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是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所设计的建筑曾获得国际大奖,但却是一个在子女教育上彻底的失败者。周先生沮丧地坐在面前,提及儿子,他充满了悔恨、遗憾和无奈,还有长长的叹息……
“我的一生屡遭不幸,童年家庭贫困,生活拮据,少年时父母双亡,无人照料。好在我能够努力学习,考入大学。后娶妻生子,孩子也成了我未来的希望。为了儿子周珩,我拼命地工作,以期让他有一个比较好的成长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我们省吃俭用,自己烟酒不沾,以前也很少添置衣裳,希望自己在童年时失去的能在儿子身上得到补偿,以获得心理的安慰。总希望孩子能事事顺心、处处优越……”外公、外婆的疼爱、父母溺爱下的小周珩,在当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中过着“小皇帝”的生活,这种溺爱滋生了其贪玩懒惰、自私自利、不求上进的恶习。上小学时,他就骄横霸道,经常闯祸。对此,作为父亲,周先生却认为,贪玩是孩子的天性,骄横霸道,说明孩子有胆略、有领导欲、会“树大自直”的,一笑置之。当孩子不认真学习,调皮捣蛋,老师同学经常上门“告状” 时,他恨铁不成钢,他们夫妻先是以金钱为奖励,刺激孩子好好学习。但周珩却以抄袭试卷、改写成绩单等手段欺骗父母,拿到钱后变本加厉地疯玩。上初中后,经常逃课打游戏机,泡歌舞厅、录象厅,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下馆子、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看着儿子一天天变坏,周先生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棒打出孝子”,周珩天天闯祸,他天天打骂。然而,已被从小宠得任性异常、“霸”气十足的周珩非但不收敛,反而出现了的对抗情绪和更严重的暴力倾向。
“初中毕业,他的成绩可想而知。没办法,我们找熟人,花钱将他送到外地一职业中学学习计算机。我万万没想到,第一学期的暑假,他竟然纠集一伙人打架斗殴,被派出所抓了起来!”交了罚款,领回儿子,周先生此时并不是平心静气和儿子谈心,而是先打后骂,后赌气不理,接着施以不准出门、不给零花钱等措施进行惩罚。任性又好动的周珩“人在家里心在外”,产生了离家出走、闯荡社会的念头。开学后,他拿着1500元的学费,并没有上学,而是和同伙一块闯天下去了。钱很快花光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他们选择了抢……他才16岁,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周珩的犯罪,一个美满的家庭破裂了,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周先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了深刻的反思:“我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的错误,一开始就是错的。一方面,太溺爱;另一方面,太粗暴,没有与孩子真正好好地沟通过。我有些太主观,太‘想当然’了。实际上,我应该多看看孩子心理教育的书,而不是凭自己的想象去教育他……”
这个案例,留给了我们太多需要思考的东西,现在有多少的家庭在重复这样“溺爱 + 苛求(粗暴)”的教育,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都值得我们深思、警惕——对青少年来说,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极为重要的。总的来说,心理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良好的心理教育,不但可以预防他们走上歧途,也有利于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当进入青春期时,要进行生理、心理和健康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等)。同时,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道德、追求的启蒙教育。敢于面对现实,防止、克服、矫正和抵制他们从不良社会环境中沾染那些违反社会公德及法纪的坏意识、坏毛病、坏习惯。通过耐心疏导,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比如对“性”产生的神秘和新奇感,对性的要求及试探欲望等。否则,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及心理扭曲,严重伤害他们心理的正常发育,进而可能发展成病态心理。
生理因素
人的生理机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看不到及不承认这一点是错误的。在青春前期及青春期,激素、内分泌、性腺、新陈代谢等都迅速地发展,但由于心理素质的差异,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可出现不同的变化。这个时期具有生理上不成熟、心理上不稳定的特点。出现这些不稳定现象都是正常的。如果能结合其生理特点,给予合理的引导,青年人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有较好适应能力的人;相反,如果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则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悲观、适应能力差或者心灵扭曲的人。故此时是人生的“黄金期”,但又常被称为“危险期”。此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期。其中,生物因素所起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心理素质、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
心理因素
随着大脑发育日臻完善,智力及自身活动能力增强,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兴趣日益广泛,探索性欲望强烈,爱追求刺激。由于涉世不深,生理、心理均处于半成熟、半独立状态,心理防御能力缺乏,又往往不了解自己思想的幼稚,情绪喜怒无常,意志薄弱,不能自控激情。
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平衡状态被打破,随着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而诱发的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在客观上对抑制青少年心理障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向钱看,讲实惠”的观念多了起来,一些青少年学会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讲排场、高消费、享乐等,这样,走上犯罪道路也就不奇怪了。当前的文化市场,糜烂、腐朽、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及网络信息等,严重地腐蚀和摧残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成为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我们近年来心理疏导254例具有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的大、中学生的调查分析,患者反映父母过于溺爱的家庭占84%,父母过于干预的家庭占87%,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严的占78%。其中,100%的父母将所有希望和心愿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绝对接受父母的要求或按照他们指定的标准去做,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及个性发展,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与心理压力,阻碍了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254例中,社会适应不良占49%,强迫症、恐怖症占19%,社交障碍占9%,忧郁状态占10%,厌学占8%,其他心理障碍占5%。其中,95.7%难以与父母沟通。究其原因,认为父母管的太多,总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对他们不放心、不理解,没有共同意愿等等。所以,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特征,掌握心理沟通技巧,帮助父母走出“把子女视为私有财产,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心理素质提高”的误区,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教育误区
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不良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又一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造就 “小霸王”,会使孩子积成很多恶习;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不管不问,会造成孩子孤僻冷漠的心理个性,容易在社会的不良影响下走上邪路;高压型的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诚实、撒谎、虚伪的毛病,缺乏自我尊重,容易导致反社会与反公德的越轨行为;其他的如父母对孩子意见不一致、家风不正、父母行为不端、家庭结构缺陷(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有暴力或攻击性行为,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恶劣影响。
学校教育方面
某些学校教育不力,长期存在着重智力、轻道德,教书不教人的风气。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心理教育的关键时期,很多学校缺少有关心理方面的教育,学生连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都无法了解,更谈不上不良心理行为的纠正、引导及心理疾病的防治了。部分学校的心理品德课也流于形式,不能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相联系。这样,就很难使青少年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较高适应社会能力、全面发展的新人。因此,在错失了心理教育和心理矫正的最佳时期后,青少年的不良心理素质往往会走向歧途,或进一步发展为各类心理疾病,或心灵扭曲,厌学、离校、流荡社会,甚至被不良分子诱惑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是通过青少年心理发生作用的。从心理医学角度来看,提高心理素质是预防青少年心理障碍的重要内容之一。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治疗电话:02784530206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QQ362890071 MSN:www.hrxl.cn@qq.com skype帐户:www.hrxl.cn 新浪UC号码217271074【面询请电话或QQ提前预约时间】电话心理辅导时间:中国大陆北京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晚上19:00—22:00症状是心灵的语言——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