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逃学、好打架、不讲礼貌、欺侮弱小、惹人讨厌、或有偷窃、离家出
走等不良行为,因而适应困难,甚至被停学。
□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目前还未阐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是一个比
较复杂的问题。就目前的研究和调查来看,遗传因素、代谢因素、社会心理
因素等是导致儿童多动症的主要因素。如儿童父母嗜酒、酗酒、有癔病史、
近亲结婚;或出生前由于循环、代谢障碍、中毒或因其它原因造成胎儿损伤;
或出生时轻微脑损伤 (如异常分娩、窒息、颅内出血等)或因出生后早期颅
脑损伤;或因锌、锰缺乏;铅、镉过多,特别是血铅高及铁营养状况不良;
或因维生素缺乏或对某些食物过敏或因食品调味剂和添加色素过量;或家庭
对儿童过分的娇纵、放任、无拘无束等,使儿童好动的天性蒙上一层放荡不
羁、任性不束的
病例
例一:扰乱课堂的 “小霸王”
患青,男,9 岁。他自 7 岁上学以来,曾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
打骂。原因是淘气,上课时不好好听讲,经常撕纸条、玩橡皮、小刀,在课
桌上刻字、乱画,与周围同学讲话,揪女同学的辫子等等,有时还趁老师板
书时无故下座位走动。为此,学校曾以影响正常教学和同学学习为由,停止
他上课,并责令其在家复习和自学。家长对此极为恼火。学校每停一次课,
父母总要打骂他一次。开始患吉还哭喊,后来怎么打也不作声了,并逐渐产
----------------------- 页面 152-----------------------
生了对老师和家长的仇视,故意旷课、逃学,让家长生气。
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的情况下,家长头晕脑胀,不知所措。他们心中只
是着急: “我们可就这一个孩子、变坏了一切都完了,今后可怎么活呀!”
患者在年幼时还受过一定的心理挫伤。据其母亲介绍,患者在幼儿园时,
因在班上分糖时多拿了一块,被老师罚过站;又有一次,他吵着喝水,影响
了全班上课,气的老师狠拧他的耳朵。从此,他对老师反感,总是躲得远远
的。上小学后,一开始还好,能认真学习,也比较听话。到了二年级,有一
次上课时主动与邻座的学生说话,破坏了纪律,被老师没收了红领巾,从此
怕抬头看老师,随之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
暴,孩子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不良行为更加突出。
诊断分析
本案例中的患者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儿童多动症患者。由于幼年受
到过一定的心理创伤,家庭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又不善于引导和训练,结
果使其养成盲目乱动的坏习惯,对任何活动都没有持久的兴趣,成为了一名
儿童多动症患者。
----------------------- 页面 153-----------------------
儿童及少年期的特别症状
儿童及少年期的特别症状是指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的一组由不同的病因
所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常以一种突出的症状或一组症状为特征,其实质是
儿童在儿童及少年期所产生的种种行为障碍。儿童及少年期的特别症状主要
包括遗尿症、口吃、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
----------------------- 页面 154-----------------------
一、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5 岁以上的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在日间或夜间反复出现不
自主排尿者。该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男孩多见,尤多发生于5—6 岁期
间。
□遗尿症的特点
儿童遗尿症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称原发性遗尿,这类患儿从小到大一
直遗尿、无间断;另一类为继发性遗尿,是指患儿5 岁以前已有半年以上不
遗尿。5*2 岁以后 (一般在6—7 岁)又再次出现遗尿。一般来说,与睡眠障
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遗尿一般是一种自愈症,随着
年龄的增大遗尿自然消失,大多数在8 岁以后就停止尿床。
所谓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发育迟缓,或从婴儿
期开始就未建立起排尿机制。几乎 10%的这种儿童有身体疾病和精神障碍,
如先天性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尿道炎、糖尿病、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智
能低下或癫痛发作等。继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曾经形成过控制排尿的能力,
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又出现不能控制排尿的情况。恳这种遗尿症的儿童大部
分都是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的,同时还伴有情绪不稳、夜悸、梦游、言语障
碍、多动症及其它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等症状。
□儿童遗尿症的病因
儿童遗尿症的病因目前也未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器质因素、精
神心理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
1.遗传和疾病因素 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患儿的父母中约有 70%曾有
过遗尿史;脊柱裂及尿道狭窄等先天性疾病,部分后天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
包皮过长、龟头炎、女阴炎、膀胱结石、肠道寄生虫病、糖尿病、慢性肾功
能衰竭、尿崩症及智力低下的儿童,均可出现遗尿。
2.精神心理因素大部分儿童的遗尿症都是由于精神紧张 (如受惊、环境
突然改变、重大创伤、情绪焦虑、抑郁等)、过度劳累、睡眠过熟等因素所
引起的。
3.教养方式不当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担心孩子晚上起来撒尿会受
惊、受凉,任其尿在床上,不进行排尿训练而形成尿床的习惯;还有的家长
对孩子经常打骂训斥,使儿童形成一种压抑感、敌对感和紧张感而造成遗尿;
还有的是由于家长训练排尿方法不正确、不适当的强化所引起的。
例一:他真是懒得上厕所吗
患儿,男,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该生学习刻苦,成绩较好,处处表
现好胜要强,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他在家中却经常受到母亲的呵斥训骂,
心情极不痛快。有一天,患者因与父母顶嘴,挨了打,他一气之下,离家出
走,几天未归。其父母非常着急,四处寻找,最后在民警的协助下,才把他
从百货公司一个仓库中找回。
学校班主任对患者发生的问题感到惊讶,认为他在学校表现不错,为什
么会发生问题呢?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找患者的父母了解情况。患者的母亲,
通过孩子的出走,深感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一直处在内疚之中,老师的
来访,给了她说心里话的机会。她用自责的口气介绍了情况。原来,患者 14
----------------------- 页面 155-----------------------
岁了还有尿床习惯,母亲认定他是懒得上厕所,因此经常打骂他。可是这样
做,还是解决不了孩子尿床的问题。于是,他的母亲竟然想出了新招,在他
每次尿床后,即把床单和被褥高悬在阳台上,让放学路过的同学都看见,以
此对他进行刺激,施加压力,整治他的尿床。患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每
天放学后都要跑步赶回家,将晾晒的床单和褥子拿到屋里,以免被同学看见。
由于经常尿床,怎么也教育不过来,使其父母非常发愁,心情也不好,经常
对孩子耍态度,使性子,缺乏感情沟通。这样,也就使患者增加了思想负担,
一进家门就心情紧张,情绪低落,到了晚上情况就更加严重。
诊断分析
这个案例是患儿因有遗尿症,在其母亲对其讥笑、羞辱、责骂甚至对外
宣扬,让其出丑等不当教育方式下,严重挫伤了患儿的自尊心,产生了强烈
的自卑感和不满情绪,结果不但没有治愈其遗尿症。相反加重了病情,使其
遗尿一直持续到 14岁。可见,儿童的心理因素及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对
儿童遗尿症有着重要的影响。
----------------------- 页面 156-----------------------
二、口吃
口吃欲俗称结巴,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节律障碍的一种类型。表现为频
繁发生不自主的言语重复、发音延长或停止。口吃现象大多发生在2—4 岁左
右,约有 10%的儿童曾一度发生过口吃,男孩比女孩多约4 倍。
□口吃的一般特点
口吃表现为说话时声音不自主的、重复延长或阻滞而不流利,常发生中
断、停顿、阻塞、重复,常表现重复第一个词或第一句话。在说话时,对开
头的一个字的发音感到特别困难,给人一种非常吃力的感觉。有的患者在说
话时还伴有挤眼、面部歪斜、唇颌颤抖、歪脖子、摇头晃脑、踏脚等症状。
口吃患儿还常伴有胆小、自卑、孤僻或其它情绪障碍。一般来讲,随着年龄
的增长,口吃现象可逐渐消失。但有部分患儿持久口吃成为慢性言语节律障
碍。
□口吃的发病原因
口吃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综合各种研究报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
因:
1.遗传因素 口吃与遗传、大脑两半球优势或某种功能障碍有关,与语言
神经末梢缺陷有关。口吃患者的家族常有口吃病史。
2.心理因素大量事实表明,儿童口吃是儿童受惊、被严厉斥责、惩罚、
嘲笑、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父母双亡或离异、家庭不和睦等情境下引起的恐
惧、焦虑情绪的结果。
3.生理疾病 如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
发生障碍;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以及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
后等都易引起口吃。
4.模仿和暗示 儿童期正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之一是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儿童由于好奇、顽皮去模仿口吃患者的语言,
也易形成口吃。
病例
例一:半天蹦不出一个字
患者,男,8 岁。4 岁时邻居家一个口吃患者,一说话就脸红脖子粗,说
了半天一个字也蹦不出来。患儿觉得很好玩,经常给家里人模仿,结果不知
不觉自己也成了一名结巴。起先其父母也没有在意,后来见孩子真成了结巴
便着急起来,孩子一结巴就是一顿训斥和恐吓,结果孩子更结巴了,一直到
了8 岁也不见好转,其父母甚是着急。
诊断分析
本案例患儿的口吃纯粹是由于模仿而引起的。其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不但没有使患儿的口吃得到改善,相反更加重了症状。很显然患儿经常处于
紧张、焦虑之中,这是患儿口吃的根本原因。
----------------------- 页面 157-----------------------
三、睡眠障碍
足够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
睡眠需要的时间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2—3 岁
儿童每天需要睡眠总时间为 10—16 个小时;8—12 岁需 10—12 个小时;14
—16岁需要8—9个小时。
不管什么原因所引起的睡眠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或时序的紊乱等问题,
都被称为睡眠障碍。儿童期可能发生多种形式的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有睡眠
不安、入睡困难、夜惊、梦游、梦魇等。
□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及其表现特征
(1)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难:多见于婴幼儿,睡眠时经常翻动⑹纸呕蛉?
身跳动、重复刻板地摇头、无故哭闹、磨牙、讲梦话等。入睡困难小儿常要
大人抱着走动,不愿上床,不能入睡或浅睡、早醒等。
(2)夜惊:常见于2—5 岁儿童,通常在入睡后15—30 分钟发作,主要
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尖叫、哭闹、表情惊恐,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动,呼
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每次夜惊发作可持续 1—10分钟,发
作后可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多数儿童的夜惊可逐渐自行消失。
(3)梦游症:较为常见,以儿童及男性为多见。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史,
往往伴有夜间遗尿。主要表现为反复多次在入睡后 1/2~2 小时熟睡中突然坐
起或起床,在意识朦胧不清情况下进行某些活动,如东抚西摸,徘徊走动或
游戏活动,目光呆滞,动作笨拙,呼唤不易醒。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半
个小时而后又可入睡,事后完全遗□引起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
1.身体因素 如身体疾病、疼痛或不舒服等均可引起儿童睡眠障碍。
2.养育方式不当 儿童睡眠习惯不良、睡眠时间不规则、睡前活动过度、
家长对待儿童错误采用恐吓、威胁等消极的教育方式责罚儿童,均会影响儿
童睡眠。
3.精神因素 家庭生活事件、过度惊吓、过度兴奋或学习负担过重等都可
引起儿童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恐惧而产生睡眠障碍。
4.环境因素如住宿环境过于吵闹、噪音或室内空气污浊、闷热或过于寒
冷等的影响。
病例
例一:梦游患儿
患者,男,10岁。一天,由于其父亲工作加班半夜才回到家里,发现患
者睡着睡着突然睁眼凝视起坐,走到水房将水笼头打开。其父非常奇怪,不
知患儿要干什么,便问他话。患儿好象什么也没听出,放了一会儿水后,便
径直到床上继续睡起觉来。第二天其父亲寻问他昨天晚上为什么要到水房去
放水,患儿一口否认,说绝无此事。此后,患儿的父母特别对患儿加以留意,
发现患儿睡后不久,便起来做一些古怪的事情,然后回到床上接着蒙头大睡。
到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夜游症。
诊断分析
该患儿的确是一个梦游症患者。梦游症是一种儿童期的睡眠障碍,在儿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