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家长心理课堂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时间:2025-02-27 20:22:09  来源:  作者:

    妈妈听了老师的一番牢骚,也感到很茫然。小杰在家做作业也是同样情况,她采取过很多办法,可就是作用不大,无论威逼利诱都提不起他对写字的兴趣。

    总体上,小杰是个性格温和听话的孩子,从不和别的小朋友争吵打架或乱发脾气。他不是不爱学习,他很爱看书,每天都自觉看一个小时书,爱讲故事给人听,可他就是不爱写字,是有写字障碍吗?问题出在哪呢?

    专家解析

    孩子有这类问题,父母不必过分担心,首先这种情况是由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所决定的,各个孩子在同一年龄同一种智力的发展是有差距的。就是同一个孩子在心智发展的各个层面也是有所侧重的,有的语言智力发达一些,有的运动智力发达一些,还有些音乐家在很小时候就会表现出对音乐的高度敏感,他们的音乐智力高一些。

    这个孩子语言智力和数学智力都比较好,但运动智力,尤其是小肌肉运用能力比较差,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平衡。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在这方面高度发展,另一方面就会不足。

    孩子写字能力差,是一种运动智力不足的表现,但本文中的家长不必过虑,因为孩子才五岁半,而儿童手部精细活动的发展始于7岁。孩子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来提高运动智力,促进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专家支招

    对于写字能力差的孩子,有以下几个对策:

    1.通过一些活动训练小肌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来开发大脑运动区域,例如让孩子使用筷子吃饭夹菜、画画、拼图游戏、穿珠子、弹琴,甚至玩电脑等活动,这些都能有效地锻炼小肌肉。

    2.欣赏的态度

    对孩子不写字的行为不要一味地批评,那样可能反倒适得其反。我们要做的是让他在写字中获得快乐,把写字与快乐的体验结合起来,比如孩子写完一篇字时,就在口头上夸奖他,也可以把他的字挂在客厅里,父母装出欣赏的样子。这样孩子就有了成就感,进而提高孩子写字的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在写字上老批评他,那样他就会对写字产生畏惧心理,长期下去,他的个性也会发展不良,结果因小失大。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五岁多的孩子写字不工整是正常的现象,要以平常心看待。

    3.代币制度

    可以准备十张贴纸,当孩子写完一页字就在墙上贴上一张,当凑够十张时,就满足他一个愿望,比如去公园玩或看半小时电视等。这样写字与快乐联系了起来,他就会认为写字是一件可以获益的事,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写,这比教育他说写字有多重要更有用。

    需要注意,代币制度只是为了鼓励、强化孩子的好行为,当孩子提出更高要求时,这个制度就应立即取消。

    六、孩子胆小怎么办

    我的孩子今年6岁了,胆子小得出奇,晚上从来不敢一个人去厨房厕所,每次去厕所都要大人陪,如果你不陪他去他宁可憋着不撒尿,所以每次我都得迁就他。

    有一次,为了锻炼他的胆量,我和他爸爸商量好了坚决不陪他去,他终于熬不住,自己向厕所走去,可刚走到厕所门口就大哭着跑出来了,还浑身颤抖。看着孩子没出息的样子,我不禁生气地骂道:“胆小鬼!有什么可怕?”

    孩子听了我的训斥更加大哭起来,抽抽噎噎地说:“里面有鬼……”一直地哭个不停,我只好又哄又劝,以后再也不敢不陪他上厕所了。

    现在孩子的胆子更小了,甚至书上丑陋的图画他都害怕,比如:小丑、张牙舞爪的巫婆、颜色暗淡的衣服、表情怪异的脸等,他都害怕。下个学期的外语书上有他害怕的图片,他竟然因为害怕而拒绝买下一学期的书。

    孩子这么胆小如鼠,是什么原因呢?我该怎么办才能让他勇敢起来?

    在众多独生子女中,大多数孩子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一部分孩子胆小怕事,生性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不敢一个人外出,怕出门见到某个东西,比如怕狗、怕黑等。这种情况与年龄是有关系的,研究发现,在10岁之前,几乎有一半的儿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心理,43%的6~12岁儿童有七种以上的害怕心理。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一章 学前阶段孩子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4)

    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10岁之前孩子的认知还未成熟到能明确区分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幻想,所以通常会有某种惧怕。一般这种惧怕都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大致说来,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大多数在三个月内就会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但对鬼怪的恐惧,大约有20%的人,会持续到青年时期,有的甚至更久。

    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环境和教育有关,归纳起来,大致以下几个原因:

    1.用恐吓代替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一定的阶段惧怕某种事物,尤其2~5岁,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会加重孩子胆小的性格。比如有的家长经常拿鬼啊、妖怪的话来吓唬孩子,给孩子讲“鬼怪”故事,本意是让孩子老实、听话,结果却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得不偿失。

    用恐吓代替教育是行不通的。所以胆小孩子的父母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把诸如“你再不听话,就会被妖怪抓走!”、“你再不睡觉,半夜吸血鬼就会来找你!”的话作为口头语。

    2.生气、嘲笑孩子的恐惧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恐惧,不但不给予关心,反而对他的恐惧进行嘲笑,或生气地指责,这种态度,使孩子更加不敢面对恐惧的事物,使孩子的身心情感受到更大的伤害,进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
栏目热门