正视人的面孔,没有对视,
虽然对妈妈很依恋,但只有搂脖和亲吻;面部表情异常,有时自笑;跑动时
足尖点地,旋转或无目的乱跑;有时尖叫;从不能静静地听故事,游戏时只
是一遍遍地给玩具排队或单纯按玩具的键;大便要求固定地点,否则宁可不
便。患儿最感兴趣的是看电视广告,且能熟记广告词;能执行简单指令,如
“坐下”、“站起”等;不愿穿裤子、袜子;但知道躲坑;没有数的概念。
经常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不知危险性。
患儿足月,第一胎,难产 (宫内窘迫约3 个小时剖腹);生后有窒息史,
母乳喂养3 个月,后人工喂养。身体发育正常。周岁会走,15个月初语,18
个月能控制大小便,19个月入托,20 个月独立进食;女保母带到 19个月。
母亲照顾患儿非常精心。
患儿家系中未见同类病例,无精神病家族史,但祖母及父亲均属性格内
向、孤僻,不关心他人;父为独生子,吸烟、酗酒。其母神经质个性,但尚
随和。父母自由恋爱,非近亲。婚后感情不好,曾一度闹离婚,关系缓和不
久即怀孕,孕后2 个月内曾做过 “内诊”、醉酒过一次;此后心情较好。患
儿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诊断分析
本例中的患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儿童孤独症患者。从对患儿情况的调查
和分析来看,造成该患儿孤独症的原因与其出生时难产、生后有窒息史有关,
也与其父母的性格及对他的教育方式有关。其父亲性格内向、孤僻,不关心
他人,其母神经质个性,所有这些都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的负面影
响。
例二:他为何不再说话
患儿,男,6 岁。患儿情感反应淡漠,不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如有要求
也绝不主动表达,只能被动地接受指令。经常因紧张而导致大小便失禁。据
其母亲反映,该患儿在3 岁以前能模仿说句子,还能识别二、三百个字词,
----------------------- 页面 144-----------------------
且会背诵儿歌、故事,但其后不知何故就逐渐失去了言语功能,到5 岁时,
就不再说一个字了。曾在专门医院接受过有关检查,证实其发音器官并无问
题。家长承认对患儿早期采用的教育方法粗暴简单,给患儿造成了很大的精
神压力,致使其精神高度紧张,这可以与言语能力发生障碍,人际交往严重
退缩有关。该患儿孤独症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家长对患儿早期采用粗暴简单的
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患儿经常紧张和大小便失禁,对其语言的发展和交往造
成了严重的影响,以致于其逐渐失去了言语能力,形成孤独。
----------------------- 页面 145-----------------------
三、儿童精神分裂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患有此症的儿童往往
对周围的人和事毫无兴趣,不能进行言语交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儿
童很难与他入建立正常的关系。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较成人为低,年龄越小,患病率越低,其患病
率大约为0.05‰—0.08‰。儿童精神分裂症常以缓慢起病为多,年龄小者和
乎是缓慢起病,随着年龄增长,急性起病逐渐增多,其初期表现有睡眠障碍、
头痛、全身不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或无故紧张恐惧、焦虑不安、
无故发脾气或行为改变等,而且有的早期以强迫动作或强迫观念症状出现。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成年精神分裂症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
(1)情感淡漠、兴趣减少,退缩,与亲人及好朋友疏远,缺乏儿童天真
活泼的朝气,或是无故滋长敌对情绪、往往自发情绪波动、易激怒、冲动伤
人等。
(2)幼年患儿常以幻想或病理性幻想性幻觉为主,年长儿童有幻听、幻
视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了、变丑了而躲避在家,不敢外出。
儿童幻觉一般较为具体和形象性,多属恐怖或原始的内容。
(3)思维和言语障碍。年龄小的患者,往往言语少,刻板,语言含糊不
清,喃喃自语,思维内容单调贫乏。年龄大的思儿,可有病理性幻想以及各
种现实、离奇古怪的妄想体验,其特征与智力水平、既往生活知识及经历体
验等有关。
(4)运动异常。多动兴奋或呆板少动,迟钝懒散,奇特的动作和姿势,
缺乏主动性。常有模仿动作或强迫性、仪式性动作。少数患者表现为紧张性
木僵或兴奋,或出现冲动、自伤或攻击行为。
一般无明显智能障碍,但由于思维、言语障碍和适应能力改变,可形成
智能活动减退,尤其幼年患儿更为明显。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起因与成年精神分裂症一样,迄今尚未明白。一般认
为可能与家庭遗传、围产期有损害史、社会心理因素、父母性格特征及生物
化学因素等影响有关。有调查资料表明,儿童受到强烈惊吓、亲人亡故、受
委屈或讽刺、亲人重病、父母离异、学习负担过重或升学未成等精神因素诱
发精神分裂症者较为常见。
病例
例一:关闭心灵的幼儿
患儿,女,9 岁,小学 2 年级。父母离异,现与父亲、继母一起生活,
亲生父母均为工人。患儿于 1988年3 月与继母儿子发生争吵而遭继母训斥漫
骂,孩子哭后入睡,醒来后自觉头晕、害怕,头部不适有压抑感,对周围一
切都不感兴趣,不愿讲话,不愿见人。在家里能回答父亲简单的问话,从此
不与家人同桌吃饭,晚上也睡不好觉。在学校不讲话,不与同学玩耍,课堂
上不回答老师的任何问题,下课后坐在教室里发呆。父亲脾气暴躁,有时打
她,骂她没出息,是累赘,老师找她谈话及家访仍不讲话。回避外人自觉害
怕、恐惧,有时暗自流泪,生活和学习受到极大影响,后来病情逐渐加重,
口中总说别人都对她不好,都在骂她。发病后一个月,父亲将她送至生母处。
----------------------- 页面 146-----------------------
母亲关心、照顾她,领她玩,同她谈心,病状稍有好转,能与母亲简单对话,
讲话时出现口吃,但对外人仍不讲话,尤其是害怕见到继父,不敢与继父同
桌吃饭,问话一律不答。一日,母亲与继父发生争吵,吵得很凶,她当时吓
得直哭,此后病情又加重了,且食欲剧减,一言不发,学也不能上了,害怕
见到老师和同学,家里一来外人马上躲起业来,而且很怕光亮,愿意在阴暗
角落里坐着。有时母亲烦了,也失去耐心而训斥她。她便变得很孤僻、情绪
很不稳定,笑骂无常起来。
诊断分析
这是一例单纯型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案例。患者因与继母的儿子争吵进而
受到继母的漫骂,因而便产生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而随后其亲生父母
对她的粗暴态度成为诱发其精神分裂症的直接诱因。
----------------------- 页面 147-----------------------
四、儿童期情绪障碍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一般情绪不稳定,易受
内外因素影响而变化,很容易因某些生活事件或其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而
产生情绪障碍,并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
儿童期情绪障碍主要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抑郁
症等。有人也称之为儿童期神经症,其总发生率约占 2.5%。
□儿童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期颇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
1.特点 急性焦虑发作时患儿表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