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性概念
规则
高级规则
(问题解决)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区分
识别
分类
演示
生成
采用
陈述
执行
选择 通过比较来区分法语中u和o的发音
通过说出代表性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来识别根、茎和叶
运用定义将概念族系分类
通过解答口头陈述的例子来演示正负数加法
通过综合可应用的规则,生成一段描述一个人处于害怕情境下的行为的文章
采用想象美国地图的策略,用列表的形式回忆各州州名
口头陈述1932年总统竞选的主要事件
通过将一辆小轿车倒入车行道来执行一项任务
选择打高尔夫球作为一项休闲的活动
行动动词则是更具体的行为动词,如当看到“识别”这个性能动词时,人们并不具体知道要学习者拿出什么行动来才表明他的“识别”能力。如果检测学生是否能识别“碗”和“杯子”,则可以提供若干碗和杯子的变式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物品,请学生将碗和杯子“分别找出”(行动动词)。
加涅这样陈述的目标虽然精确,但过于繁琐,不宜于在中小学教学设计中推广。但在加涅的目标陈述中采用标准的性能动词和外显的行动动词来描述学习结果,以克服教学目标的含糊性,是值得学习的。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坚持学习的认知观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因此,教育的真正目标不是具体的行为变化,而是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但这些内在的变化不能直接进行客观观察和测量。为了使这些内在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要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例如,语文的一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
(1)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①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
②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③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
这样陈述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学的总目标是“理解”,而不是表明“理解”的具体行为实例。这些实例只是表明理解的许多行为中的行为样品。这样,就避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及具体行为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克服了传统方法陈述的目标的含糊性。
表现性目标
有时,人的认识和情感变化并不是参加一两次教育活动以后便能立竿见影。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的教育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在品德教育方面,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为了弥补上述两种陈述目标方法的不足,艾斯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s)。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目标只能作为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一种可能的补充,教师千万不能依赖这种目标,不然,他们在陈述目标时又会回到传统的老路上去。
教学任务分析
关于任务分析的定义与范围
任务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设计技术。它是随着心理学研究发展而发展的。199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D.H.Jonassen)与人合作出版了《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方法》一书。该书认为,任务分析最初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侧重于分析人们执行一项任务的外显行为;以后在认知心理学指导下,开始关注信息加工过程分析;受建构主义影响,当前关注情境中的活动分析。正如1994年出版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在“任务分析”这个条目中指出:“任务分析基于人类作业(human performance)的知识和学习理论。当那些理论发展以后,新的任务分析方法也发展起来,不同的任务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学习类型和不同的学习观点。”
《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方法》一书对任务分析方法作了全面总结,该书介绍了21种任务分析方法,其中4种适用于工业和动作技能培训,3种适用于课堂教学和有指导的学习,5种适合认知任务分析和人工智能开发,5种适合教材开发。另外4种分析方法是在苏联心理学家活动论和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合开发符合建构主义的环境设计。
因此,乔纳森说:“任务分析有许多定义,这要看任务分析的目的,任务分析的情境和谁来进行分析。”
本书讨论的是适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分析,把任务分析界定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做如下几项工作:
1.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3.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的条件分析,揭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
4.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的起点状态。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教学目标与分析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这两件事是难以分开的。因为一节课的目标达到以后,该目标便成了下一节课的起点,下一节课的目标则是更长远一些目标的子目标。因此,也有人把任务分析称为目标分析。
指导课堂教学任务分析的理论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为什么要做任务分析呢?可以用医生治病的例子类比来回答这个问题。
医生的任务是帮助病人把病治好。但他在开处方之前,先必须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分析和诊断,确定疾病是属于何种疾病,起病的原因是什么等。只有把病情诊断清楚了,才能确定治疗过程和方法。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人学习,通过他的引导,使学习者从起点状态转化到预设的目标状态。教师在决定采用何种教学过程和方法之前,也必须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分析蕴含在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类型,有效学习的过程和条件。医生在病情分析上的失误会贻误治疗,教师在学习类型分析上的失误会误人子弟。
我们认为,比较适合指导教师进行任务分析的理论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运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指导任务分析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系统阐述学习结果的类型和每一类学习的条件。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指导任务分析,可以把中小学各门学科涉及的教学任务分别归到他划分的五种学习结果之中(见表14-2)。
表14-2 教学目标中的学习任务举例及其所代表的学习类型
学习任务
学习类型
1、陈述灭火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