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孩子的决定不对时,你也不要马上指出,那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你可以说:“再想想,还有别的办法吗?”当然,有时候也可以让孩子体验失败,让他在实践中跌跟头,进而提高决定的正确率。慢慢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果敢而有决断力的孩子了。
三、孩子有“多动症”怎么办
我的孩子今年上幼儿园了,我想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却等来了幼儿园阿姨一连串的抱怨:
“松松今天上课时,不停地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他根本就坐不住板凳。”
“松松今天上课时,从窗户跳出去到外面捉蝴蝶。”
“松松下课就和同学追跑打闹,上课铃响了都喊不回来。”
我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有“多动症”,怎么管也管不住,真让我操碎了心,他从出生那天起就不让我省心,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就事多了,得全家老小不停地伺候他才行,轮流抱着溜达、唱歌。会爬,会走时就更厉害了,所有能摔碎的东西都不能让他碰,否则就会“性命不保”。
那天,我和他爸爸去幼儿园看他,他在滑梯上爬上爬下,跑起来横冲直撞。他如此好动,我该怎么办呢?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一章 学前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2)
专家解析
一般来说,孩子在二至三岁时,都会有好动现象发生,但随着年龄增加,好动现象就会减少。但据调查,有5%~10%的孩子有“多动症”倾向,他们好动问题比一般孩子严重得多,如果不及时正确地引导,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孩子好动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生理上的原因
这是由孩子生理特点决定的,有一类孩子大肌肉特别发达、精力充沛,在学校表现为坐不住板凳,他在需要身体运动的课程中往往成绩出色。在多动的孩子中,男孩数量是女孩的4倍,而且你无论使用什么招数,他多动的毛病就是改不了,是公认的“惹祸包”,这些都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
2.学习快的原因
有些孩子特别聪明,老师讲的内容,他很快就掌握了,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他已经把所有的题都完成了,所以没事干时,他就会调皮捣蛋,这类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总想钻空子想坏点子,让老师们可气又可笑。
3.早期关怀不够
还有一些孩子,是由于在早期生活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与关怀。这种类型的孩子上学后,会很不容易融入集体生活,会故意与老师作对来吸引别人对他的关注。对于这类孩子如果不进行及时科学的教育,有可能发展成为问题少年,我们要重视起来,并防患于未然,在孩子成长初期给予足够多的关怀与爱。
专家支招
1.奖励的办法
用这种方法之前,家长要向孩子明确提出希望他怎么办,比如不在大街上乱跑等。当孩子乖乖听话时,要马上夸奖他,例如“明明真听话,比隔壁的刚刚强多了”,当孩子听到这些溢美之词时,就会快乐无比,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当孩子要求物质奖励时,你可以让孩子用代币的东西积累点数,当达到一定点数时,满足他的一个愿望,这样孩子有了一个期望值,也会自觉变乖。当然,每次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不能太多。
2.发泄的办法
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如游泳、跳舞等,既锻炼了他的身体,又让他发泄了过剩的生命力。
3.想象的办法
你可以这样说:“孩子,让我们一起想象空气中飘浮着黄色的快乐精灵,让我们把它们吸到肚子里,那样我们就会变快乐。来,深呼吸。”在呼吸时慢慢吐气,想象把黄色精灵留在了肚子里,深呼吸四至七次后,想象自己也变成了快乐精灵,在空气中快乐的飞来飞去……这样,孩子慢慢地就会平静下来了。
相关常识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多于女孩。
多动症如果不及时治疗,30%的患者会持续到成年,所以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当然前提是必须分清孩子是调皮还是真正的多动症,不要武断地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如果孩子多动现象随年龄渐渐减少,注意力时间逐渐延长,上课能静坐听课,而且没有其他异常现象,就属于正常发育中的活泼好动,不是多动症。
四、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
我的儿子今年五岁了,非常任性,说一不二,动不动就一哭二闹,满地打滚,气得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那天,我带他去逛超市,他看上了一组智能小机器人,央求我给他买,我看了看标价,天啊,竟然几千元!我说:“太贵了,等乐乐自己长大了,挣好多钱再买,好吧?”
“不嘛,你现在就给我买。”他开始哭哭啼啼。
我把他往外拖,他马上拉开嗓门大哭大叫,引来了许多人的目光,看我坚决的神情,他干脆躺在地上打起滚来,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我感到颜面尽失,太丢人了。只好“乖乖”地掏出皮夹。
孩子动不动就哭泣、摔东西,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析
家中有个小“小霸王”确实让人头疼,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在二至五岁是发展最厉害的阶段,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孩子进入两岁,开始寻求自我独立,但又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借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使父母屈服于自己。五岁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他以后个性、情商、情爱能力的发展基础,为了孩子将来具有良好的性格,父母必须加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的情绪成长,为成为一个高情商、心理健康的人打好基础。
在5至12岁,孩子渐渐懂事,如果父母给予良好引导,这个问题是会解决的,但如果教育不当,也很可能贻害无穷。
我同事的一个朋友,今年孩子12岁,上初一,那天他要爸爸去给他买玩偶,他和同学在商场看中了一个漂亮的玩偶,爸爸推说工作忙,过几天再去买。谁料过了两天,他见爸爸没有动静,就趁父母不在家,自己私自从家里拿了钱,去商场买了玩偶之后离家出走了……
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这孩子是由于在早期阶段父母没有给予正确适时的引导的缘故,孩子的情绪年龄还停留在小时候,长期的娇生惯养,孩子说一不二的性格已经形成,这时就不好管教了。
专家支招
孩子乱发脾气怎样应对,这里有几个方法,供您参考。
1.适时引导
首先,当他“火山”爆发时不要理他,可以静静地看着他,当两三分钟他的脾气发完时,告诉他发脾气一点都不好受,而且发脾气久了会很累。然后再问他为什么生气,并明确地告诉他,哪种情况下发脾气不可以。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千万不要答应,而是告诉他,如果不发脾气,和妈妈好好说,他的愿望本可以实现的。要让他明白,发脾气没有好处,好好商量更容易实现愿望,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从不发脾气中受益,就会养成制怒的习惯,从而使情绪能力更快地成长。
尤其注意的是,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不必和他大吵大嚷,只有温和的父母才会教导出温文尔雅的孩子。教育孩子需要的是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训斥。
2.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当你感觉孩子开始烦躁不安时,比如小小的抗拒、发牢骚,抓住时机,先下手为强,在他哭叫之前采取行动,用他感兴趣的事吸引他,比如引导他唱喜欢的歌,给他讲喜欢的故事,拿出他最心爱的玩具。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一章 学前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3)
3.适度的惩罚
当耐心教导都无济于事时,适度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比如取消例行的散步或吃点心等,并告诉他处罚的原因。处罚之后别忘记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或甜蜜的吻,让他明白,处罚归处罚,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但要记住,不要采取极端手段。
4.发泄压力
谁都有不高兴的时候,孩子也是一样,要引导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也可以做一些运动,如一起打枕头或到外面去跑步等。
5.冷处理的办法
可以先不去搭理孩子,让他尽情发泄,等他情绪稳定之后再进行说服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绝对不要因为孩子发脾气而迁就他们,答应他们不合理的要求,因为你的迁就其实是对他发脾气的一种奖励,使问题恶化。所以,爱他,就请不要心软!
五、孩子动手能力差怎么办
小杰五岁半了,在幼儿园大班学习,平时贪玩又好动。那天开家长会,老师先向妈妈称赞了小杰文化课成绩优异,而后说他动手能力较差,画画折纸都比其他同学慢。尤其是写字,别的同学都写了两遍时,他才写几个字。他头脑灵活,提问问题都会,可就是不爱写字。
妈妈听了老师的一番牢骚,也感到很茫然。小杰在家做作业也是同样情况,她采取过很多办法,可就是作用不大,无论威逼利诱都提不起他对写字的兴趣。
总体上,小杰是个性格温和听话的孩子,从不和别的小朋友争吵打架或乱发脾气。他不是不爱学习,他很爱看书,每天都自觉看一个小时书,爱讲故事给人听,可他就是不爱写字,是有写字障碍吗?问题出在哪呢?
专家解析
孩子有这类问题,父母不必过分担心,首先这种情况是由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所决定的,各个孩子在同一年龄同一种智力的发展是有差距的。就是同一个孩子在心智发展的各个层面也是有所侧重的,有的语言智力发达一些,有的运动智力发达一些,还有些音乐家在很小时候就会表现出对音乐的高度敏感,他们的音乐智力高一些。
这个孩子语言智力和数学智力都比较好,但运动智力,尤其是小肌肉运用能力比较差,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平衡。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在这方面高度发展,另一方面就会不足。
孩子写字能力差,是一种运动智力不足的表现,但本文中的家长不必过虑,因为孩子才五岁半,而儿童手部精细活动的发展始于7岁。孩子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来提高运动智力,促进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专家支招
对于写字能力差的孩子,有以下几个对策:
1.通过一些活动训练小肌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来开发大脑运动区域,例如让孩子使用筷子吃饭夹菜、画画、拼图游戏、穿珠子、弹琴,甚至玩电脑等活动,这些都能有效地锻炼小肌肉。
2.欣赏的态度
对孩子不写字的行为不要一味地批评,那样可能反倒适得其反。我们要做的是让他在写字中获得快乐,把写字与快乐的体验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