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五章 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2)
具体地说,人脑有以下七种不同的智力形式:
1.语言智力
它是指迅速、准确地运用语言来描述事物和表达个人思想、情感和意愿的能力。这种智力体现在与人的交流方面。语言智力高的人适合当文学家、主持人、演说家、外交家等。
2.数学智力
它是指推理和运算的智力,以及对事物间的各种关系,如因果、类比、对比等逻辑关系的敏感性。数学智力高的人适合当科学家、工程师、法官、律师等。
3.空间智力
它是指绘画、摄影和雕塑的能力,它表现在能敏感地觉察、辨别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并把他们立体地表现出来的能力,空间智力高的人适合当建筑师、化学家、画家、航海家、物理学家等。
4.音乐智力
它是指作曲、唱歌和演奏乐器的能力,表现为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和音色的敏感性。音乐智力高的人适合当作曲家、歌唱家、指挥家和钢琴家等。
5.运动和身体协调智力
它是指保持肢体平衡和运用四肢、躯干的能力。运动智力好的人善于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和意愿。这类智力高的人适合当舞蹈家、运动员、杂技演员、外科医生等。
6.人际智力
它指的是能敏感地觉察他人的情绪、动机和体验,并依此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也即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人际智力高的人适合当心理医生、教师、医生、推销员、秘书等。
7.内省智力
它是指洞察、了解和认识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准确地进行自我剖析,有较强的自制力,能够深刻、容易地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情绪、动机、个性、意志和愿望。内省智力型的人适合当心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咨询师等。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更多地注重语言智力和数学智力的开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人的其他智力的开发,我们也应该同样重视。
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儿童也是如此,发现儿童智力强项应尽早。一般来讲,2岁左右是儿童感知和动作发展及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家长要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讲,从中注意发现孩子的智力结构特点及气质特点,有针对性进行适当的训练、鼓励和指导,使每个孩子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而不是千篇一律,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孩子,这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形式。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五章 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3)
四、开发孩子的智力
开发孩子智力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和形式,如拼图、积木、绘画、做游戏、拆装玩具等,还有专门的智力游戏等。智力开发一般包括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第二章中已做了专门的论述,家长可以查阅相关章节。
另外,开发孩子智力还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某种习惯的养成过程,这本身就是决定孩子能否健康发展的过程。并且,坏习惯一旦养成,再去纠正往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甚至有些习惯对孩子一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为了不分散孩子的精力,从早期就应该注意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般来说,良好习惯往往同时具有行为上的自然性、自觉性、科学性、规律性等特征。所以良好习惯的塑造过程也是对孩子智力的开发、锻炼过程。
现代的医学研究显示:手指的运动能刺激大脑皮层中的手指运动中枢。手在劳动过程中能将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思维、判断又不停地检查、纠正和改善手的动作。手、脑能否灵敏、协调地配合,对孩子心智发展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就是用手脑并用的方式对孩子的智力进行锻炼,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2.紧抓孩子智力发展关键期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尤其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更是要抓住时机。抓住孩子成长关键期,就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对关键期要熟悉和了解才能抓得准,抓得有成效。
就思维发展来说,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两个质变期;就品德发展来说,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两个质变期;至于脑智力发展关键时期是孩子六岁前。在这些时期我们不能热衷于让孩子死记硬背的知识积累,热衷于灌注式、填鸭式、平面教育,而应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教孩子用左手拿筷子、拍球,用左脚跳格子等游戏来促进右脑发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聪明、有创造能力的人。
3.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对于他们好奇的事、感兴趣的事、热衷的事,往往饭不吃、觉不睡地去干,即使遇到难题和麻烦,他们也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而不用大人帮忙。这充分表明,孩子的内在力量是巨大的,对他们的成长也至关重要。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内在潜力的挖掘,孩子内在力量的充分发挥,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发展得更充分、全面、完善。这里有两个要注意的重点:
一是注重激发,培养孩子具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唤起孩子的学习热情。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都要认真回答,不可敷衍;另外还要引导孩子感知大自然的美。这个过程就是挖掘孩子内在潜力,调动、发挥孩子内在动力的过程。
二是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孩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孩子把内在力量的充分发挥与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孩子的内在潜力和内在力量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并坚持下去。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一章 学前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1)
一、孩子怕上幼儿园怎么办
佳佳快四岁了,每次我带着她经过幼儿园时,她都会羡慕地停下来往里看,看里面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爬滑梯、荡秋千、唱儿歌……她总是心里痒痒的,对我说:“妈妈,我也要上学!”
于是我和她爸爸商量让她上幼儿园,佳佳知道快上幼儿园时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我快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
9月1号那天,我们将她带到幼儿园报了名,她也十分高兴,激动地摸摸书包,看看带有“黑猪”图案的笔袋,快乐得涨红了脸。第二天,佳佳正式上学了,刚走到教室门口,她不乐意了,站在门口不肯进教室,幼儿园老师对我们挥挥手:“家长快走!”我们转身准备走,只听佳佳“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心里一酸,眼睛一红,可还是硬着心肠走了。第二天,我们准备送她去幼儿园,可她说什么也不去了,哄了半天才将她哄去,可下午去接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中午还是将孩子接回去吧,她不肯吃饭,我们喂一口,她吐一口,怎么劝也不吃。”
为什么佳佳上幼儿园这么难,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析
其实,90%的父母在抚养儿女的过程中,都会碰到拒绝上学的孩子,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认知与行为能力不足
孩子年纪太小,认知与行为的发展还不够,还不能适应有纪律、有约束的集体生活。
2.性格内向胆小
孩子生性害羞胆小,遇事畏缩不前,需要比别人更长的适应期。
3.遇到困难
在学校遇到困难,比如与同学产生矛盾,不知如何面对,故此对上学产生畏惧心理。
专家支招
1.耐心等待孩子长大
如果是第一类(认知与行为能力不足)的原因,强行让孩子上学,孩子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可能会以做噩梦、尖叫、哭泣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耐心等待,让孩子稍大一些,当他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让他上幼儿园。
2.逐步消除恐惧心理
如果是属于第二类(生性害羞)的情况,可以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比如说孩子对狗有强烈的恐惧感,可以先让他看一些关于狗的图片或影视;当他对狗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让他看狗与孩子亲昵、玩耍的场面,也可以带他到街道上看人带狗散步的情景;等他渐渐地不怕小狗了,再让他接近那些形体小,性情温顺的小狗。这样慢慢地孩子就悦纳了狗,就不怕狗了。上幼儿园也是一样,可以让他观看一些上幼儿园的孩子的活动情景,让他熟悉那种生活,当他对幼儿园生活有了了解之后,相信他就会背上书包快快乐乐地上学了。
3.抓住问题本质
如果是第一类(遇到困难)的情况,有的孩子就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甚至不惜采取一些令你想不到的方法,比如假装肚子疼、头疼等。当遇到这种情况,先确定一下孩子是不是真的生了病,如果是假的,千万不要心软,必须强制他去上学,否则将会错过上学适龄期。
二、孩子没主见怎么办
我是一个四岁男孩的母亲,我一直为孩子没有主见的性格而苦恼,孩子的性格可能有遗传的因素,因为我自己就是个没有主见的人,在生活中尽量迁就别人,认识到这种性格的苦恼,所以我想培养孩子果断的性格,在平时,尽量让他自己作决定,比如穿衣服时让他自己挑选,买东西时征求他的意见,去哪玩时也问问他,只要他说了就按他的想法去做。可他却总是说“妈妈说怎样就怎样”、“我听妈妈的”。心理书上说这时是形成孩子性格的关键年龄,我很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更有主见呢?
专家解析
我认为这位家长有点过虑了,四岁的孩子正是开始学习判断、识别环境和个人行为的年龄,这时期,孩子听从父母的话,喜欢看父母脸色行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孩子的长大,这种情况会慢慢改变的。父母也应该悦纳孩子的性格,社会是多元的,需要具有不同性格的人。众所周知,一些高度成功、高智商的人,性格往往不是开朗外向的,所以孩子的性格不与主流文化相适应,也不必过分担心。父母要做的是接受、喜欢孩子的性格,并帮助孩子自我认同,因为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并不在于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而在于他对自己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当父母告诉孩子这个性格不好,你要改时,孩子很可能由于你给他贴上了这个标签,而发展成那样性格的孩子,并且会产生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与缺陷感,进而影响孩子一生对幸福的感觉。
专家支招
如果你要问,对于孩子没有主见的性格,父母就无能为力了吗?也不是的,这里提供了两个方法:
1.对于孩子的任何决定都不要予以否定,要夸奖他作决定的行为;也许你会问,“孩子根本就不作决定我怎么夸奖他呢?”其实不然,当孩子说“妈妈说怎样就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