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 Feed 
  • [繁体中文]
  • 首页
  • 心理咨询
  • 强迫症
  • 抑郁症
  • 社交恐惧症
  • 焦虑症
  • 神经症
  • 图
  • 心理治疗
  • 心理学
  • 心理学家
  • 人格障碍
  • 家庭治疗
  • 爱情婚姻
  • 精神分析
  • 心语专栏
  • 心理医生
  • 咨询流程
  • 咨询范围
  • 咨费表
  • 彻底治疗
  • 治疗反馈
  • 心理咨询首页 | 心理咨询 | 性格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 心理案例 | 心理辅导 | 青春期 | 成功心理学 | 女性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咨询 | 大学生心理 | 中学生心理 | 心理测试 | 性心理咨询 | 专题 | 留言本 | 搜索
  • 当前位置:心理咨询首页 >> 教育心理学 >>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18)
  •       2009-07-19 11:33:44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http://www.hrxl.cn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 一就是阅读能力有限,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多买一些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常常和孩子一起讨论。“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
    ”,在和孩子一起讨论的时候,家长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要注意的
    是,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
    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
    多少减多少等于9等等。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当然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发问。孩子的求知欲是很强的,喜欢对不懂的事情
    发问,父母一定要耐心地跟孩子一起讨论、并解释这些问题。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其他资料得到正确的答案
    再回答孩子,千万不要用虚假的答案回答孩子,或是拒绝回答孩子。

    要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父母还要善用启发孩子创造
    力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实施。例如尽可能让孩子有参与家中事务的机会,并尽量采用他的意见。利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说
    “砖头可以做什么用?”让孩子提出一些别人没想到的用途。还有,提出一些突发性的问题,例如“你在百货公司走失了,怎么办?
    ”、“怎样使房间的布置更漂亮?”拿一些“假如”、“想象”的问题跟孩子一起讨论;给孩子一些现存的事物,让他去“改变”、
    “改良”或“创新”;鼓励孩子尝试各种新经验,让孩子有安静的地方,自由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分享及展示孩子创造的成果……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也许,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可以给你更好的启发。

    在爱迪生3岁时,他
    的父母经常发现他会静下来像大人一样思考,并学着大人用手指理他的头发。

    但爱迪生能开口说话的时候,他总是问这问
    那。他提出的一些问题虽然不重要,但都不容易回答。由于他问的问题太多,他家的大多数成员甚至都不想回答,只有他的母亲是个
    例外。

    一次,爱迪生问父亲:“为什么刮风?”

    父亲回答:“爱迪生,我不知道。”

    爱迪生又问:“
    你为什么不知道?”

    父亲说:“你问你母亲吧。”

    爱迪生就只好去找母亲问去了。幸好他的母亲给了他准确的答
    案。

    爱迪生不但好奇爱问,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母亲不见爱迪生回来,很焦急,便四
    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爱迪生。

    母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
    :“你这是干什么?”

    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

    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
    总想自己也试一试,便自己孵起了小鸡。

    母亲一看大笑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为什么母鸡能孵
    小鸡,我就不能呢?”

    母亲便把人不能孵小鸡的原因讲给他听。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爱迪生的创
    造天性才没有被扼杀,并最终成了一代科学巨匠。

    有专家曾经总结出7种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我们不妨罗列在下面:  


     (1)示例直观模型

    比如让儿童雕塑鸭子,就领他参观海洋游乐中心的鸭子展览或者博物馆的鸭子雕塑馆等等。

    (2)为儿童的想像力加油鼓掌,培养他们用独特的方法观察问题

    陪孩子多做一些塑形游戏,比如在家里捏粘土团儿或
    者面团儿给儿童看,让儿童照此做成各种形状,然后晾干,涂上颜色,或是带大一些的孩子到陶吧去感受一下陶艺的魅力。听音乐时
    ,成人不讲解,让儿童随着音乐起舞或者讲出故事。交谈时给儿童看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告诉其出处或者使用方法。

    (3
    )要常向儿童发问

    多提“结果怎么样”“与什么有关系?”“那么,还有什么?”“然后又怎么样?”等等问题,这样,
    儿童自然会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创造力往往就是在这一瞬间产生的。

    (4)采用创造性解答问题的方式,讲
    授科学知识

    不妨一起商量在失重的房间里绘画的方法。在儿童社会活动时间里,不妨让儿童猜—猜,假定十七世纪的北京
    有秘密碉堡,王族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

    (5)让儿童集中精力做事情

    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可以让孩子
    多做些手工,例如削木头、针线活儿、编织活儿等等。

    (6)利用周围环境诱发儿童的好奇心

    例如:有时可以让
    儿童看—看,是否电视机出了故障?插头是否插好?录像带是否插入,是否与电视机连接好?看看家里的人穿的衣服用的是什么工具
    和材料做的?

    (7)向儿童提出“假如发生紧急情况时候怎么办”等问题

    例如:“猫掉到井里怎么办?”“万一
    吃下橡皮泥怎么办?”“突然发生地震怎么办?”等等。别忘了,对孩子的回答要给予鼓励。

    第三部分学习力:孩子登上知识高
    峰的阶梯(6)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当孩子讨厌,甚至逃避学习时,你将如何应对呢?抱怨与愤怒都是愚蠢的,学会
    用更加理智和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厌学的孩子,分析原因,发现孩子所处的困境,然后就要开始行动了。

    在一次家长会上,
    一位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直叹气,他说:“谈起我的小孩,那可真叫人心急。都三年级了,做什么都懒洋洋的,上课不认真听课,作
    业要么不写,要么写得一塌糊涂,考起试来总比别家的小孩差。说也说多了,骂也骂过了,我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家庭教育及青少年教育的探索中,很多家长都会问一个很相似的问题——孩子的学习问题,而且比较突出的问题又是孩子不爱学习
    怎么办?那么,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因为许多孩子的学习过程,是痛苦的过程,根本没有乐趣,更谈不上享受了。然而那些学习好
    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成就感,而成就感,又转换成学习的乐趣。亲爱的家长,您的孩子对学习有享受的感觉吗?如果有,祝
    贺您。如果没有,那么请多去赞美他(她)、肯定他(她)吧。让他(她)对学习产生享受的感觉。

    在教育成长的过程中
    ,你是否常会有如下的问题:

    孩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家长;

    孩子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一拿起书本就开始烦
    躁不安;

    孩子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总是无法取得进步;

    孩子必须要家长不断提醒,成绩才会稍微有点起色。  


     其实,许多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都有类似看法,这些小家伙在家长眼里是不愿好好学习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不愿好好学习的
    学生。对于这些孩子,有没有一块吸引他们学习的磁铁呢?

    只要有问题,就会有答案存在。家长其实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能给父母带来喜悦。如果孩子认识到他好好学习并得到好成绩,而且还能换取爸妈心情的安
    慰,他就愿意用好好学习的方式给父母亲带来欢乐。所以,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不管多微小,父母都应表现出自豪、欣慰的情绪
    ,使孩子感到他的努力是值得的,是应该更加努力的。

    有一些心急的家长在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后,总是拿隔壁邻居家的小
    孩和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甚至猛烈批评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受到打击。这样做,使孩子毫无脑力劳动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严重时
    还会使孩子产生没有出路的想法,于是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其实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情况,作为自制力还比较差的孩子,
    有错误是难免的,可是作为成人的家长,若对有些问题采取不理智的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
    子们的学业成绩。目前,还有很多家长把学科成绩的评分与学生的素质、道德、品质等同起来。他们谈起某某孩子成绩差,就会认为
    他在其他方面也不如人,是个差生。其实家长应该懂得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孩子,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好
    分数就是好学生,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合格”。家长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非
    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一个孩子能很轻松地拿到成绩为A的评定,而另外一个孩子能得到C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就。所以,不要
    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死,点滴的进步家长都应承认,并给予鼓励。

    孩子不爱学习不一定是智力差所致。家长对孩子学习态
    度不正确、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不当、孩子本身早年养成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都是原因。其中,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不正确,包括对
    他们的期望过高、没有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只注重考试分数、波浪式关心或甚至放任不管等方面。

    孩子早年养成的不良
    学习态度和习惯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最大,因为这将直接关系他们后天的学习态度。一般而言,磨蹭、依赖、侥幸和缺乏毅力等都是不
    良的习惯,家长应加以关注,不让孩子染上这些恶习。

    另外,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成绩不好,使他们失去
    了学习的信心及兴趣。为此,家长首要的任务是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有三种需要,
    包括兴趣、成就感及受到赞赏。当孩子具备甚至于获得满足需求后,就会对学习产生好感,然后逐渐爱上学习。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
    ,最忌操之过急,诸如责骂、鞭打孩子等,以免弄巧成拙,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感。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不爱学习的问
    题时,总是先将孩子责备或打骂一顿,而并没找出孩子不爱学习的真正原因,没有协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这正是教育的失败之处。
    因此很多后天可以栽培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了无法上进的一群。家长应该不时给予孩子鼓励、奖赏,通过赏罚分明的方式让
    孩子了解及改正他们的过错。需要强调的是,遇上孩子学习不好、不爱学习时,家长不应只抓分数,而要抓意识,从根上找原因,一
    人一把锁,针对孩子的问题设法解决。考试只是评估孩子的学习程度,即使不理想也不必过于紧张。

    第三部分自信心:成长路上
    的航标灯(1)

    在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个支点,那就是自信。信心能让孩子产生巨大的能量,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它能
    让孩子即使是相貌平平也富有气质,它能让迟钝的大脑变得聪颖。没有什么人能够在没有自信的情况下成功。事实上,许多成才的名
    人都是从小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的。

    有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因为只要父母的教育方法
    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的。自信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每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精神支柱,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父母
    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是聪明的孩子,是能够成功的孩子。只有父母对孩子有了信心,孩子才会对自己有信心。

    歌德曾
    经说过“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哀莫大与心死,父母对孩子的失望意味着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对自己的失望更意味着进
    步的停止。自信心是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然而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与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教
    育家认为: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和父母的教育关系密切。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鼓舞,使孩子树立起一个积
    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与学习。

    国外有一家出版公司要出一本超级畅销书。为了让这本书一炮打响,他们请来策划专家出谋
    划策。专家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出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你也是伟大的作家》。这本书除了封面扉页之外,里面既不印字,也不印
    图,全是白纸。凡是购书者只要把自己想写的故事写在上面,然后寄回公司,公司将会派专人认真审阅,并从中选出几部最佳作品出
    版,以使最佳作者成


  •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至22:30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hrxl.cn/xinlizixun/xinli_6792.html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责任编辑:华人心理咨询网
  • 各类心理障碍电话心理辅导及心理疾病的网络心理咨询


网上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在线联系方式 QQ:362890071或www.hrxl.cn@qq.com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217271074

阿里旺旺:心语心理咨询师

工作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9:00~22:30

心理咨询电话:
  • 最新心理咨询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 自强自立的情绪智力在青...
  • 赞美尊重无痕
  • 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
  • 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
  • 不要把孩子骂笨了
  • 教师心理健康
  • 家长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
  • 高考前学生家长常见心理...
  • 为了孩子们的明天
  • 热点心理咨询
  • 家长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
  • 偏执型倾向学生性格成因...
  • 谁偷走了孩子的自信
  • 不要把孩子骂笨了
  • 教师心理健康
  • 赞美尊重无痕
  • 自强自立的情绪智力在青...
  •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 推荐心理咨询
  • 相关心理咨询
  • 北京3成中小学生有心理...
  • 儿童心理问题暴露家庭教...
  • 32%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
  •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家庭教...
  • 德国家庭教育专家的几点...

心语心理咨询电话:  手机:13886092363  心理诊所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阳鹦鹉大道373号

 

滨江怡畅园11-2-1202         邮编:430052         网上在线心理医生QQ:362890071

 

电邮MSN:www.hrxl.cn@qq.com  公交:6、524、558、598、720、727、728、532、554、704、559倒口南村站下 法律顾问:湖北瑜珈律师事务所吴健宝律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欲转载请注明www.hrxl.cn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鄂ICP备06021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