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头疼的男孩
班里有个男孩叫唐小昊,是个让各科老师都头疼的孩子。这孩子在课堂上很随便,要么在老师讲课时插嘴、顶牛,要么转过头讲话、戏弄同学,要么在课堂上玩得旁若无人……对老师的批评,他极力狡辩、置若罔闻;课间,他总是和同学追跑打闹,惹是生非,今天不是这个被他伸出的脚绊倒在地,就是那个挨了他一拳头,几乎每个学生都被他欺负过;哪个学生丢了东西,在他那儿总能找到,责问他,他还总有理由:“我就是拿着看看。”惟一能令唐小昊收敛一下的是请家长,换来父母对他的一顿拳脚以后,他会哭着喊着保证下次再也不敢了,可往往保持不到一天,又开始错误不断。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唐小昊就是一个“双差生”,是全年级有名的“刺儿头”。
原因剖析
仔细观察分析唐小昊的种种表现,我找到了他成为“刺儿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尊与自卑交织在一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强烈的“大人”意识在小昊身上日益显现。他也有改变自己在品德和学习上落后的现状的愿望,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于是,课堂上有了偶尔的积极“插嘴”,目的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然而,由于已经形成的不良的品德表现已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他的积极“插嘴”换来的是老师和同学冰冷无情的脸庞和冷嘲热讽的话语。满腔热情,换来的是一瓢冷水,自尊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使他产生了严重的挫折感和强烈的自卑感。于是,他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2.多疑和逆反交织在一起
由于受到的批评多,同学又不喜欢他,在班级的地位较低,这使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加之自尊心较强,因而对老师的教育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于是,故意顶撞老师,戏弄欺负同学,故意触犯校规校纪,以此来显示自己的独立不羁。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小昊的父母是生意人,比较好强,开一家照相馆,兼卖体育彩票,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但整天忙于生意上的事情,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平时就让小昊独自在家,缺少沟通交流。小昊的父亲文化水平较低,脾气粗暴,教育方法简单,小昊若做得不够好,轻则骂,重则打。小昊在棍棒面前常“虚心”接受教育,事后却没有丝毫改正。
4.老师、家长和同学缺乏宽容和关爱
老师的“你真不可救药”、家长的“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和同学的“他是我们班的坏小子”,这些话伤了小昊的自尊心。在没有宽容和关爱的环境里,他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不成器,我就越不成器。
转化策略及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他强调的是教育需要真诚,惟有真诚,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改变须从“心”开始,改变必须用“心”为之。
1.爱心感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冷言冷语中,小昊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所以,要转化他,首先要有爱心,“持之以诚”、“动之以情”,在师生心灵深处疏通情感交流的渠道。对学生冷酷无情、漠不关心的老师,是根本不可能将自己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的。只有把满腔热忱倾注在学生的身上,对学生宽容、关心、爱护,学生才有可能在其内心深处激起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才有可能出现改过从善的契机。
2.齐心同化
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的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环。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塑造什么样的孩子。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不无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教育好小昊,我与其父母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沟通。在如何教育小昊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家长在孩子面前做表率,减少不良言语、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模仿榜样;绝不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孩子相处、交谈,与孩子沟通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清除家中带有暴力倾向的漫画、影视作品,注意引导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正时,给予一定的激励,如为孩子买些学习用具、书籍、玩具等,鼓励孩子将正确的行为延续下去。
作为班主任的我组织和发挥集体的力量,发动全班学生来关心、帮助、引导、团结小昊,使小昊能真正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情。我知道小昊在班级里和同学们“积怨”已深,差生、捣蛋鬼的形象在学生们心中已是根深蒂固,所以要想改变学生们对他的看法,消除对立心态,继而团结帮助他,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我经常抓住机会在全班学生面前对唐小昊予以表扬,树立起唐小昊在班级中的新形象。“这是唐小昊在妈妈的辅导下认真完成的数学作业。”“邓老师说,唐小昊有绘画天赋,画什么像什么。”“林老师说,唐小昊这个星期英语顺利过关,没有拖到最后。”……类似这样的表扬,我几乎每天都要给学生们“灌输”,目的是让学生们感到小昊在进步。果然,学生们在评选“进步之星”时,一致评选唐小昊,开始对唐小昊另眼相待。我还利用唐小昊有绘画天赋这一点,搞了这样一个活动:班级学生自由组合,6~7人一小组,设计一张庆祝元旦的手抄报,学生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都争着要小昊,一种被伙伴认可的喜悦占据了唐小昊的整个身心。小昊不负众望,他所在的小组完成的作品获得了班级比赛的一等奖,学生们都向他表示祝贺,他也认识到了自身价值。从此,学生们开始亲近他,爱和他一起玩了。小昊感受到了来自班集体的温暖,不再感到孤立了。看着小昊与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互相借阅图书,我知道小昊已完全融入到了班集体中,快乐、满足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他开始不甘落后,变得争强好胜了。
3.恒心强化
小昊也希望自己能变好,成为令人羡慕的优等生,可就是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有时犯了错误,我找他谈心,他主动承认错误,并表示今后绝不再犯了,言辞之恳切,使我相信他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可过不了几天,同样的错误又出现在他身上。因此,培养他的恒心和毅力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一有比赛、表演、抢答等活动,我就给小昊更多的机会参与。
其次,帮助其确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对小昊来说,只有具体的、可行的目标,才有可能促使他去实现。所谓具体的目标是指小昊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要达到怎样的要求必须一清二楚;所谓可行的目标是指目标要与小昊的年龄、经验、能力水平相适应,是经过他的努力能够实现的。
第三,让其学会自我监督。良好的行为要持之以恒,须靠自身的自觉性,因此,让小昊学会检查、监督自己是否朝既定的目标努力是必要的。比如,我与小昊共同确定某个目标后,每天都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并让他自我评价做得怎样,对其良好的表现,我给予鼓励,对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给予引导,激励其改正。这样,小昊逐渐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慢慢地就能自觉地督促自己做好某件事了。
目前,小昊不良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观。据老师们反映:唐小昊变了,变懂事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还交了几个好朋友。更可喜的是,在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共同帮助下,小昊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良和优的好成绩!
点 评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产生了“大人”意识和逆反心理,如果此时引导不当,就有可能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本案例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爱心感化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首先是教师的爱心支持。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给予其充分理解、关爱的同时,还利用班集体“资源”帮助他、感化他,提供了心理支持,促使其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了自信心,从而克服了心理危机。
其次是家长的关心。为了能更好地教育唐小昊,教师还努力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真正地关心、爱护孩子,并采取正确方法鼓励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真诚的爱,产生了从“心”改变的愿望。
本案例的成功之处是教师在仔细观察分析唐小昊的种种错误表现后,能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他的心理,用老师的宽容信任、家长的亲情关爱、同学的热心帮助解除他的心病,促其健康成长。虽然此案例在转化策略上写得还不够精致,但仍不失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刺儿头”儿童心理辅导的成功案例。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